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貓,什么意思?
大家看看海明威這篇《雨中的貓》第一段,看看位置關系是怎樣的?
原文:旅館里留宿的美國客人只有兩個。他們打房間里出出進進、上下樓梯時,一路上碰到的人一個都不認識。他們的房間就在面海的二樓。房間還面對著那公園和戰爭紀念碑。公園里有些大棕櫚樹和綠色的長椅。天氣好的時候,常常可以看到一個支起了畫架的畫家。畫家們都喜歡棕櫚樹那種長勢,喜歡面對著公園和海的那幾家旅館的鮮艷色彩。意大利人老遠趕來瞻仰戰爭紀念碑。紀念碑是用青銅鑄成的,在雨里閃閃發亮。天正在下雨。雨水打棕櫚樹上滴下。礫石小路上有一潭潭的積水。海水在雨中沖上一長條海岸,順著海灘溜回去,然后又在雨中沖上一長條海岸。停在戰爭紀念碑邊廣場上的汽車都開走了。廣場對面,有一名侍者站在咖啡館門洞子里望著空蕩蕩的廣場。
我反復看了好幾遍,不甚明了。于是翻了翻意大利的地圖,意外發現“熱那亞”這個地方。第一段描寫的位置關系,可能是像“熱那亞”那樣,陸地和海洋構成一個三角形(如圖)。
海明威真不簡單,他本來可以說左邊、右邊、前邊、后邊,這樣來寫,可他偏不。因為那樣寫可能太無趣了。小說是藝術,要給人以美的享受。
雨有了,人物也有了,地點也有了,廣場、紀念碑、海邊、租住屋等等,兩個美國人,誰都不認識。
言歸正傳,這些描寫之間有什么關聯呢?跟貓有什么關系呢?我估計呀,貓能把它們都聯系起來。而且,貓肯定不是那么幸運。因為前邊看了好幾篇,就沒個快樂的。
接著往下看——
看完了,不很長,短篇的好處。
貓在雨中,在一張綠色桌子地下,蜷縮著,盡量不讓雨水淋著它。
兩個美國人是一對夫婦。太太看見了那只貓,想冒雨去把它抱進來。
她路過前臺,老板在哪兒,向她問好。
她準備出去找貓,有個侍女馬上給她撐起了一把傘,老板差遣的。
她們走過礫石路,來到桌椅跟前,貓卻不見了。侍女問她找什么,是不是丟貴重東西了。她說,“我看見有只貓在這里。怪可憐的。這會兒卻不見了。”
太太失望地回到屋里,跟丈夫說起此事。丈夫應付幾句,自顧自地看書。太太說自己的頭發太短想留起來,說自己想有只貓,她一動它它就“嗚嗚”地叫……丈夫只顧看書,不再搭理她。
天色漸漸變黑,這時有人敲門。太太打開門,一看,是侍女,懷里抱著一只貓,是老板差遣來的。
比較明顯的是,太太需要的,雨傘和貓,老板都考慮到了,并且滿足了她。無比形成對比的是她的丈夫,對她漠不關心。
故事發生在意大利,當時是戰敗國。文中提到,當侍女注意到這位太太講英語時,她瞪大了眼睛。而老板又過于殷勤、呆板、無趣,白長了一雙大手和高個子。
什么意思呢?勝利者(以太太為代表)總等著別人伺候她,出門有雨不帶傘,抓貓抓不了,說一些不切實際的話,要留長頭發,要幾件新衣服,但是沒有什么行動,丈夫也不管她。失敗者,滿足了她的主要需求,處在服務的位置,長得高大魁梧。
作者是不是想通過這篇小說警告勝利者,要居安思危、積極進取?回過頭來,我們看貓蜷縮在綠色桌子下,是什么寓意?綠色代表和平,蜷縮是為了避雨,是懦弱無為的表現。“她抱著一只大玳瑁貓,它緊貼在她身上,正朝下扭動著想脫身。”看看,扭動著想脫身,但是卻脫不了身!這就是“必然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