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志記載,滕仲黃于民國十四年(1925年)九月擔任鎮安知事。(民國時期,鎮安改縣令為知事。)
據劉鶴年(字東皋,馬灘人。清同治十二年舉人,歷任清水縣儒學訓導,四川知縣,民國時期,做過SX省議會議員。)所撰《鎮安縣知事太邱滕公德政碑》記載,滕仲黃是“太邱(疑今HEN省永城太丘鎮)人”,“性廉直,饒斡濟才”。
鎮安縣志記載,滕仲黃擔任鎮安知事時,正值軍閥劉鎮華潰逃鎮安,擾鎮害民之時。劉鶴年所撰碑文也記載了當時的情形,“又值時局不靖,各部潰軍敗退入山,公下車伊始,亟亟以整鄉團平匪亂為先務,事無巨細”。
其時,匪首李青山等擁眾數百人盤踞柞水營盤鎮,震動全縣,柞水柯知事國藩避走鎮安,柞水危急,唇亡齒寒,鎮安面臨的形勢也隨之嚴峻起來。
據劉鶴年碑文記載,滕仲黃“檄調中西北三區鄉柬千二百人”,親自率領這些人奔赴匪患地區,“斬廿余人,余黨各鳥獸散,柞水之危以解,而柯知事亦安然返署矣”。
其后,鎮安南部各區的匪患又死灰復燃。劉鶴年碑文記載,“……等嘯聚千余人由西溝口猛撲舊寺街,公檄保安隊及各路行團四面兜剿,初五日拂曉,開始攻擊,日夕匪眾敗潰……夏歷五月又敗于雙河口,由是匪膽益寒,不敢復窺鎮安”。
匪患平息后,滕仲黃開始革新吏政,劉鶴年碑文記載,“創設官醫局,清厘財政,續修縣志……重修奎樓,保存古建筑,一歲之內,百廢俱興”。
劉鶴年在碑文最后飲用《詩》中的詩句贊美滕仲黃,“有斐君子,終不可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