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陣金光大作,之后,一首詞……江城子緩緩出現,詞云
三生河畔戲蝶蜂,
境難清,
引凡情。
為挽天傾,
謫塵尋圣庭。
花謝花開天又晴,
濟蒼生,
萬事寧。
(這首詞遷就的東西太多了,我都不好意思發……)
(填詞是用林正韻噠,不是韻母相同那么簡單的~~)
賈寶玉品了品,這是林黛玉的沒準了,前面五句都好說,最后三句又是何意?而且這第三句,末元之解就算沒有自己和黛玉二人,也不會導致人族滅亡,何來挽天傾一詞?
賈寶玉想了半天也沒有頭緒,只得先記下,再翻到后面一面,如果沒猜錯,這應該是那個和自己有一面之緣的薛寶釵,這是自己和她基本沒什么接觸,這判詞又會是什么樣的呢?
翻開第二面,也是一首詞漸漸成型,也是江城子,
階若霜凝殿壁紅。
訪重宮,
提孤籠。
燕逐晚冬,
清客為君濃。
欲問何從言不起,
單只鷺,
碧天空。
賈寶玉細品一遍這清客是梅花的別稱,梅花…薛寶釵帶人熱實心冷,這冷也解的過去,這傲骨又如何解呢?感覺這詞似悲非悲,似哀非哀,讓賈寶玉有點迷糊,索性不去想,先記下來吧。
再翻開第三面,這是元春的判詞,這次是一首七絕,詩云:
已是殘霞半抹秋,
流光水逝自難留。
繁華夢醒飄零久,
物是人非萬事休。
看完這首詩,賈寶玉已經確定這絕對是一個悲調,只是,為什么賈元春的判詞會是悲調?又一個讓人摸不著頭腦的,賈寶玉再次背下之后繼續向后翻。
但是連翻兩頁,皆為空白,賈寶玉回憶了一下,這兩頁應該是探春和史湘云的,又翻了一頁,這次到出現了一首詞,是如夢令:
坐看亭臺風亂,
指點身外江山。
厭綺羅俗濃,
凈臺孤高聽雨闌。
夢珊,夢珊。
萬般因果輪還。
賈寶玉皺了皺眉,這應該是妙玉的,她應該還是出家了,看這判詞道是躲過了最后一劫,也算喜事一件。
繼續翻下去,賈惜春那一面也有,是蘇幕遮:
花非花,霧非霧,
非雨非露,山攏錦紗布。
依江聽得風扶柳,
我欲乘桴,孤尋青鶯墓。
詩非詩,賦非賦,
非詞非曲,尋知己一路。
杯酒消入愁腸肚,
漏淺霜素,獨自飄零處。
賈寶玉沉默了,這分明是一個冷清之詞,為何賈元春與賈惜春均為悲調,難道自己的實力還改變不了她們在凡間的命運嗎,皇帝,太上皇處處維護,絕對不會讓他的姐妹遭受如此傷害,究竟是什么,才能讓他的姐妹受到如此傷害,一種大難臨頭的感覺拔地而起,瞬間彌漫賈寶玉全身,讓他產生了一種無力感……
繼續翻下去,空,空,空,直到最后一面,秦可卿的那一面方才有一首憶王孫:
憶王孫
又憶蘇杭風扶柳,
秋月起那堪回首。
如夢匆匆誰依舊!
再重游,
春花未改人已朽。
然而,這也是一個悲調,三首詞如同臘月寒風一般直襲賈寶玉的心臟,他真的恐懼了,這已經完全超出的他的認知,他想不到究竟是什么才能讓他這個轉世仙人的親人受到傷害,甚至死亡,而且,他已經初窺圣途,在仙界也是數一數二的人物,究竟是什么,是什么………
賈寶玉沉思許久,放下正冊,拿起副冊,從頭看到尾,全是白板,又拿起又副冊,依舊是全白,賈寶玉長嘆一口氣,把這些書放回原位,尋著警幻給他指的路前行。
走了近一個時辰方才找到警幻,此時警幻手上拿著一本書,不知是何書,見賈寶玉來到這里,放下書問“可解透了?”
賈寶玉搖搖頭,問“仙姑找我何事?”
警幻答“無事,還會再見的,你該回去了。”
賈寶玉趕忙問“仙姑可有紅樓夢仙曲十二支?”
警幻愣了一神,還一會才答到“沒有?!?p> 賈寶玉看到她愣住了就知道肯定是用的,追問“給我看一下吧,說不定能參透那些詩詞呢?!?p> 警幻微嘆一口氣,說“時機未到,天機不可泄露,我能提示到這個地步已經是最大的努力了,你好自為之罷?!闭f完,手一揮,賈寶玉就被丟出了太虛幻境。
(這是1500小章,還有一更,下午六點發)

秋梅望雪
本章字字珠璣,句句隱迷,寫了一個通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