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哥,您老來了,門口風大,快進來,就坐里面那桌,我大哥阿吉可想你了,到時你們好好敘舊。”說罷,就熱情地把羅四海老爺子請進餐館,特地挑了一個好位置安排坐下。至于四爺遞上的紅包以及禮品(足足好幾包,給女性補身子,嬰兒奶粉之類應有盡有。)自然由老婆慧蘭收好,處置妥當。
熱情是必須的,無他,吃人嘴軟,拿人手軟。
說實話,他與這位老爺子關系一般。雖然由于大哥的關系,交往次數也不算少了,比得上很多關系不是很近的親戚還多。但由于歲數上差太多,差了四十來歲,但偏偏由于大哥的關系,算是同輩,相處起來實在怪異尷尬,也缺乏共同語言,沒有第三者時,尤其尷尬。
但偏偏這位老爺子積蓄頗豐,在改革開放后,作為華僑回國投資,廣東沿海幾個城市多多少少都投資了一些產業,雨露均沾,長袖善舞,與各地政府官員相處融洽。再遷回華夏國籍后,更成了政協成員。或許是與大哥確實交情好,而故鄉物是人非緣故,沒有遷回原籍,而是在南海市落戶,還成了市人大代表。理所當然的在這投資了不少產業,為這里提供了不少就業機會,對市里不少機構像醫院學校都沒少捐錢捐物,像自己的妻子就在他的紡織廠里當個小主管。大家都承他的情,尊稱他四爺。更何況他們家族以往困難時,羅四海老爺子就沒少幫忙。逢年過節,婚喪嫁娶,各類紅包禮物,從未缺過,且豐盛得很,讓人難以拒絕。
綜合以上種種,他阿貴又不是忘恩負義狼心狗肺之徒,又如何能不心懷感激,畢恭畢敬呢!
將老爺子送進門,回到餐館院門口,迎面就碰上了大哥阿吉。
大哥阿吉由于生于建國前的混亂歲月,家里困難,營養跟不上,在幾兄弟中最為矮小,只有一米七五,但從小習武,身材健碩,年逾六旬依舊鶴發童顏,身體硬朗不輸年輕小伙。他人生經歷頗為傳奇,年輕時被孔一格抓壯丁和天軍打過仗,接受戰爭的毒打,最后成了一名天軍士兵,在支援高麗的戰爭中授勛立功,保送軍校,接受教育后入了黨,成功轉為軍官,以中校退役,轉為地方武警大隊長。年輕時機緣巧合下救了被洪彪父子追殺的羅四爺,還拜了把子,算是過命的交情。作為長兄,對于幾個弟弟妹妹,確實付出了很多,大家都很尊敬他,阿貴自然也不例外。
急忙將大哥和大嫂胡美玲,侄子阿龍阿虎阿酷阿麗,還有幾個侄孫侄孫女迎進門,互相寒暄一番,大哥一家十二口人,倒也正好和羅四爺湊成一桌。
席間看侄子阿酷坐立不安,阿貴也不以為意。大哥為人正派,一貫看不上賭博,如何能看順眼。好在有羅四爺在,可以緩和一下氣氛。說來,據阿貴所知羅四爺以前也是沾賭的,也不知當年兩人是如何混出如今的交情。看著又不免羨慕起來,不知自己何時可以三世同堂,怡兒弄孫,悠哉悠哉。
放下思緒,拱拱手,“大哥,四爺已經來了,你們可有一陣沒見了,這回趁機好好聊聊。阿智,給你大伯和四爺沏茶。哥,一家人就不見外了,我接著去門口接人,你隨意。”說完,卻又去了廚房,讓他們可以先端前菜出來了。
“智仔,我從家里帶來的龍井,拿一些出來,泡好,端給你大伯和四爺,他們好這一口。”
看見智仔忙活起來,又走向門口迎客。
