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的微博發出不到24小時,被知乎網、小紅書、百家號的眾多粉絲看到后,快速發酵,并結合大魚號發表的“九天科技,我在法院等你”,全部粉絲都堅定的認為,草根創業的博主就是創業圈子里的棋子,一時間全部粉絲都集中到了這個可以快速發聲,可以實時更新的微博平臺上,不到48小時,微博粉絲數量超過800萬,留言數量1500萬條,江淮隱隱的感覺到,騰云計劃大功告成,未來的發聲地只需要一個微博就夠了。接來的兩天,微博的粉絲數量和留言數量還在不斷的攀升,已經連續四天,江淮的微博被置頂推薦,網上的很多大v和大博主還主動開辟了討論專欄和辯論專欄,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草根創業四個字,一直占據著各大搜索引擎指數的前十位。
這樣現象和效果正是江淮所期待的,只是沒有想到國內的互聯網發展速度和傳播速度會這么快,按照原本估算的三個月時間,整整提前了兩個月,江淮也必須快速調整自己的思維和步伐,心中已經在慢慢調整和制定第二階段的計劃:華山計劃。只不過他最期望的那個臨界點還沒有出現。
這些天江淮一直按部就班的在篩選創業種子選手,也就是他在博文里提出的讓10個草根10個月凈賺100萬的免費扶植和指導計劃。最近好多重復性的簡單工作占據了他很多時間,每天要接收大概2000封報名的郵件,還要酌情的分類進行回復,雖然他知道,這些是第一手資料和素材,必須全面和清晰的掌握,才能在以后的指導中有的放矢。報名參與創業行動的人的數量遠遠超過江淮的預期幾百倍,江淮雖然為這些數據高興,但更多的還是為這些參與報名者惋惜,高興地是,這些數據,在不遠的未來,都是巨大的資源和寶藏,惋惜的是,這些報名者其中,不乏人才,也不缺專長,只是還沒有摸到賺錢的密碼而已。
創業本身就是一個從政府到坊間都密切關注的行為,特別是在市場經濟日益繁榮的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階段。原本主流創業媒體和創業型企業按部就班的,持續有序的開展著豐富多彩的經濟活動和創業導向,突然跑出一匹黑馬,對大眾說,你們經歷過的創業方向和方法都是被誤導的,很多人瞠目結舌的同時,也會一片嘩然,敏銳的媒體怎么會放過這樣的熱點,那些無風也要卷起三分浪的記者,怎么會放過這種揚名立萬的機緣。
果然不出所料,一個星期后接到孫嘯打來的電話,“淮子,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你先聽哪一個”
江淮沉吟了有幾秒鐘“你開車來我這里,我們當面說”。江淮出小區進了一間超市,買了一條魚,買了幾種蔬菜,回到住處,剛把飯做好,門鈴響起,孫嘯如約而至。從孫嘯到來的速度來看,無論好消息還是壞消息,都是很急的消息。
孫嘯:聊完再吃飯。
江淮:好。
孫嘯:九天科技的官司,后天開庭,是公開審理,當庭宣判,有媒體參加,據說合議庭有很多經濟學專家,還有政府官員。
江淮:當天宣判,這個我沒有估計到,不過也好,這件事只是個導火索,越快越有利。
孫嘯:這個案件還是有很大爭議的,我沒有把握,如果你能到庭就最好了。
江淮:你不用考慮結果,這個庭審,無論我們輸贏,我都是贏家。出庭的事,我再考慮一下,明早答復你。
孫嘯:好,第二件事,很多媒體都知道我是你的法律顧問,都聯系不上你,所以就全部來找我了,這個是媒體名單,有電視,有報紙,有網站專欄,有衛視,也有央視,我來征求你的意見。后面的是采訪訴求。看來有些采訪是躲不開的。省律協的領導專門給我打過電話,讓我全力配合。還有,沈漪也打電話問我,說那個穿草鞋的是不是你?
江淮:說完了,吃飯。今天喝點。
第二天,晨練回來,手里提著早餐,孫嘯已經穿好西裝在沙發上等著江淮。
江淮:回去有事?
