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古代言情

陽羨歌

第十一章 朝暮馳獵

陽羨歌 李芬芳 5031 2020-02-01 05:13:49

  長安上林苑積草池流水湯湯,細鱗微微。太液池荷花亭亭,荷葉田田。七彩魚兒從東游到西,從南游到北,悠游自在歡暢無比。廣達三百余里的上林苑東起藍田、宜春,西至長楊、五柞,北繞黃山、瀕渭水而東折。苑中岡巒起伏籠眾崔巍,深林巨木繁茂蒼翠,池沼嶄巖變化參差,山川河流北斗而西折,禽獸魚鱉,各類咸備、恢宏而壯麗。

  東海神山島上,一位紅衣鐵甲、豐神俊朗的貴族少年身背羽箭,迎風而立。他劍眉入鬢倔強驕傲,底下雙目炯炯如巖下閃電,又如小鹿一般清澈閃爍的眸子,似怒非怒似喜非喜,眼神凌厲卻正氣盎然,下垂的薄唇兼具威嚴果敢,冷酷與智慧,給人以單純堅定的少年英豪之感。

  他膚色微黑,俊美彪銳陽剛端正,眉宇間英氣逼人。他太年青,剛剛長成的陽光少年,有肌肉可是線條不明顯,身體看上去不是很健壯,可是強健輕盈。

  少年的身邊有一位公子,風流倜儻華衣美服,嘴里含了一片柳葉在吹《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

  少年聽得不耐煩,揮手道:“玉無塵,你們邊塞之人從來沒有高興過么?為什么整天在我耳邊吹這些嗚嗚呀呀哀哀戚戚的曲子?”

  玉無塵慌忙收起柳葉,陪笑道:“讓萬少爺掃興了,對不住!我且去看看蘇校尉從建章宮回來沒有……”話未說完,早不見了少年人影。

  少年“蹬蹬蹬”跑下神山島嶼,邊跑邊說:“蘇建那個老人家半天挪不了一步路,我等他回來,等到我弱冠。我自去建章宮請示,興許舅父早被皇帝問完了話。如果問不完,我徑直進去便是,反正我從小在宮里長大,見了皇帝也不怕。”披風獵獵,紅衣招展。

  玉無塵以為自己輕功夠好,腳力夠快,不曾想一路追隨這位萬少爺,也是氣喘吁吁額頭冒汗。

  一路分花拂柳、穿亭過殿,走過演奏音樂和唱曲的宣曲宮,走過觀看賽狗、賽馬和觀賞魚鳥的犬臺宮、走狗觀、走馬觀、魚鳥觀,走過飼養和觀賞大象、白鹿的觀象觀、白鹿觀,走過種植西域葡萄的葡萄宮和養奇花異木如菖蒲、山姜、桂、龍眼、荔枝、檳榔、橄欖、柑桔之類的扶荔宮,走過角抵表演場所平樂觀,走過養蠶的繭觀,走過承光宮、儲元宮、陽祿觀、陽德觀、鼎郊觀、三爵觀等。

  少年飛揚跳脫、步履矯健,穿過供游憩的宜春苑,穿過供御人止宿的御宿苑,穿過為太子設置招賓客的思賢苑、博望苑等。

  兩人來到高大宏偉的大型宮城建章宮,少年止住腳步。玉無塵唉聲嘆氣道:“萬世策少爺,你比千騎萬乘還厲害,簡直如汗血寶馬飛馳離宮七十所。上林苑中有36苑、12宮、35觀,有鎬池、祀池、麋池、牛首池、蒯池、東陂池、當路池、太液池、郎池等遍地池沼,在你面前,竟如一張薄紙。”

  萬世策笑道:“想和我比速度,想贏你萬少爺,哼,那個人還沒有出生呢!”

  玉無塵雙手叉腰道:“少言不泄,有氣敢任。”

  萬世策箭步沖上建章宮長長的階梯,邊跑邊向宮門兩邊的值守宿衛喊話,“我是萬世策,我找我舅父衛青衛將軍——”

  一位手持佛塵的黃門宦官徐徐現身到大殿臺階之上,威嚴地道:“稍安勿躁,稍候片刻!”

