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明朝朝政清明時,如開國的朱元璋和永樂、宣德,還有弘治、隆化、萬歷初期等時期,明軍武備較強,盔甲器械也可以很好的保證作戰需要,披甲率就會達到非常高的程度,軍餉也有充足的保障,士兵都可以披甲上陣,作戰意志也較為堅定。
這個時間段,就是封建王朝的強勢期,草原游牧勢力幾乎都得瑟瑟發抖。
但是當朝政腐化以及瀕臨滅亡之時,別說配齊軍器盔甲了,連軍餉都將難以保證,這時候就很可能會被游牧勢力碾壓。
蘇銘手下的大明復國軍,雖然人數還沒破萬,但全員披甲,作戰經驗豐富,作戰意志堅定,作戰技巧扎實,即使綜合實力還遠不如大順、大清,但也足以擁有獨霸一方的資本。
時間在新兵們排隊領武器盔甲中慢慢流逝,轉眼間就過去一個時辰。
于是乎,蘇銘再次揮揮手將明遼東鐵騎營指揮使趕下戰馬,自己慢悠悠的騎上馬,與全軍六千士卒再次踏上了前往BJ的官道。
兵力飆升后,蘇銘心中更是大大的有底。
不吹不黑,李自成要想吃掉他這六千人,得做好崩壞一嘴牙的準備。
蘇銘要是打下個堅城固守,只要城內糧食飲水充足,數十萬大順軍全壓上來都不好使。
當然,李自成還在做著問鼎天下的美夢、全身心的忙著攻打BJ城,哪有功夫帶著全軍主力找他決戰。
就算要來對付他,應該也就派一員大將加上數萬兵力。
對戰數萬大順軍,對大明復國軍來說壓力不大。
打個時間差,蘇銘就能在BJ城下捅李自成屁股。
萬一能夠在BJ城下擊敗數十萬大順軍,蘇銘難以想象收獲會有多大。
又走了一個時辰,從太陽高掛走到天色漸暗,大明復國軍行軍約二十里。
經過這段時間的行軍,蘇銘距離BJ城已經不到二十里了。
在這BJ城外二十里的土地內,聚集著李自成的數十萬大順軍,蘇銘的六千大軍、盧象升的游擊部隊,相遇的幾率是很大的。
所以,從蘇銘開始行軍不久,大明復國軍就零零散散的路遇了不少流寇。
在被大明復國軍吃掉了三只千人規模的流寇之后,大順軍終于注意到蘇銘和盧象升的存在了。
此時,BJ城方圓百里之內,連半個前來勤王的明軍都沒有,蘇銘與盧象升的部隊,簡直如同黑夜之中的燈籠一般顯眼。
就算蘇銘沒有主動的襲擊大順軍,也會在短時間內被發現的。
但凡是一只正規軍隊,在這種情況下最有可能的做法,就是派出數萬人規模的部隊來解決六千敵軍。
如果暫時拿不下敵軍,才會再增派人手。
只有當敵軍久攻不下后,他們才可能會發動全軍一舉消滅敵軍。
畢竟,以正常將領的思維,絕對不可能因為區區六千余人的敵軍而動用數十萬大軍的。
所以,如果大順軍如果真的這樣做的話,等到他們反應過來,蘇銘說不定已經手握數萬大軍了。
吃掉了三只千人規模的流寇軍隊,獲得的經驗,使得第一步兵旅有很多人可以升級。
一級兵種全員升到了二級,一半左右的二級兵種升到三級,眾多三級、四級兵種也快到升級的臨界線。
而且,兩千位俘虜入隊,成為一級兵種或二級兵種。
兵力高達八千人的大明復國軍,戰斗力再次迎來新高。
可惜的是,這次并沒有觸發任務,要不然還能拿點諸界游戲幣。
不過,蘇銘不知道的是,此時此刻,在BJ城西南方五里處,被數十萬大軍團團保護著的大順軍帥帳之中,他已經成為大順軍會議中的主角之一。
大順軍帥帳的正中央,雄壯魁梧的李自成十分隨意的坐在王椅之上,俯視著下方的大順諸將。
李巖、劉宗敏、田見秀數十位闖營的大將坐在大帳的左側,而牛金星、宋獻策等一眾謀士則坐在大帳右側。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李自成手下也算是文武雙全了。
這黑壓壓的一片手下,乍一看還是挺唬人的。
當然,他們的真實水平如何,那就不好說了。
毫不客氣的說,這些家伙全身上下充滿著水分。
平時看不出來,一到關鍵時刻就露餡了。
縱觀中華上下五千年,差點統一天下的新興政權領導層能夠水到這個程度,也是十分罕見的。
不過,李自成倒是不覺得自己手下有啥不好的,恰恰相反,他如今可是對手下們十分滿意。
畢竟,正是依靠他們,他才有這半只腳踏上那個至尊之位的今天。
等到打下BJ城后,李自成被自己的這群手下坑得不要不要的,最終功虧一簣之時,他應該就不會這么想了。
在李自成與劉宗敏等人商量好明日攻城的相關事宜后,一身明朝儒士裝扮的牛金星向李自成彎腰說道:
“大王,哨騎營稟告,在我軍西南方向和西北方向,分別發現了兩只數千人的披甲明軍。”
“我大順軍已有數營被其擊敗,其中包括了劉宗敏將軍派去臨縣征集銀兩糧食的營伍。”
“如何對付這兩只前來勤王的明軍,請大王指示!”
聞言,闖營諸將不由面面相覷,眼神中帶上了一絲錯愕之色。
在大順軍進攻BJ的千里征途中,除了寧武關等個別要塞死守抵抗,給大順軍造成一些麻煩外,一路上所有的縣城府城無不是望風而降。
沿途十數萬明軍也大多不戰自潰,闖營諸將甚至都已經習慣了。
然而,在這個大順軍兵圍BJ城,即將推翻明王朝,建立一個嶄新帝國的前夕。
竟然有兩只小小的明軍毫不畏懼的踏入了數十萬大順軍的包圍圈,還膽敢主動進攻并消滅數營的大順軍!
這如何不讓闖營諸將感到一些驚愕。
就連李自成本人也有點錯愕。
做了這么多年的流寇,打了這么多年的戰,還是第一次見到像這樣愿意為了明朝而主動送死的明軍。
為明庭而戰死疆場的明將,李自成也見過許多了,但愿意為大明赴湯蹈火的明軍,他還真是頭次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