孫嘯:律協的主管領導和分管政法的副市長要召見我,估計也是九天科技官司的事。
江淮:嘯,庭審我參加,你下午派人來接我,我上午先不和你一起回去,手頭還有點事。媒體參訪的事,最好安排個時間表,庭審結束后,我分別去談,也可以約到后天。我可以在廣州逗留兩到三天。
孫嘯:明白了,我吃完早飯立刻就走。
孫嘯走后,江淮下意識的從煙盒里拿出一支煙放到鼻子下,看著孫嘯的車逐漸消失成一個圓點。江淮有些緊張,緊張的不是九天科技的官司,緊張的是和各大媒體的會談。之所以選擇同各個媒體單獨約談,就是希望可以按照既定想法篩選出可以為我所用的主流媒體。任何一家電視臺的媒體人,或者叫制作人,都是人精,既懂經濟又懂政治,而且媒體是個雙刃劍,合作不好,會前功盡棄,所以江淮需要平靜的和自己好好下一盤棋。至于九天科技,江淮認為,這個官司庭審結束后,無論輸贏,都會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率先倒塌。
庭審日期如約而至。
政府的經濟部門,法律從業者,充斥整個社會的創業者和媒體,對九天科技這場訴訟給與了極大的關注,據說省勞動保障廳的主管廳長和就業局局長也專門過來旁聽。更多人關注的可能是這場訴訟的輸贏,也可能庭審結束后,會有一部分經濟學者或者政府部門會把庭審結果作為未來制定政策的參考依據。
上午九點,法院開庭。孫嘯和江淮坐在被告席上,按照法庭程序,不斷回答著法官和控方委托律師的問題,都是孫嘯在例行公事的舉證、發言,江淮始終沒說一句話,本身雙方辯論的焦點就是,被告不該以原告作為網絡發表言論的依據和案例,屬于商業侵權,而原告本身的目的也很簡單,第一,以訴訟為理由,搶個熱點上個頭條,免費給公司打個大廣告,第二,可以拿到高額的侵權賠償金。所以,原告方的算盤也打得很精,無論判決輸贏,都是贏。原告方律師多次用言語試圖激怒江淮,希望江淮可以發聲,辯解,江淮依舊沉默無語。
時江淮一直默默注視著各家媒體,他發現各個媒體的目光似乎也都集中在他的身上。庭審中間休庭了一次,孫嘯和江淮走出法庭時,很快就被一群記者圍在了中間,記者中間看到了一位很眼熟的女士,好像在哪里見過,那位女士在記者群中特別顯眼,也許是因為長得漂亮,也許是因為記者堆里只有她一個女性的原因。回到法庭,江淮悄悄問孫嘯“那個女記者很眼熟,好像在哪里見過”。孫嘯看了他一眼,又看了女記者一眼“庭審結束了告訴你”。
再次開庭,法官要求原被告雙方做最后陳詞,原告一如既往的堅持原來的觀點和訴求,孫嘯剛好開口,江淮打斷他,我來講,江淮按照法庭要求站了起來,大概沉默了幾秒,對法官和媒體微笑點了點頭:法官好,媒體朋友好,作為一個被告,我在這里陳述一下我的原始想法和感受,首先,我不在乎這場訴訟的輸贏。(旁聽席和記者席一片嘩然),我還要感謝原告方九天網絡科技公司,是你們創造了一個機會,一個話題,或者一場訴訟,讓跟多的人,更多的部門,更多的媒體,來關注那些最底層、最卑微、最無助的創業者。第二,你們在法律層面上對我起訴,我無可非議,我的律師已經提供了很好的證據和法律依據,相信法律也會給與公平的判定。我現在要和原告方說幾句關于商業道德的底線。你們公司的定位是為創業者提供全方位的咨詢與服務。你們的主營產品和服務是:工商企業注冊服務,企業代記賬服務、商標注冊與轉讓服務,網上店鋪注冊與轉讓服務。請問原告,你們知道每一個創業者的特點嗎?(沒錢,旁聽席上有人小聲說),沒錯,是沒錢,如果有錢就不算創業,有錢就是投資。你們公司整個服務鏈和服務流程充滿了陷阱和欺詐環節。先說你們的工商企業注冊服務,打著免費注冊,免費核準企業名稱的旗號,為創業者設置了多少道陷阱?原本一個營業執照的注冊只需要幾十塊錢的成本,在你們的套路下,最少的支出也要在5600元以上。我手里是你們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客戶名單,收款記錄和操作話術。(旁聽席和記者席又是一片嘩然)。