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古時期,天地初開,遍野洪荒,靈氣氤氳,濃郁程度令人唏噓。靈氣互相吸引凝聚,漸生靈種。
靈種吸納靈氣而滋養自身,逐漸壯大而不亡。空間靈氣日益稀薄,納靈無法維繼者,一身靈氣消散,復匯入世間,滋養萬千靈種,循環往復,不眠不休。
不知多少年月后,天地間逐漸形成自然法則,淘萬靈,適者存。其中有聚集靈氣佼佼者,逐漸脫穎而出,后世稱之為太古九神。
九神未生靈智,唯聚集靈氣壯大自身,久而久之,靈氣枯竭,萬靈消亡。九神無靈氣滋養,規則驅使下,便向靈而動。不日,九神齊聚,靈氣涌動,為滿足聚靈需求,互相吞噬,終使災劫降臨,天地間雷光涌動,靈氣四溢。九神互相牽制,盤旋,最終碰撞。
九神至此消亡大半,剩余二神靈氣所剩無幾,已無余力對抗,對峙盤旋間逐漸趨于平衡,陷入沉睡。九神聚靈形式不一,碰撞之后,各類靈氣四散,異類靈氣互相纏繞凝聚,逐漸演化。至剛者化為山川大地,至柔者化為江河湖海。余下二神,沉睡中盤旋而動,互有牽制,亦有吐納。后世稱至陽至明者為日,至陰至暗者為月,日月盤旋往復,山川河流周而復始。空間靈氣適宜,星星點點,逐漸演化出世間萬物,開始了萬物繁榮的黃金時代。
山莽密林之間,飛禽走獸數不勝數;深海玄潭之中,游虬潛蛟星羅棋布。萬物繁榮昌盛,世間靈氣供不應求,便以獵殺弱小者為食,方可續靈。萬物之中,不乏有靈智初開的種族,其中尤以靈人最為聰慧,禽獸次之,土石林木顯有開靈智者。
靈人雖然聰慧,但體形嬌小,蠻力不足,落單之人常被兇禽猛獸撲殺,食肉飲血以續靈。靈長者遂召集靈人結伴而行,合作獵殺小獸,不覺間事半功倍,效率奇高。至此靈人繁衍速度遠超其他,逐漸占據世間大半,微禽小獸幾乎被捕殺殆盡,猛禽異獸均藏入杳無人煙的深山玄潭。不知多少年歲后,靈人已成世間主宰,續靈所需大部分靈物均可自種自養,但仍然逃不出壽辰限制。靈人中多智者,根據世間萬物繁衍規則,隱約尋得大道之所向,開辟出獨特的呼吸吐納續靈之法,更有甚者可將靈氣聚于自身,在經脈中流轉,退可脫胎換骨,延年益壽,進可排山倒海,摧枯拉朽,令人瞠目結舌,后世稱之為納靈。
靈人納靈,多為長生,但始終無人問鼎長生之門。久而久之,有心懷叵測者懷一身修為結伙徇私。一時間,靈人戰亂四起,百姓苦不堪言。納靈者眾,其中以太一和南巨兩人修為最為出眾,后世稱之為二圣,二人帶領各自部落四處征戰,將天下二分,之后互有攻守,多年下來損兵折將,未能一統。
靈人酣戰之時,禽獸類逐漸開靈生智,后世稱之為妖。妖族中靈長者學習靈人,集納初開靈智的妖靈,藏身于深山玄潭之中,創造出妖族獨特的納靈之法。韜光養晦之際,妖族日益壯大,體壯力強者可以一敵百,敏捷矯健者可一瞬百步,更有異獸可幻化人形,在靈人中來去自如。妖族中不乏翹楚,尤以妖皇燭為尊,以太古以來受盡靈人掠殺凌辱為由,昭告妖族,妖族上下無不憤慨,預踏平山河,殺盡天下靈人。
正直二圣交戰,損兵折將之際,妖族大軍從天而降,四處斬殺,頓時腥風血雨,血流成河。此戰后,靈人戰力損失過半,固守屬地不敢冒進,妖族亦死傷慘重,占領天下名川峻嶺,盤踞山中。多年后,二圣約戰燭于界山靈霄頂,此戰驚天動地,持續數日。最終南巨戰死,妖皇燭下落不明。此后,靈霄頂被濃郁的靈氣結界覆蓋,活物靠近皆靈氣枯竭而亡。太一重傷歸來,看便天下蒼生,生靈涂炭,唏噓不已。太一自知時日不多,昭告天下蒼生,興戰事,苦蒼生,毀家園,皆因納靈者尋長生未果,橫生利欲。隨后傾畢生修為從天地之間強取片瓦空間,將世間大部分靈氣封印于此,以身施法,設立結界,名曰長生界,告知天下納靈者,天下靈氣稀薄,欲求長生,需入長生界,遂爆體以完工事,留下星點靈識遁入長生界,不知所終。
天下納靈者聞訊,皆為所動,紛紛遁出,化作星光直奔長生界而去。界門關閉之際,已無星點遁入。剩下一眾納靈者,修為低微,加之靈氣稀薄,已無大乘可能,便找尋名山秀水,逍遙終生。
后世之人稱此役為界殤。
界殤后,各靈種和平共處,逐漸繁榮昌盛,為與長生界區別,稱此界為靈界。靈界靈氣雖然稀薄,但納靈之法得以流傳并改進,雖不得毀天滅地之能,但可強身健體,戰力拔群。各靈種之中有資質異稟者逐漸脫穎而出,且追隨者眾,便劃分地界建國立城,一時間群雄割據。
年歲復往之后,靈界雖無大規模戰事,但各方勢力間的摩擦不斷,新舊勢力輪回更替時有發生,隱約出現愈演愈烈之勢。經過許久亂世之爭,靈界逐漸被七大勢力瓜分……
這年,杳無音訊的長生界突生異象,界門現世,靈界之人皆驚恐萬分,有大能者,御靈前往,皆被鉗制,無法動彈半分。頃刻間,界門中心有靈光出現,直奔東南而去,速度之快無人能及,轉瞬間界門消失不見,靈光遁入界山無影無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