袁崇煥聽說追擊隊伍被阻擊也無可奈何,想請毛文龍的人回來也覺得非常沒有面子,只得命令追擊部隊大力進攻,不過這些家丁精兵都是打老了仗的兵油子,如何能舍命,陣前動靜倒是挺大,但后金阻擊的軍陣仍然紋絲不動。
不過袁大督師直屬督標的四門佛朗機炮大放異彩,在和敵方的大炮對轟中絲毫不落下風,因為買的有大員產定裝彈,后金阻擊兵力設置的幾個簡陋工事,在大強度的轟擊中逐漸被破壞,給予阻擊兵力一定的毀傷。
而殿后軍總指揮岳托也有了一些經驗,他在后面的兩里地外又建了第二座簡單的堡壘,然后在一個黃昏時分把第一個堡壘的兵力撤下來,而后面的手法也是一樣,這樣的梯次防御竟然拖了追擊部隊半個多月的時間,從而讓所有的輜重和人口順利的通過了長城上的各個關口。
當接到黃臺吉讓他全面撤退的命令時,他如釋重負,率領殿后軍幾天之間撤得干干凈凈,只留下追擊大隊大眼瞪小眼。
追擊部隊也發力起來,然后順利的收復遵化縣城和各大峪口,最后順利封堵長城上的重要隘口,完成了此次的戰略目標。
后金此次的破關,給明朝一記承重打擊,京師左近幾十個縣遭遇荼毒,攻破縣城四座,還有張家灣的漕糧倉庫,給京師造成嚴重的糧食和物資供應危機。
而被后金軍掠奪走十幾萬人口,還有大量的財物和物資,當地百姓流離失所,產生的流民不計其數,最麻煩的是,明朝官府還沒有足夠的物資對這些人進行賑災,歷史上凍餓而死的人不計其數。
不過現在就好多了,由于社團這邊做了大量的準備,各處流離失所的百姓得到很好的救治,不過他們的代價則是簽署了大量的貸款協議,然后將漂洋過海前往遙遠的大洋彼岸開拓還債。
后金軍隊完全退出關外以后,時間已經進入公歷的三月份,大沽河已經開河,醞釀了一冬的大沽港立即繁忙起來,今年是尤為熱鬧。
在外海等待的社團船只一窩蜂的涌進來,拉走一船又一船的移民,他們的目的是白翎島,現在社團財大氣粗、實力雄厚,劉星林動員了幾百艘船只,甚至把北美移民的船只都調過來一部分,就為了在這個時間窗口搶出大量的移民出來,西岸社委妥妥的想落袋為安。
而聯軍更是布滿了整條運河航線,全力保證移民秩序的正常進行,由于和毛文龍以及神行軍有分肥方案,神行軍的官兵干起活來也十分賣力,有聯軍的軍力威脅,各個想要搗亂的勢力也得掂量掂量。
朝廷的各路大員最近也忙得不可開交,主要是各項推卸責任以及相關責任人的罪責,建奴軍力退出長城,讓崇禎皇帝和各路大臣心里都放下一塊大石頭,不過接下來崇禎皇帝想起此事的前因后果,也不禁怒火攻心。
剛登基時,由于袁崇煥的“五年平遼”的牛皮,讓崇禎皇帝給予他極大的權力,也有極高的期望值,但是這一次后金入關,一下子把所有的希冀給打破滅了,剩下的是對袁崇煥深深的失望和被蒙騙的感覺。
而袁崇煥也知道此事難了,在戰事完畢后,他安排好軍中事務,便撤去自己的儀仗,以布衣待罪之身,輕車回到京師,叩見崇禎皇上,認罪伏法。
袁崇煥這樣的態度,倒讓崇禎皇帝對其產生了好感,他也沒有苛待他,只是將其入詔獄關押,好吃好喝的供著,不過對勤王的各路兵馬就得各項安撫了。
袁崇煥的事情,崇禎皇帝則交給內閣和朝堂進行議罪,一時間,各路御史輪流發言,袁崇煥的各種罪行也被羅列出來。
不過由于袁崇煥沒有擅殺毛文龍,也沒有得罪毛文龍背后的勢力,而且崇禎對閹黨的清算比歷史上輕得多,現在朝堂派系眾多,各種聲音也多,所以對袁崇煥的聲討比歷史上輕得多,朝堂大有高高舉起,輕輕放下的意思。
而崇禎皇帝閱覽袁崇煥的議罪書時也不禁直皺眉頭,這里都是一些“指揮失當、用人不賢、浪費軍資、攬權太甚”等雞毛蒜皮的事情,就這些事情,連弄一個革職查辦都覺得重了。
可是,這么嚴重的建奴破關事件可是明朝破天荒的大事,也就是英廟爺時期的“土木堡事變”可以媲美,這還發生在自己這個皇上剛登基沒多久的時間,這不是“啪啪”打臉么?