再說說你們公司的陰陽合同,為了吸引客戶在你們公司記賬,在記賬合同上做手腳,客戶拿到的文本和你們留存的合同文本很多不一致,還有這是你們公司財務記賬部門的員工花名冊,一共26個人,只有一個高級會計師和2個中級會計師,5個持有會計證的實習財務人員,其他人員連會計證都沒有?而這個部門卻為850家企業承擔企業代理記賬服務?再說說你們的商標注冊和轉讓業務,你們的商標到底有多少真實的?那些和你們簽署商標低價轉讓意向協議的商標持有者,原價才2000多元,你們卻炒到12000元以上,這些是通過商標網核實過的假商標,現在還掛在你們公司網站,大家可以現在去核實。這些只是你們的基本手段,又有多少創業者,被你們拉進了無窮無盡的網絡貸、套路貸和高利貸的漩渦之中,我手里這份是套路貸的受害者名單……這些問題屬于企業經營方法問題,也不是今天庭審的法律依據,我只想借著媒體呼吁一下,創業者已經很不容易了,不要再對他們套路了!無論我在網上發表什么,都只是還事實一個真相,還創業者一片干凈的創業之地!
沒有任何懸念,法院駁回了九天科技的訴訟!各大視頻網站和各大媒體從不同的角度持續報道了這場庭審,江淮還意想不到的得到了勞動保障部門領導的接見。
和媒體的洽談持續了一天半,原本的22家媒體陡然間增加到28家。江淮利用在庭審過程中獲勝的優勢,果斷的調整了和媒體的談判策略,第一,不接受任何媒體關乎本人的專訪和報道。第二,和媒體的合作僅限于與創業有關的專題欄目或者頻道。在孫嘯的安排下,把最后一個洽談的媒體時間留給了那個那位熟悉的女士吳迪。
吳迪:師哥你好,我叫吳迪,我原來跟沈漪姐一起在大學廣播站,她畢業以后我是廣播站站長。
江淮:你好你好,我說特別面熟。
吳迪:我在廣東衛視財經專欄,現在是獨立制片人,對創業的內容很感興趣,也有專門的研究過。
江淮:好啊,希望有機會能一起合作。
吳迪:師哥,能不能開個后門,讓我對你做一次專訪。
江淮:呵呵,你們做記者的都是太刁鉆了,都被你采訪到了,就沒有神秘感了,再說了,你是師妹,以后多得是機會。
吳迪:如果沈漪姐讓你給我機會,你會不會給她面子。
江淮:這……
酒店的門鈴響了,孫嘯過去開門,聽見孫嘯開心的說“嗨,什么風把你也吹來了“順著聲音,吳迪和江淮同時望去,一位高挑、優雅、干練、精致的女人走入了房間。“漪姐”,吳迪瞬間從椅子上跳了起來,跑過去歡呼擁抱。江淮微驚了一下,從沙發上站了起來“沈漪?“。沈漪微微的一笑,打破了尷尬的局面:“動靜鬧的夠大的呀,你這是要回來當就業部長來啦?”江淮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兩只手交叉在一起,嘴唇動了幾下,滿臉通紅,終究一句話也沒說出口。吳迪打破了沉默,“附近有家新開的法國生蠔店,我們去嘗嘗吧,師哥,你請客”
這頓飯沒有喝酒,吃的還算順利,遠沒有江淮所預期的那么尷尬,吳迪和孫嘯總是能制造出有趣而開放的話題。大概有九年沒有見到沈漪了,如果說學生年代沈漪是個才女,那么現在已經完全蛻變成美女了,而且是那種冷艷、高貴、沒有瑕疵的美,35歲的年齡,不施粉黛,依然看上去只有二十七八歲的樣子,如果依舊梳著馬尾巴頭,說25歲也會有人相信。席間談論最多的還是大學生活,把大家都共同認識的人都談了一遍,江淮靜靜的聆聽,也算是從交談中對每個人有了一定的了解。吳迪偶爾會旁敲側擊的問江淮:師兄,選擇跟我,跟我們臺合作,一定會讓你事半功倍的,然后又看看沈漪:“漪姐,你說是不是”,江淮始終沒有表態,沈漪也沒有接著這個話題聊下去。晚飯結束,江淮坐孫嘯的車,吳迪坐沈漪的車,臨走前,沈漪主動跟孫嘯和江淮握手,沈漪的手是溫冷的,碰到手指的一瞬間,江淮的心抽搐了一下,或者是疼了那么一下,沈漪說:‘我不知道你這次回國的具體打算,但我能看出來你需要揚名立萬,吳迪是個很好的媒體資源,不亞于央視,你可以多考慮考慮’。
江淮晨練回來帶著早餐,準備洗漱完畢后就退房返回香山。客房門口站著一位熟悉的美女,長發飄飄,落地窗映射的陽光打在她的臉上,就像一幅畫一樣,立在走廊。
吳迪:師哥好!
