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故人,十不存一!
“四郎啊!老天爺不收我們呢!才會讓我們這么及時的遇上你。
不然我們肯定不是被凍死就是餓死,這救命之恩那,嬸子太感謝你了。”
周嬸子痛哭流涕的慶幸感嘆!邊哭還不忘邊往嘴里塞果干。
四郎聞言不好意思的撓了撓頭,可他又不怎么會勸人,只得抓了把果干遞給她。
手中能裝好幾斤果干的布袋子此時已經(jīng)見了底。
他又將剩下的一把全遞給了里長,見他們?nèi)祭峭袒⒀实耐炖锶粫r間也不知該說什么。
心中復(fù)雜的情緒難以言喻,最終化為了一聲暗嘆。
當初幸好聽了大姐的話沒有去南方,不然此刻的人群中可能就有他一個。
里長滿是褶皺的臉上浮現(xiàn)了一抹復(fù)雜無比的笑容,聲音輕緩地詢問著村里的情況。
“四郎,你們家一直在村里嗎?這兩日有沒有流匪進村?”
話落將手中六七塊兒果干分給了兒孫閨女和外孫女各一塊。
其實里長更想問問他哪來的這些吃的?可話到嘴邊又被咽了下去。
四郎的目光忍不住看向昔日玩伴,此時卻瘦得皮包骨似的。
聽見里長的問話時,他只撿著一些能說的說了,其他一些感覺不能說的他只字未提。
“我們家沒一直在村里,到山里住了一段時間,有可能開春后才會回來。
村里前兩日倒是有流匪來過,不過現(xiàn)在已經(jīng)沒了。
村里暫時還是安全的,你們要回村嗎?”
這話一說出,四郎不禁愁上心頭,這些人回村以后吃什么呀?
除了不歸山以外,村子附近的地方無論是山里還是地里,連草根樹皮都沒了。
不歸山里雖有吃的可若沒姐姐的允許,他也不敢隨意帶人上山。
放著不管他又于心不忍,若是不認識的人他還能硬著心腸不管,可這些人都是同村的村民。
有些更是他的長輩和玩伴,要如何見死不救,視而不見呢?可真是愁人啊!
就在四郎面上沒什么異色,心中卻愁的發(fā)慌時?
里長聽了他的話沉思了好一會兒,又抬眼看了看眾人,才對著四郎堅定地說道。
“我們要回村,就算是熬不下去了,也想落葉歸根。
否則也不會強撐著回故土,現(xiàn)在可能早死在外邊了。
誰知前兩天我們將要靠近村子時,卻見一群流匪朝甘泉村去了。
我們不敢回去,就只能在這挖個坑坐那里聽天由命了。
現(xiàn)在流匪不在了,我們無論如何都是要回去的。
回村后不管以后怎樣,好歹不會暴尸荒野。”
眾人強撐著一口氣回了故土,坐在坑里時本以為會必死無疑,沒想到會遇見忽然而來的四郎。
此時他這土埋半截身子的人,才能再茍延殘喘一會兒。
心里自是感激不盡的,可接下來該如何活下去?老村長心里也沒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那好,我送你們回村,只是你們不是去了南邊兒了嗎?
怎么會落得這般?”
四郎的未盡之言眾人心里都明鏡似的,卻只覺更加悲苦。
里長神色悲涼的嘆了口氣,聲音中滿是痛苦。
“雖然出去前就都知道人離鄉(xiāng)賤,卻怎么也沒料到外邊的日子會那么苦難重重啊!