現在崇禎皇帝非常糾結,有心想讓袁崇煥承擔責任,那肯定是要論死的,不過袁崇煥對自己忠心耿耿,不似其他的官員油滑,是個干事的人,把他處死了,往后誰能真心實意給自己干事呢,但是不處死,這么大的事情,也堵不住天下悠悠之口啊,往后建奴再破關,又該怎么追查責任呢。
而且此次事情太大條,朝堂肯定要來一場大地震,可能造成朝局不穩,對自己的威信可是一個大大的削弱啊。
所以一連幾天,崇禎皇上都不發一言,好像此事根本沒有發生一樣,與其平時的勤政努力簡直判若兩人。
好在朝廷內還有能人,內閣的閣老溫體仁很懂皇上的心思,暗示自己的門生:擔任科道言官的錢象坤給皇上呈送了一篇上疏,一下子改變了問題的性質。
這篇上疏的意思就是建奴在這次破關過程中遭到了沉重的打擊,在各路勤王大軍的進攻下倉皇逃竄,損失慘重,并且涌現出一大批驍勇善戰的將領,如毛文龍、祖大壽、滿桂等人,尤其是毛文龍,以區區三千余兵力,使得敵酋黃臺吉聞之喪膽,嚇得趕緊狼狽逃竄,還被攆著屁股追擊,雖然各地小有損失,終歸是國朝的勝利。
給崇禎皇帝也帶了高帽,云當今皇上高屋建瓴,利用敵酋輕敵冒進,調動各處資源執行了一次大規模的“磨盤戰術”,把京師城下變成血肉磨坊,重創了敵人的軍事力量,雖然自己也略有損失,但這就是國力消耗戰必須承受之代價,將來建奴只會慢慢的虛弱下去,勝利指日可待。
這一篇宏文大論,把崇禎皇帝都氣樂了,這顛倒黑白的本事,讓年輕氣盛的崇禎皇帝簡直看不過眼,真想把這個叫錢象坤的御史抓過來看看他的眼珠子是怎么長的,盡睜著眼睛說瞎話。
不過自己仔細琢磨琢磨,想來想去,這篇文章避重就輕,竟然說出了一個很好的方案:首先是對自己的面子大有裨益,其次是能迅速的穩定朝局。
于是召集內閣幾位大佬,捏著鼻子厚著臉皮把這一封上疏轉給他們討論,這一幫人也是老成了精,頓時看到了其中的妙處。
首輔韓爌更是萬般樂意,歷史上他就是因為后金破關而引咎辭職的,這個鍋太大,光袁崇煥一個人背也背不動,救他就是救自己啊,當即大喜,“此文獨辟蹊徑,一針見血,道出此次爭戰的得失,真乃宏文是也。”也顧不得文中夸贊的毛文龍,還是自己以前的彈劾對象呢。
溫體仁當然贊同,這事他是始作俑者,上下都心知肚明,如果此事成功,當簡在帝心,就算不成,也混個好人緣,真是刀切豆腐兩面光啊。
唯有次輔李標不太樂意,這韓爌的首輔下去,就該自己上臺,但此事事關皇上的顏面和太多人的利益,自己如果從中作梗,當這個惡人,可能連次輔也當不成了。
一旦達成統一的意見就好辦了,幾位閣老的門生遍布朝堂,一場轟轟烈烈的戰后討論便開始了,各種上疏如雪片一般涌向崇禎皇帝的龍案,全是這次戰爭得失的評論:什么建奴經此一役,軍力大損,滅亡指日可待;什么皇上高屋建瓴,朝廷運籌帷幄,以國力煎熬建奴;還有贊頌毛文龍新戰法的評論,以火力對野蠻,從此不懼蠻夷云云,朝廷真有能人啊。
崇禎皇帝看罷非常開心,還真為自己的運籌帷幄高興起來,由一名中二少年慢慢的向一名厚臉皮政客轉變,不知道是好事還是壞事。
經過幾番來來往往的醞釀,還有私底下的勾兌,決定先給本次幾個耀眼的新星加封褒獎,出盡風頭的毛文龍已是武將中的最高品,只得被加封為最低等的子爵勛銜,并且蔭其長子為錦衣衛千戶官,并會被當今圣上召見,于平臺問對。
而祖大壽和滿桂、麻登云、黑云龍等武將,也因功加封,不過是些賞賜而已,連蒙蔭也沒有,也就是告訴他們,朝廷并不認可你們的表現,你們的表現比人家毛文龍差遠了。
不過這幾個武將也知道自己是跟著毛文龍沾光,要不沖他們的表現,治一個畏敵不前的罪都是輕的,這次能夠順利脫身就好了,好歹還有兵將們的賞賜,梳理各地方也得了不少的實惠,兵將們也能高高興興的返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