  萬世策已經沖到他面前,一彎腰閃身而過,直沖宮殿大門。一旁的值守宿衛慌忙交叉鐵戟,試圖擋住去路,哪知少年一手一只羽箭,分別送入他們的手中,趁機溜進大殿。宿衛們忙喊:“皇上,萬少爺硬闖皇宮——”

  只聽得里面一聲威嚇:“何人喧嘩?”

  萬世策一下跳進內堂門檻里面,笑嘻嘻道:“稟告武帝,末將萬世策覲見!”

  武帝戴著冠云帽,一身黑紅相間的便服,正和衛青將軍談笑風生,忽然見到門里蹦過來一位長身英挺的少年,笑道:“過來,世策,聽聽你舅父衛青怎樣大敗匈奴凱旋而歸的,日后你也要上陣殺敵、為國效力!”

  萬世策站立到武帝面前,意氣風發道:“請皇帝賜我一萬軍馬,看我馬踏陰山不破匈奴誓不還!”

  衛青在一旁道:“天真少年幼稚簡單,打仗哪有你想的那么輕松。”

  萬世策笑道:“我知道這次出征匈奴,只有舅父您打了勝仗,也是您首次出征,對比公孫敖、公孫賀、李廣,您可是戰功赫赫、揚眉吐氣,不過,我總覺得您打仗過于謹慎中庸,不敢輕易進攻,生怕吃了敗仗,壞了您的名聲。我認為,打仗和打架差不多,痛痛快快瀟灑淋漓,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衛青的臉色沉下來,道:“小孩子胡言亂語,妄議朝廷軍事。”

  武帝笑道:“不妨聽一聽少年人的言論,我朝功臣宿將雖多,能領兵打仗出兵必勝的人卻寥寥無幾。萬世策從小在你身邊長大,耳濡目染潛移默化,自然對行軍打仗之事了然于胸,估計早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了。”

  衛青也笑道:“這孩子雖出身卑微,卻長于富貴。您是看著他長大的,自會對他有所偏愛。無妨,不如說來聽聽,如今怎樣對匈奴作戰?”

  武帝讓宦官為萬世策賜座,與衛青相對而坐。

  萬世策謝過皇恩,笑道:“我個人認為治世不一道,打仗不必法古。我們應該基于當下現實,如果大漢能夠獲勝,不必效法古代兵法;如果能快如閃電一劍封喉,也不必擺出陣仗。古之兵家制定兵法,卻不被兵法所制約。打仗有常則,而以取勝為根本;刑賞有法規,而絕對服從才是最大要求。只要有利于大漢王朝,就不必遵循古制;只要天時地利人和,就不必依循舊章。

  夏、商的衰微,是因循守舊而滅亡;禹、湯、武王三代興起,是因時而變而稱王。因此圣人執法合于時代,時代變化則禮制與習俗一起變化。因此改變古制無可非議,而依循舊俗不值得贊揚。”

  武帝笑道:“你是否因為你舅父衛青在指揮作戰之前,沒有接受過任何傳統專業的軍事訓練,竟然能打出蘢城大捷,所以才這樣。”

  萬世策認真思索一刻,道:“不全是這樣。我認為,打仗知己知彼百戰百勝。要有三:輜重人眾懾懾者弗取;合短兵;誅全甲。第一,不用掠取輜重殺戮匈奴百姓,我們要攻殺的是頑強抵抗的匈奴士卒。第二,“合短兵”,不用跟匈奴人去較量遠距離抽射,而要突騎戰法的殺過去貼身肉搏。

  我們真正的戰爭力量從來不是個體的天賦異稟單打獨斗,而是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飛將軍李廣為何經常輸?李廣將軍騎**湛是個人英雄,漢軍大多不擅長騎射。他卻每次交戰都和敵人比騎射,結果肯定慘敗多,勝利少,而且他疏于治軍,前后左右不留斥候偵察,這是沖擊塞外匈奴大忌。

  沒有斥候偵察,無法了解前方最新戰況;沒有向導,等于自傷眼睛,在大漠邊關寸步難行。李廣將軍自恃功高驕傲輕敵,是由于他太依賴前期個人經驗和優勢,面對時勢,不及時變革或者不接受不敢變化。

  大漢以往用戰車步兵方陣對陣匈奴,威力強大的戰車在匈奴騎兵面前機動性一概全無,成了被射殺的活靶子。因為我們的馬跑得并不比人家的馬快,我們的防御手段也不高明。我們的戰爭變成了騎在馬上的步兵打弓兵,因為我們戰爭布陣時,都是步兵在前,弓兵在后。步兵在前面抵擋,后面弓兵射箭打對方的后援部隊。一旦前面的步兵被人射擊散了,沒有了,后面的弓兵就變成了柔弱的雞仔,任人宰割。