江淮:請進!
吳迪:師哥,我們臺里一直在籌劃一個欄目,已經籌備差不多半年了,是和勞動保障廳一起合作的,欄目的名稱初定為《創業之路》,欄目的形式屬于綜藝性質的,類似于《中國好聲音》,實行導師制競賽形式,4個導師,64名選手,每個導師各選出4名自己中意的選手,歷經三個月的創業實踐,最后評選出最強創業者和最佳創業團隊,三個月一期。
江淮沒有提問也沒有作答。
吳迪:這個欄目我是總策劃和總編導,對了,沈漪姐是總顧問,是保障廳那邊指派的。我昨晚連夜向我們臺長做了請示,臺長說如果您能加入,那么欄目立即開播。目前選手、導師,還有開播前的展演、預熱、欄目宣傳都已經準備就緒了。對了,我們臺長是李雷,也是咱們校友,說是你的羽毛球搭檔,讓我給你問好。
江淮臉上沒有任何表情,平淡了說了一句:“我先去洗把臉,換下衣服”。江淮的內心是竊喜的,這正是他期待的那個臨界點,如果說微博和庭審算是一次熱身賽,那么這個欄目或許真的可以算是拉開了全部計劃的帷幕。
江淮:吳老師,這樣,我不能馬上答復你,我需要詳細了解一下欄目的賽制和規則,還有,如果合作,我只合作一期,也就是三個月。
咚咚咚,房間門沒有關,順著敲門聲,江淮和吳迪看到了沈漪和一位男士,沈漪今天穿著一套紫色的短裙套裝,看上去不僅職業干練,而且特別性感優雅,吳迪很快站了起來“臺長您怎么來了”,江淮很快認出了李雷,快步向前給了對方一個大大的擁抱,很快,這個談判氣氛轉向了校友聚會的氣氛,噓寒問暖之后,沈漪主動切入了主題:‘江淮,吳迪跟你談的欄目合作,希望你能認真考慮,同時,為了提高欄目的實戰性,我們在第一季增加了更有難度的實體項目策劃環節和創業銷售環節。我們集團幾年前在城南開發了一個旅游度假村群,全部是鄉村別墅,目前屬于荒蕪擱置狀態。我請示了省國資委的領導,可以把房產項目納入到欄目的運行之中,也就是說,你要和其他三位導師進行最終的銷售對決,敢不敢挑戰一下’。
沒有人比沈漪更了解江淮了,沈漪不知道江淮此次回國的真實原因,但她能看出江淮目前的現狀,江淮很想快速的走到閃光燈下面,成為光環,成為矚目的焦點,但是骨子里,江淮不是一個張揚的人,這種互為矛盾的表現讓沈漪有些匪夷所思,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既幫助了江淮,又可以近距離的了解江淮目前的一切現狀,反復斟酌之后,沈漪采用這種激將法,既給了江淮臺階,又給了欄目一個亮點。如果這個欄目能夠獲得一定成功,沈漪下一步的仕途就離省委宣傳部長的位置更近了一步!自從父親調任中央以后,一直建議沈漪盡快離開企業編制能夠黨政系統。
江淮的眼睛和沈漪大概對視了三秒,他看到了沈漪眼中的鼓勵、期待和暗示,輕輕說了句:我愿意試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