我們剛出村沒走多久,就迎上了最先逃荒的人返回,聽說南方接連下了一個多月的暴雨,河堤被沖垮,洪水爆發(fā)。
淹沒沖毀了無數(shù)的良田房屋,更有不少人喪生在洪水中。
那尸首多到都沖到城門口去了,后來又爆發(fā)了瘟疫。
聽此消息我們只得往別處去,誰知往南不能去。
往東邊的帝都也不能去,沿途有士兵設(shè)下攔截關(guān)卡,違者就地射殺。
我們只能又往西邊去,怎料那邊竟有許多山匪盤踞流匪橫行。”
里長說到此處眼眶忽然紅了,強忍著才沒落下淚來,神色傷悲的往下述說。
“無奈之下我們只能回村,不曾想還沒等我們踏上回村的路途。
那地方卻因有越來越多的流民聚到了一起。
沒吃沒喝的情況下流民驟然暴亂了起來,見人就打殺搶掠。
更有許多流民不是加入了山匪就是做了流匪,見人非搶即殺!
外面此時亂的很!村里出去的人十不存一。
有些死在了山匪和流匪的手中,有些則下落不明生死不知。”
里長有四兒一女,女兒已經(jīng)出嫁了,三兒早年在鏢局里做鏢師,后來跟著商隊行商失蹤了。
出去逃難時,里長夫妻倆,和三個兒子倆兒媳四個孫子,三代同堂十余人。
經(jīng)此劫難,他們家現(xiàn)在也只剩下了里長和小兒子小孫子。
嫁出去的閨女家也遭了難,一大家子就只剩下了母女倆。
里長一想到家里沒了的那些人,就痛的心如刀割。
可再傷痛又能如何呢?日子還得過,活著的兒孫閨女和外孫女還得他來操心看顧!
他是萬萬不敢倒下的,只盼著這條老命能多活幾年?
能將兒孫撫養(yǎng)長大,能將閨女下半生安排妥當。
四郎聽完老村長的敘說,同情的微嘆了口氣。
只覺他們的遭遇簡直是險象環(huán)生危險重重能回來絕對是萬幸了。
“里長爺爺你們也歇的差不多了,先送你們回村吧?
等回到村里,一些后續(xù)的事情咱們再接著聊。”
話落他還將一布袋子比果干還多些的肉干放在了里長手中。
所謂手里有糧,心里不慌,這些全當暫時讓他們安心的。
一開始拿出肉干時,四郎就沒準備再收回來。
但又想到眾人餓的太久,怕他們猛的一吃肉干腸胃承受不了,所以才讓他們先吃果干緩緩。
等回村后這布袋子里好幾斤的肉干,用來熬湯應(yīng)該夠他們吃兩頓的。
“四郎,你身上的吃食都給了我們,你吃什么呀?
要不你留下一些?別為了我們自己挨餓。”
里長拿著布袋的手顫抖著,強忍著眼中的淚意,感激不盡要將布袋子遞回給四郎。
與此同時,山洞里眾人的眼神全都黏在了布袋子上挪不開。
他們當然知道這里面是什么?當時還是里長阻止眾人吃的呢?
但卻沒人責怪里長,都知道他是為眾人好。
此時見他要將四郎給的東西推回,眾人雖神色焦急不舍,卻沒一人開口阻止。
在場的人能活著回鄉(xiāng),可謂皆是里長的照拂,也都見識到了里長的不簡單,對他做的決定自然無人反對。
四郎看著一雙枯瘦如柴的手,將布袋顫顫巍巍地遞到他面前,如何能忍心將東西收回?
“里長爺爺,這些是我真心實意給你們的,你就安心收下吧。
我不缺吃的,我還有半背簍吃的放在村里呢。
咱們先趕快回村要緊,這外邊也太冷了。”
話落,他連忙對著山洞口的李致遠喊道。“咱們要回村了。”
李致遠聞言走進了山洞,兩人又小心翼翼的將十幾人都安頓在了馬上。
來山洞時被四郎背著的那少年,回村時和里長共乘一騎。
荒涼的山溝小道上,李致遠走在最前方,四郎斷后,馬隊慢慢的朝著甘泉村行進。
剛出山溝沒多遠,四郎忽然聽見遠處一片枯樹林外有打斗聲。
他前行的腳步頓了頓,略遲疑了幾息,便對著前方的李致遠招呼了一聲。
“我有事要去那邊的枯樹林,去去就回,你先帶眾人回村將他們安頓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