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
吳興。
一行人經過一路長途跋涉終于抵達湖州知州李常家,恰逢李常家生子三日,設宴洗兒、會客。李常正在迎客,見蘇軾、楊繪等人前來,熱情相迎道:“來得早不如來得巧。”
蘇軾笑道:“天意如此,特意讓我們來道賀的!公擇,恭喜啊恭喜!”
李常將眾人迎入府中,請大家入席而坐。不少人只聞蘇軾大名,未見其人,今日得見紛紛上前與其結識。沒多久,高朋滿座,洗兒會正式開始。
洗兒結束,宴席開始,李常舉杯道賀,眾賓客回敬。李常對蘇軾道:“今日家中逢喜,子瞻何不作詞一首?”
蘇軾卻之不恭,思索片刻,道:“惟熊佳夢,釋氏老君親抱送。壯氣橫秋,未滿三朝已食牛……”上闕引用杜甫的詩句表達對孩子的夸贊與祝福,眾人聽后無不拍手稱贊。蘇軾眼珠一轉,繼續吟誦道,“犀錢玉果,利市平分沾四坐。多謝無功,此事如何到得儂。”下闕引用典故:晉元帝生子,宴請百官。殷羨答謝道:“臣無功受賞。”晉元帝道:“此事豈容卿有功乎?”
滿座賓客聞后皆笑的前仰后合。李常哈哈大笑,道:“子瞻啊子瞻,多年未見還是這么幽默。”蘇軾見大家被自己逗樂,會心一笑,朝站在遠處候著的王朝云看去,只見其捂嘴偷樂,不由喜上心頭。
蘇軾等人在李常家盤桓數日,打算明日離去。李常挽留道:“既然來了何不多住幾日,這一去可就不止何年才能再見了。”
蘇軾道:“我想先去齊州看一下子由,此地距離齊州路途遙遠,只怕抵達已至寒冬,所以想趕在清河結冰前能過去。”
李常道:“那確實要早點出發。”隨即嘆了口氣,道,“那我就不留你了,我們將來有機會再見吧。”
蘇軾道:“來日方長,總有再見之日。”
次日,大家啟程。楊繪因公務在身,不便繼續相送,只得與蘇軾在湖州分道揚鑣,張先、陳舜俞、劉述等人繼續乘船相送至松江才戀戀不舍離去。
十月。
汴京。
自從數月前王安石罷相后,推薦呂惠卿為參知政事,繼續推行新法。呂惠卿向宋神宗建議推行手實法。手實法要求每戶如實申報家中人口、田宅等數,并根據財產交稅。發現瞞報并告發者,如被證實確有瞞報,則檢舉之人可獲得被告之人三分之一的家產作為獎賞。
之前王安石的理財之法與此法比起來可謂小巫見大巫,此法一出預示著全國都要交稅,擁有的財產越多,需要交的稅就越多。加之,告發能夠獲得的獎賞這一政策的誘導,不少人利欲熏心,全國告發之風盛行,百姓不誤怨聲載道。
朝中反對之聲肆起,不少人開始感慨還不如王安石執政的時候,起碼沒這么過分。
十一月。
密州。
蘇軾一行人頂著風雪終于抵達密州境內。按照蘇軾的原定計劃是可以在清河冰封前趕到的,怎奈他為人豪爽,朋友太多,所過之處朋友皆挽留宴請,一來二去耽誤下來,等他抵達清河時河水已結冰,船不能行進只得放棄兄弟相聚,改由海州赴密州,并將自己的近來的詩文通過刑段繹轉交蘇轍。
馬車緩緩行進在密州城郊的地界上,蘇軾掀開窗簾看著窗外飄著鵝毛大雪,田間一片荒蕪,不少人躬身翻著泥土似乎在尋找什么。坐在馬車中的蘇邁見蘇軾一直遙望窗外,好奇圍了過去,問道:“他們在干什么?”
蘇軾搖搖頭,道:“我也不知道。”
蘇邁看著窗外一派蕭索的景象和杭州截然不同,有些不適應,道:“爹,此地與杭州差別好大。”
蘇軾道:“自是比不上江南山水秀麗。”
馬車繼續行進了許久,蘇軾發現每過一處田地就有人在翻土,男女老少皆有,似乎舉家出動,于是命阿宗停下馬車,準備下車查看。一輛輛馬車停靠路邊,王閏之、王朝云等人見馬車驟停,紛紛探頭查看,見蘇軾、蘇邁已跳下馬車朝田間走去,也紛紛下車。
蘇軾走到田間,對一位正在翻土的壯漢道:“小哥,你這是在干什么?”
那人抬頭看了眼蘇軾,道:“沒看到在翻土嗎?”
蘇軾湊上前去,問道:“這土里可是埋了什么?”
那人聽著蘇軾的外地口音,猜想他應該是過路的行人,愛答不理道:“你自己看,我忙著呢!”
“這是你們新任……”阿宗正要解釋被蘇軾伸手阻攔。蘇軾對那人開玩笑道:“可是埋了什么寶貝?”
“寶貝?只怕是禍害吧。”那人從土里翻出一些蟲卵扔到身旁的桶里,繼續翻著。
蘇邁從未見過這些,好奇道:“爹,這是什么?”
蘇軾眉頭深鎖,道:“只怕是蝗蟲的蟲卵。”
那人見蘇軾的衣著打扮顯然不是農戶,直起身子,道:“沒想到你竟然認得!”
蘇軾看著四周每畝田地里都有三五成群的百姓在翻土,感慨道,“這些蟲卵若是明年孵出蝗蟲,只怕此地又要受災了。”
蘇邁舉目遙望,道:“這種翻土法要翻到何時啊?”
蘇軾見此人田中一家五口連年邁的老翁、老嫗也在翻土,關心道:“就你們幾個勢單力薄,官府不派人除蝗嗎?”
那人冷笑一聲道:“官府?他們才懶得管呢!說什么蝗蟲不足為俱。”
蘇軾生氣道:“豈有此理!事關民生豈能置之不理!”
那人見蘇軾義憤填膺,想必是個熱心人,道:“你這外地人不了解我們當地的情況,我們這兒一向如此,你還是抓緊趕路去吧!”說著繼續翻了起來。
蘇軾道:“那就不打擾了。”說完帶著蘇邁、阿宗往回走。
三人回到車邊,王閏之見蘇軾愁眉不展,關心道:“怎么了?”
蘇軾長嘆一聲,道:“愁啊!剛上任就遇到棘手的事了!”
王朝云指著遠處忙碌的百姓們,問道:“他們在找什么?”
蘇軾道:“蝗蟲卵,蟲災不除,明年就是饑荒,頭疼啊!”
王閏之擔心道:“那可怎么辦?”
蘇軾道:“等到了衙門見到通判了解下情況再說吧。”
大家紛紛上了馬車,繼續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