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楊士奇和皇帝齊聲叫了出來。
大同也是邊鎮,是明朝九邊之一,論起來,它的地理位置比山海關更為重要。
山海關外只有朵顏三衛和女真野人,往常瓦剌出來打草谷,也多數走的是山西大同,這就是衛境鎮守邊關十年,仍舊被人彈劾養寇自重的重要原因,沒有大幅殺傷敵寇,也就沒有戰功。
這次瓦剌不知道抽了哪股邪風,竟然取道遼東,先捋胳膊挽袖子和朵顏三衛扣了一仗,把朵顏三衛打得門都不敢出,這才由扶余直接殺奔沈陽,可憐沈陽官兵才三千人,城墻上都站不滿,加上還有韃子的內應,僅四個時辰就被攻入沈陽,無論軍民,都成了瓦剌人的俘虜。
大同的守軍十二萬人,抽出一部分去支援遼東,這是可行的,但是誰敢保證這不是韃虜的調虎離山之計?現在的韃虜可不是一口鐵鍋一匹馬走天下的時候了,建過國以后,多了讀書人,已經改變了韃虜的簡單頭腦。
謹身殿中幾個人陷入了沉思當中,半晌楊士奇緩緩的說道:“于謙,說說你的理由吧!”
于謙躬身施禮:“是,陛下,幾位閣老,瓦剌自稱是黃金家族的守護者,曾是成吉思汗的貼身親衛軍,血統高貴,元廷覆滅,一部分退到西域,一部分入了草原,一部分就落在遼東,瓦剌在草原,勢力最強,當然兀良哈在遼東也不弱,這兩個部落平時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算不上世仇,但也不算朋友,況且今年草原上雨水豐隆,韃虜的冬天應該不難過,有什么理由會大舉進攻呢?“
皇帝和幾位閣老頻頻點頭。
于謙繼續說道:“下官想來想去,應該只有兩個原因,一是草原上牲畜繁殖過多,瓦剌想擴大互市的規模,妄想與我大明來個城下之盟。二是有賊人私通韃子,將遼東獻給瓦剌,如果是這樣,有心算無心,遼東危險了。”
皇帝與輔臣驚得目瞪口呆,半晌楊溥喃喃說道:“沒,沒這么嚴重吧?“
于謙面色凝重,緩緩的說道:“我也希望這只是猜測,否則想想都不寒而栗。“
楊士奇站起身,踱了兩步,轉身跪倒,拜了一拜,直起身子:“陛下,如今只能兵分兩路,一路由大同分兵三萬,立刻馳援山海關,不得懈怠!另一路由錦衣衛派干員,到遼東仔細調查是否有賊人通敵。“
皇帝拍了一下龍書案,大叫一聲:“宣劉勉即刻進宮。“
王永福忙答應了一聲,跑出去傳旨。
謹身殿里一時沉默了下來,君臣幾人都在仔細掂量。
功夫不大,劉勉氣喘吁吁的在殿外高喝:“臣劉勉奉旨來到。“
皇帝長嘆一口氣,本來是自己的親軍,卻畏自己如虎,真的是可悲。
“進來“皇帝朗聲叫道。
劉勉提著裙擺,邁著小碎步跑了進來,雙膝跪倒,三拜九叩。
皇帝也不待見他,沒有叫起身,只是皺了皺眉:“于謙,你把你的想法說給劉勉聽。”
于謙躬身,低聲將自己的猜測講給了劉勉,劉勉也嚇了一跳,直起腰看看三位閣老,他知道,這可是一個燙手的山芋,弄的不好就是豬八戒照鏡子,里外不是人。
不過劉勉畢竟混跡官場多年,反應能力很強,他略一沉吟,有了主意。
“陛下,這遼東,管軍的是總兵,管民的是巡撫,看似簡單,實則復雜,微臣覺得這去調查之人,必須要不惹人注意才行,否則打草驚蛇就壞事了。”
楊士奇多聰明的人,聽其言知其意,嘴角泛起了一絲冷笑。
皇帝示意劉勉說下去。
“陛下,微臣準備派衛天衣千戶率領緹騎,到山海關,以探親的名義做調查。“
皇帝蹭的站了起來,雙手按著龍書案,怒氣勃發:“劉勉,衛天衣只是一個十五歲的孩子,還帶著傷,兵荒馬亂的到遼東,你!你怎么想的出來?”
