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后,會極殿。
文武百官分列朝堂左右,大殿中央停著一具棺木,毋有常正伏在靈柩上嚎啕大哭:
“國師德行周備,名重天下,百十年間的賢才沒一個能趕上!君與寡人相處二十余載……寡人今喪令君,既喪良師,又折益友,損傷股肱……”
大臣們紛紛勸諫毋有常不要太過悲傷。
毋有常又嚎了一陣,下令厚葬劉國璋,追封其為進善侯,世襲罔替。
劉國璋死后第四日,寢宮。
毋有常斜倚在軟榻上,范妃伏在他胸膛上給他喂葡萄吃。
“陛下,劉國璋已死,您對皇位總算安穩了!”
“哈哈,愛妃說的不錯,劉賊一死,天闕政權就徹底掌于寡人一人之手,現如今寡人乾綱獨斷、翻手為云覆手為雨,真正體會到極權的快樂!”
“奴婢要為陛下多生幾個皇子,將您的江山一直延續下去!”
“愛妃說的好,來,趁寡人龍興,咱們趕緊辦正事兒……”
“討厭……”
寢宮內響起延綿不禁的jiaochuan聲……
黑暗的角落,一雙攝人心魄的目光正死死地盯著龍榻位置,目光中充滿了邪魅和陰毒,還帶著一絲笑意,漸漸退入黑暗中。
……
劉國璋死后,毋有常讓牛二兼任吏戶禮工四部尚書,牛二儼然成為毋有常身邊最大的紅人,取代了劉國璋的位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勢如日中天。
坊間傳言,是毋有常派牛二暗殺的劉國璋,但人心猶如墻頭草,哪邊風勁哪邊倒,沒過幾日,牛府已門庭若市,朝堂顯貴各個趨炎附勢,其中有不少劉國璋的門人故吏。
劉國璋究竟是誰殺的?現在似已無關緊要。
牛二上位后,為毋有常進獻了治國十策,
其一,輕徭薄賦,休養生息;
其二,結束黨爭,廣招賢士;
其三,開發西部,實行軍屯;
其四,保護生態,節約淡水;
其五,興辦教育,重塑文化;
其六,開發海洋,修好島國;
其七,媾合輸智,安撫原界;
其八,鞏固邊防,強大軍備;
其九,鼓勵外貿,發展民生;
其十,改革軍制,文官從軍。
這治國十策,毋有常同意了前九策,單這第十策,他死活不同意,按他的話說“酸腐文人,屁股蛋子小,騎馬都不穩,何況上陣殺敵呢!”
牛二認為:“軍隊若長期被武將把持,就會形成固有利益集團,長期以往甚至會演變為軍閥割據,對中央集權不力,將文官輸入軍隊,可以打破固有格局,有利于文武相互監督,促進組織血液更替,此外,文官雖精通兵法、理論扎實,但多為紙上談兵,缺乏實戰經驗,若經過真實戰場的磨練,可為國家培養大批儒將名帥,長遠來看,于軍于國都是有利的!”
毋有常是老軍閥出身,全天闕的軍隊,上至將軍下至參將幾乎都是他一手培植起來的,他此生最忌諱文官入伍,稀釋自己的軍權,牛二治國十策中的第十策顯然是要分他的權,猶如在他心尖剜肉,所以他斷然拒絕。
牛二見毋有常態度堅決,只好將十策改為九策,從此不言軍隊改制之事。
治國九策實行以后,天闕國勢大振,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全面推進,朝堂吏治清寧、人民生活富足、社會和諧穩定、邊疆靖平安寧、國際環境趨好,舉國上下一派繁華治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