  即使我們有兩百年指揮戰車步兵作戰的經驗,也不行,因為時勢變了。我們學他們騎射練習,能比過人家嗎?匈奴人自孩提時就騎羊射鼠,大了就騎馬射人。漢家將士后期再如何訓練,也無法趕超。我們即使經驗再豐富,再整多些布兵排陣、反間計策,也贏不了。

  面對這樣的敵人,這樣的形勢,舅父的蘢城大捷絕非偶然,而是精心策劃細心操練的成果。舅父告訴我,我們漢軍騎兵不必再與匈奴人較量遠射,因為較量也比不過,我們應該將我們傳統步兵的優勢正面沖鋒戰術移植過來,跟匈奴人玩肉搏,來消耗掉匈奴人的騎射優勢。騎兵方陣組成沖擊編隊,如步兵建制組成整齊的軍團,向匈奴人發起高速沖鋒。

  這是舅父對大漢的騎兵部隊做出了一次全新戰法革命,用自己的長處打擊敵人的短處,將騎兵賦予了前所未有的戰斗力。

  大漢的騎兵部隊由騎射部隊轉變成了突騎部隊,但是因為沒有馬鐙,突刺為主的戰法非常困難且受傷率高,但舅父的突騎戰法是每個騎兵一只手挽韁繩,一只手將長矛長戟夾在腋下手腕攥住槍桿,利用馬的沖擊速度,擊殺匈奴人。

  這樣改變戰法后,好處有三。

  首先,貼身團體肉搏馬戰的最大殺傷效果,實際上是人馬合一的擴大綜合量。在這樣的高速疾馳下,只要我們的兵器沾上匈奴人,他們基本必傷或死。其次,漢軍的護甲比匈奴人結實耐扎,這樣面對匈奴的馬刀弓箭都比較有優勢。

  再次,漢軍的長矛戈戟可以直接對陣他們的馬刀等短兵,寸長寸強,肯定占上風。在武器上,比如我們的環手刀鋒利異常,長達一百厘米,即使裝備的鐵甲,匈奴人的青銅短刀也難以一刺而破。

  最后,我們一般選擇春天作戰。春天時漢軍戰馬經過三季飼料喂養,膘肥體壯,比匈奴逐草而居的馬戰斗力旺盛,這樣一旦漢軍突騎距離匈奴騎兵很近時,將絕對碾壓。過去我們遠距離交戰,但我們漢朝騎兵打法單一往往只會定點扎投,而且力不從心。

  但匈奴人卻可以各種前仰后合四面八方靈活騎射,而且便馬上疾馳邊刁鉆準確射擊。這就是為什么之前我們屢屢敗北的原因。但現在,我們大漢騎兵根本不再定點遠距離投射,而是全副武裝鐵甲列陣,全速猛沖,只要距離夠近,匈奴人就等著去騰格里了。

  當然,這種敢死隊戰法也有兩點不足。

  第一,漢朝騎兵在前面沖鋒時,有可能會被匈奴人一箭射殺。前人孫武、白起、韓信等也有前鋒部隊,那些大將們將步兵戰法、謀略、訓練運用得爐火純青,通過練兵方式和護甲讓步兵成建制成陣型去正面搏殺,如今是把步兵戰法換到了騎馬組團搏殺。

  我們將騎兵部隊打造成騎兵方陣,讓大漢騎兵在沖鋒中甘冒矢石,看著危險重重,其實不然。因為一旦大漢騎兵發起沖鋒,就會人馬合二為一,人體緊貼馬身,滿身盔甲保護人身重要部位,勝算系數極大。風險往往來自于裸露的馬腿等被射后的人仰馬翻,這不在考慮之列。

  第二,我們的突騎騎兵在全力刺殺匈奴兵時,由于用力過猛,易被反力作用摔傷。因為沒有馬鐙,你的后坐力導致哪怕你刺殺不移動的步兵時,你自身墮馬的幾率仍然非常高。沒有馬鐙,造價高消耗大。但是,這恰恰是匈奴人的克星。