不多時,二哥阿祥一家也來了。二哥種了一輩子地,節儉慣了,現在雖然富裕起來,但穿著仍舊樸素。二哥年紀也大了,身體不好,被侄子阿寶攙扶著,二嫂則有侄女阿欣攙著,一家也落座了,幾乎占滿了兩桌,畢竟足足十八口人。
看著二哥蹣跚的身形,阿貴就不免心酸。本來阿貴家族人人習武,休說年近六旬,便是七旬八旬,照樣精神踔厲。可二哥年輕時遭遇過戰事,挨了一炮。雖然活了下來,但也烙下了病根。年輕時還頂得住,年紀大了就出問題了。
想到二哥子女孝順,大妹阿欣夫婦更是一直就近照顧著。一家人日子雖有波折,但終歸是富貴開花,子孫滿堂,便又破涕為笑。期間免不了寒暄一番,與定居深圳的兩個侄子阿寶阿力嘮嘮嗑,講講深圳那邊的新鮮事。
八妹阿蘭夫婦和九妹阿芳夫婦關系最好,這次倒是一起來了,加上孩子,正好六人。干脆就和和二伯家的小女兒阿美一家以及小兒子阿力和女兒湊一桌,圖個熱鬧。
說話間,四哥阿富也來了,阿富是兄弟幾個里最有學問的,是復旦法律系的畢業生,現在又是法院副院長,為人又嚴肅,大家都對它既敬且畏。招呼了四哥,嫂子孟雪,侄子侄女阿文阿武阿花一家十二口人,安排好他們坐滿一桌,就又去門口等人。
等著,不免思緒又飄到小時候。三姐阿貍從小要強,追求自由戀愛,當年一個人跑去了香江打拼。后來遇到當時還只是薄有資產的姐夫,兩口子一起互相扶持,終于把家業做大,在香港富豪圈中也算是占有一席之地。中間,還把也想去外面看看的五姐阿芙六姐阿慧都給接去了香江。兩姐妹后來都在香江結婚生子,定居下來。這自然而然的這姐弟兩見面次數也就漸漸少了,以致于幾個姐姐的相貌都有些模糊了。
幾輛豐田汽車開入餐館門前的馬路,停在附近后即招手致意。呼喚聲喚醒了沉湎于回憶當中的阿貴,抬頭望去,果然是姐姐姐夫還有外甥外甥女。摸摸最小的外甥徐飛,外甥女徐小麗的頭,不禁感慨道,“這都多少年不見了,上次飛仔,小麗還是小學生了。現在都長這么大了。姐夫算是后繼有人了。”姐夫徐寧也不免眼帶笑意,此情此景,當然要互相吹捧一番。
阿貴說著,轉向另一個侄子五姐阿芙的獨子喬柏高,比了比,“柏高都跟我一樣高了,現在在餐廳實習咋樣?”
阿芙臉帶得意,“這孩子天生吃這碗飯的,現在已經青出于藍了。比你姐夫強多了。”姐夫喬峰是個老實人,聞言也不惱,反而嘴角微翹。
阿貴自然是奉承幾句,又看向最后來到的三姐一家,不免艷羨一番。姐夫家是花開富貴,母慈子孝。如今大侄子天星接手家族生意后,更是夫妻兩個時不時出去游玩散心,不亦樂乎。侄女方潔霞更是成了女督察,年輕有為。小兒子方卓文更是留學加拿大的高材生。一門三杰,能不老懷甚慰。
免不了噓寒問暖,例如問問卓文學習如何,適不適應加拿大的氣候,潔霞工作如何,有沒有對象,天星公司生意如何,兒子咋樣。諸如此類,不一一贅敘。
阿貴看著幾個外甥,卻是越看越順眼。人家說外甥像舅舅,誰說不是呢。同樣的平平無奇,同樣的古道熱腸。帥一分則招人妒,丑一分則招人嫌,完美。
“你瞧我這腦子,大家都里面坐,在這門口算咋回事。”
至于之后阿貴如何將三家十二口人安排好,又將剩下的親朋故舊一一領進門,安排座次,期間把酒暢談,主賓盡歡,自然亦無須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