劉勉伏在地上,微微發抖,顫聲說道:“陛下息怒,山海關乃是堅關,韃子都是騎兵,怎么會攻破城池?況且衛天衣身為錦衣衛,理應為國事盡心盡力,陛下,這遼東別人去才危險,而衛天衣去,則一分危險沒有,試問,新建伯會讓自己唯一的兒子出危險嗎?他更要想盡辦法讓兒子完成皇差,這是微臣的一點愚見,請陛下明查。”
宣宗皇帝臉色好轉了一些,劉勉說的有道理,只是不知道衛天衣身上的傷好了沒有。
楊榮站起身,躬身說道:“陛下,事態緊急,劉都指揮使說的也是一條明路。”
楊溥也隨后說道:“不錯,陛下,如果派他人去山海關,官員掣肘,恐怕不會短時間查出事情真相,這衛天衣可是最佳人選。“
皇帝看看楊士奇,楊士奇微微點頭。
皇帝轉頭問王永福:“傳衛天衣立刻入宮。“
王永福懷抱拂塵,諂笑道:“圣上,恐怕現在還不能傳衛天衣,因為此刻他正在大理寺受審。“
皇帝哈哈一笑:“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審個什么?傳旨,衛天衣即刻入宮。“
王永福應了一聲,忙出殿命人傳旨。
此刻他很清楚,隨著旨意下達,這場文武之爭畫上了一個句號,也讓王永福的小算盤落了空。
大理寺里,審案正在進行。
尹茂卿拍了一下驚堂木:“衛千戶,你有何辯解?“
衛天衣拱了拱手:“大人,下官命人打吳天,這的確是事實,但事出有因。“
秦廣生尖聲叫道:“你終于承認了,還不跪下聽大人裁決!“
尹茂卿大怒,重重的拍了一下驚堂木:“公堂之上,豈容爾等咆哮!來人,打他十板子,趕出公堂!“
衙役們齊聲暴喝了一聲,秦廣生大驚失色,連聲求饒。
衙役們不由分說,掀翻了他,一頓板子,打得秦廣生哭爹喊媽,十板子不輕不重,隔著褲子看不出究竟,打完了,衙役們架起秦廣生,把他扔出了大理寺。
大理寺門前有許多人等候,大部分都是吳家的家丁仆人,這些人見到秦師爺被丟了出來,紛紛上前攙扶,秦廣生呲牙咧嘴叫道:“狗才,蠢貨!還不趕緊送我去醫館!”
兩個家丁忙應了一聲,背起秦廣生就跑。
沒有人注意,秦廣生長出了一口氣,如釋重負,嘴角牽出一絲微笑。
他并不是如此淺薄之人,在公堂打滾這幾年,秦廣生也是混得渾身本事,主審官一上來,就有偏袒衛天衣之意,雖然史懷古是吳天的叔丈人,但他只是監察御史,負責監督,沒有權利插手審案,如此,今天此案的結局還未可知,秦廣生萌生退意,故意激怒尹茂卿,換來了十記大板,如愿以償被趕出公堂,既對吳良鏞有了交待,又脫離了這個泥潭,不得不說,讀書人的心眼真的很多,讀書明理?說的沒錯!

辮88
二十萬字了,每天白天上班,抓緊一切時間寫作,說句實話,寫作是個很孤獨的事,往往改變自己的性格,自從寫小說以來,感覺自己已經不會與人相處了,很任性,我現在只想逃到一個世外桃源去專心寫作,可惜,生活告訴自己說不!肚子告訴自己說不!沒辦法,只有熬著,希望能翻到我這本書的朋友,看在我只有苦勞的份上,給個推薦,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