  近年來,我結交了不少塞外英雄豪杰,了解到匈奴人的習性是見利而往,不羞遁走。人人自為趣利,善為誘兵以冒敵。故其見敵則逐利,如鳥之集;其困敗,則瓦解云散矣。他們軍紀松散,保命為主,沒有高度紀律性和組織性。我聽舅父說,當我們大漢騎兵沖鋒到他們面前,匈奴人抱頭鼠竄。我們因利乘便,殲敵萬千。

  第三,誅全甲,這個有保留。基于前面的陳述,我建議皇上為大漢騎兵編隊裝上馬鐙,因為我塞外的朋友說,駱駝商隊的駱駝都裝有腳蹬,防止人跌傷。我想,我們的大漢皇帝也不會太吝嗇。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馬鐙后,我們的騎兵可以靠雙腿和腰部發力,雙手持武器突殺,準穩有力不用擔心刺殺后坐力,不易墜馬。即使有馬鐙,在騎兵大規模對戰時,也會墜馬傷亡,但至少比沒有馬鐙要好得多。”

  武帝探身向前,笑道:“也不盡然,朕建議你還是學一下古代兵法為好。雖然你每年都在上林苑騎射,身法矯健碩果累累。但戰場不是狩獵場,戰場上面對的是兇狠狡詐的敵人。朕認為要想上戰場務必知行合一,古典書籍多讀幾本。”

  萬世策道:“顧方略何如而,不至學古兵法。大漢以前首推戰神姜太公,因為他既有文化修為又有赫赫功業。姜太公寫的兵書《六韜》是軍事著作中我國最早的,比《孫子兵法》還早了好幾百年,而今我們國家祭祀也多以姜太公為主位,至于《孫子兵法》武學圣典、兵家絕唱,吹捧太過。

  他們兩人的著作我都翻過,你知道兵法都記載什么?不出三點,第一是戰略分析,如《孫子兵法》五事七計的敵我分析。第二是基本層面分析,地形、河流、城池結構等,如《孫子兵法》九地篇。第三是兵器兵種的實際操作,云梯戰車怎么用,如何攻城防守,如《孫子兵法》火攻篇。

  古代兵法是對當時的經驗整合,但不是金科玉律一成不變。任何公認的天理昭昭,都可以被超越翻轉,在時勢變化無窮中固守經驗往往失敗。合乎現實組合資源,才能順應時勢出奇制勝。經驗固然重要,但是世界不斷推陳出新,如果囿于過往,就會如刻舟求劍,妄圖用昨日之時做今日之事,豈不誤入歧途貽笑大方?”

  武帝哈哈大笑,心中暢快,“聽子一席話,如沐十里春風。來,你要什么賞賜?”

  “給我一萬軍馬,我定蕩平匈奴,一戰成名!”萬世策拍拍胸脯道。

  衛青咳嗽一聲,道:“世策,你口渴了吧?沒事,下去玩吧!”

  武帝讓侍女把自己的茶水端給萬世策,萬世策一仰脖喝了三四杯。武帝贊道:“小小年紀胸有大志,如此不等弱冠之年,即可隨你舅父出征。”

  萬世策喝了半壺茶,朗聲道:“皇帝可否準許我上林苑圍獵一次,讓我和我塞外的好友。我知道現在未到秋季,但是我們只圍獵小獸,能吃的,別的一律不殺。”

  “你這孩子怎地如此不懂皇家規矩,連太子都沒有過這個特權。”衛青嗔怪道。

  武帝哈哈大笑,“準了,朕今日龍顏大悅,準了你這個未來勇冠三軍的小將。”

  萬世策樂得蹦起來,一拱手,“謝主隆恩!”一陣風似地跑出殿外,大喊,“無塵兄,備馬打獵去嘍!”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莱西市| 原平市| 巴林右旗| 科技| 靖西县| 徐水县| 新丰县| 富川| 兴国县| 天柱县| 松阳县| 元江| 宝丰县| 开阳县| 乌拉特后旗| 普安县| 邳州市| 公安县| 阳谷县| 华安县| 泰州市| 锡林郭勒盟| 集安市| 任丘市| 沙田区| 资中县| 偃师市| 铜陵市| 万荣县| 永福县| 通河县| 合川市| 宁津县| 长武县| 玉山县| 贵南县| 利津县| 永平县| 乌兰察布市| 甘洛县| 兴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