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一天天過去,蘇邁終日借酒消愁,渾渾噩噩,不知不覺已五月中旬。
這天,蘇軾走出臨皋亭,見蘇邁躺在家門口停泊的破船上,手里拿著瓶酒不停地往嘴里倒。他長嘆一聲,不禁猜測當年他如此消沉之時大概也是這副模樣吧。
此刻,蘇軾除了體會到蘇邁的心情,更明白當年自己意志消沉時,家人們有多擔心,不免長嘆一聲,無奈地搖搖頭,走到船頭對蘇邁道:“心痛無解,不妨讓自己忙碌起來。”
蘇邁坐起身來,頭暈目眩地看著蘇軾,道:“如何忙碌?”
蘇軾道:“育兒會如今已出具規模,朝云每日都在那兒照顧孩子,你若沒事就去看看有什么能幫上忙的。”
蘇邁點點頭,道:“好,等我酒醒了就去。”
育兒會是蘇軾、古耕道等人前不久號召黃州百姓成立的養育棄嬰的組織。
今年正月,王天麟來拜訪蘇軾,偶然提及鄂州等地有溺嬰的惡習,每家只生養兩男一女,如果生多了就要溺死。蘇軾聞后心痛不已,急忙寫信給鄂州知州朱守昌,請其制止這種惡習,營救無辜小兒。
前段時間,他偶然發現黃州竟也有此陋習,只不過大家都偷偷為之,不為外人道罷了。蘇軾得知后,便去找知州徐大受,希望衙門出面干預。
但他很清楚衙門強制也是治標不治本。十月懷胎的孩子,哪家舍得溺殺,歸根結底就是沒錢養育,要想杜絕這種陋習,須得從根本上解決。蘇軾和古耕道等朋友商量一番后,決定號召黃州百姓捐款捐物,成立育兒會,收養棄嬰,以免其出生就被殺害。
經過一番辛苦的號召和努力,育兒會終于出具規模,可以收養棄嬰了。自從育兒會開始收養棄嬰,王朝云經常在那兒會照顧孩子。
蘇軾對已站起身來的蘇邁道:“明天再去吧,你這一身酒氣去那兒也不好。”
蘇邁點點頭,準備隨蘇軾回家。
兩人往回走著,剛走到家門口,身后傳來一聲呼喚:“子瞻……”蘇軾轉過頭,見楊世昌一身道袍,手持拂塵站在他身后。
蘇軾大喜過望道:“楊道長,你怎么來了?”
楊世昌道:“過來看看你。”
蘇軾連忙請楊世昌進門。隨后的日子,楊世昌在雪堂住下,終日與蘇軾相伴。
七月,蘇軾約上楊世昌、潘丙的侄子潘大臨等朋友一起泛舟游赤壁。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與眾人對酒當歌,縱情山水,談笑生風。
蘇軾看著身旁滔滔江水,波瀾壯闊,驚濤拍岸,舉起酒杯一飲而盡,道:“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間如夢,一樽還酹江月。”
眾人撫掌而贊:“妙啊!此乃千古之絕唱啊!”
蘇軾笑道:“過譽了。”
大家繼續吟詩作賦,把酒言歡,不知不覺已深夜。眾人微醺,醉臥船上,隨江漂流而去……
蘇軾每天除了與朋友們相聚,還會抽時間撰寫《論語說》和《易傳》。《易傳》是蘇洵生前撰寫一半的著作,如今他閑來無事,便提筆將此書寫完,以完成父親遺愿。
一日。
他和楊世昌等人在雪堂對飲,喝的酩酊大醉,醒來時見眾人癱倒在地上,不由捧腹而笑。此時屋外月色正濃,他整理了下衣衫,搖搖晃晃地離開雪堂,回城去了。黃州城內街道上空無一人,蘇軾頭頂皓月,腳踏銀輝,昏昏沉沉地回到臨皋亭,見院門反鎖,用力敲門,大聲喊道:“開門!我回來了!”
敲了半天門,院內無人應答。
他將耳朵緊貼大門,只聽阿宗鼾聲如雷,不由嘆了口氣,阿宗向來睡得死,估計自己再叫下去也不會吵醒他,只得作罷。
蘇軾沿著門口江邊緩步徐行,不知走了多久,覺得有些累了,便停了下來,憑江遠眺,任憑江風拂面。深夜四下寂寥,除了滔滔江水聲,無以為伴,一種孤獨落寞之感油然而生。他長嘆一聲,高聲道:“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說完呵呵一笑,不斷重復著最后一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
阿名深夜而歸,路過江邊,見蘇軾背對著自己,臨江吟詞,不由駐足聆聽。他素來仰慕蘇軾的才華,聽其吟誦完,默默將詞句記于心中。他本想上前打個招呼,走了幾步,暗自思忖著,蘇官人這詞中有點悲涼啊,難道和家人吵架了,還是出了別的事?
他想上前關心蘇軾,又覺得此舉太過唐突,只得遠遠陪著對方……
翌日。
一大早,坊間傳言蘇軾昨晚將衣服掛于江邊,乘舟遠去。大家對此震驚不已,并將消息以最快的速度在街頭巷尾傳播著,一傳十,十傳百,最后傳到了在街上巡視的衙役們耳中。
衙役們聽聞此事急忙回衙門向徐大受報信。
徐大受早上到衙門辦公還不到一個時辰,好不容易將手頭的工作理出點頭緒,突然衙役站在知州廳門口喊道:“徐大人,大事不好了,蘇官人將衣服掛在江邊,乘舟而去了!”
“什么!”徐大受猛然起身,震驚道,“你再說一遍,蘇子瞻去哪兒了?”
衙役道:“不知去哪兒了,反正離開黃州了。”
徐大受作為知州,有監管蘇軾之責。雖然經過這些年的相處,兩人關系甚篤,對蘇軾無所限制,監管也都流于形式,只派了兩名風燭殘年,混吃熬日子的老衙役不時去臨皋亭轉一圈,以示監管。如果蘇軾真的不辭而別,自己可吃罪不起。他急忙問道:“怎么回事?”
衙役道:“小人在街上巡視,聽到大街小巷都在傳言昨晚有人在江邊目睹蘇官人乘舟而去,特來稟告大人。”
徐大受語氣中略帶驚慌,對衙役道:“快點備馬,我要去臨皋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