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后。
阿宗駕著馬車緩緩在蘇轍家門口停下,一旁騎行的蘇軾翻身下馬。阿宗之前一直跟隨蘇洵,蘇洵去世后,隨蘇軾等人一同回眉山,隨后因阿正和小念留下守陵,阿宗便一直跟隨著蘇軾。蘇軾走到車邊,扶著大腹便便的王閏之走下馬車,蘇邁緊隨其后跳了下來。兩人來到蘇轍家中,蘇轍已收拾好行囊,就等蘇軾來接自己。史萱苒見王閏之懷著孕還親自前來,感動道:“嫂嫂有孕在身還前來相送……”
王閏之傷感道:“今日一別,不知何年才能相見,我肯定要來送送你們。”
史萱苒看著已飛奔向弟弟妹妹的蘇邁,對王閏之道:“邁兒今天不用去學堂嗎?”
王閏之道:“邁兒聽說你們要走,專門給先生請了假。”
史萱苒道:“學業為重,何必來送我們?”
王閏之笑道:“也不差今天一天,就隨他吧。”
蘇邁從懷中取出幾個玩具遞給弟弟妹妹,“以后我不在身邊,看到它你們就會想起我了。”
蘇遲將玩具還給蘇邁道:“此乃兄長喜愛之物,你還是留著吧。”
蘇邁將玩具重新塞到蘇遲手中,“拿著吧。”
蘇遲仍要推辭,緩緩走來的史萱苒對其說道:“你們兄弟這一別,不知何年才能相見。你兄長給你就拿這吧,以后也好留個念想。”
蘇遲點點頭,只得收下玩具,對蘇邁道:“多謝兄長。”
蘇適上前抱住蘇邁,用稚嫩的聲音說道:“娘親說我們以后不回京師了,適兒舍不得兄長。”
蘇邁輕撫著蘇適的背,安慰道:“兄長也舍不得適兒,以后有時間了兄長去陳州看你們,或者你們來京師小住。”
蘇適點點頭,“那一言為定。爹最近已經開始教我習字了,等我會寫字了,我給兄長寫信。”
蘇邁笑道:“好,我等著適兒的信。”
蘇景娘、蘇惜娘早已哭成淚人,蘇邁分別抱了下兩個妹妹,囑咐許久,不忍離別。
阿宗此時已將行囊全部運到馬車上,對正在聊天的蘇軾、蘇轍道:“官人,已經裝好了,準備啟程吧。”
蘇軾點點頭,走到王閏之身邊,關心道:“那你回去路上小心點。”蘇軾、蘇轍兩家所住的官舍距離很近,但距離張方平的官舍卻很遠,王閏之身懷有孕不易顛簸,所以蘇軾只允許她來蘇轍家中相送,送完先行回家。
王閏之道:“又沒多遠的路,我走慢點就是了,再說了不是有小暖陪著我嘛。”
蘇軾對小暖道:“路上扶著點閏之。”
“放心吧,官人。”
眾人含淚惜別。
蘇軾、蘇轍等人來到張方平家,家門口幾輛馬車依次排開。眾家仆正忙碌著往馬車里運送各類箱子,這陣仗和蘇轍一家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蘇軾一行人來到張家,張方平正坐在正堂歇息,見蘇軾等人來了,命家仆看茶。眾人紛紛落座,張方平看著坐在最遠處的孩子們,露出慈祥的笑容,“數月未見,孩子們長高不少啊。”
蘇軾笑道:“是啊,小孩子幾日不見就一個樣。”
大家閑聊一會兒,史萱苒帶著女兒們離開了,只留下蘇軾、蘇轍、蘇邁、蘇遲、蘇適五人。
張方平問了些蘇邁等孩子的功課,對家仆使了個眼色。沒多久,家仆拿著一個錦盒走來。張方平接過錦盒,對蘇軾、蘇轍道:“你們猜這里面裝的是何物?”
蘇軾、蘇轍面面相覷,異口同聲道:“不知。”
張方平打開錦盒,里面放置兩張紙。他看了眼紙上密密麻麻的字,捋著花白的胡須笑道:“來,你們自己看。”
蘇軾上前一步接過紙張,紙張已經發黃,看上去有些年頭。他將其中一張遞給蘇轍,緩緩攤開自己手中的紙,大驚,只見他手中拿的是竟然是蘇轍當年的試卷。嘉佑元年,蘇軾、蘇轍在張方平的舉薦下來汴京參加府試,當時路過益州順便拜別張方平。張方平臨時起意,出了套試卷考考兄弟二人。
蘇轍的驚訝程度不亞于蘇軾,他看著兄長的試卷,對張方平道:“沒想到我們的卷子您竟然還留著!”
兩人交換手中的試卷,蘇軾仔細打量著十四年前所寫的內容,笑道:“我都不記得自己還寫過這些話。”
張方平笑道:“當時就想留個紀念,如今我年歲已高,這東西不如留給邁兒和遲兒吧。”
蘇軾對蘇邁、蘇遲道:“還不謝謝張大人。”
蘇邁、蘇遲起身行了一禮道:“多謝張大人。”
蘇邁湊上前去,看字體像蘇軾的,但又有些細微區別,好奇道:“這是爹寫的嗎?我怎么不知道?”
蘇軾笑道:“那時候爹和你娘剛成親快兩年,還沒你呢!”說著將紙遞給蘇邁,道,“你收著吧。”
蘇邁將紙張塞入懷中,開心地笑了起來。蘇遲也將蘇轍手中的卷子拿了過去。只有蘇適一人眼巴巴地看著兄長們都有卷子,自己卻沒有,不免失落道:“兄長們都有爹爹年少的卷子,就適兒沒有。”
蘇轍笑道:“回去,爹再給你寫一張。”
蘇遲將手中的卷子遞給蘇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