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凝露,皓魄爽朗。月至中秋滿,還勝別夜圓。
莊霖靜靜站于一旁,聽著三師弟那低沉如醇厚玉石之聲,聲中是清冷少年看似毫無波瀾的心,話里是無邪丫頭游歷在外闖蕩天涯的事。
一幕幕生動的場景好似在他眼前浮現那般,那道瘦小的身影,砍著柴,燒著飯,擔著水,喂著馬,揮著劍。
應日堯語畢,莊霖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眼神中既有喜悅,又有擔憂,最后都化作嘴邊微微的一笑:
“我妹妹還真了不起啊!”
明明是言氏的金枝玉葉,明明是莊府的大家閨秀,明明這一生都應該受到呵護,然而……
應日堯如夜一般深邃的眸子,直直地看著神情糾結的莊霖,其實連他也沒想到,莊暮能做到這種程度,吃得了這樣的苦。
但是他并不覺得她有多了不起,如今天下皆亂,大恒前路渺茫,所有人,也包括他自己,都只能選擇最難的路!
“二師兄!”應日堯將信件折起,慢慢地裝進信封內,莊霖心性純良,應是不舍莊暮在外游歷。
莊霖聞言抬頭看向應日堯,只見他神色如初,卻開口說道:“不必傷懷!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你妹妹一定會長風破浪,滿載而歸!”
莊霖聽了應日堯的話,有些詫異地定定凝視著他,三師弟,是在寬慰他嗎?
“三師弟!你……”對我妹妹是怎么想的?
莊霖思及這個問題,內心瞬間慌亂起來,便連忙搖了搖頭,將這奇怪的想法揮散!
應日堯眼底將莊霖奇怪的舉動盡收其中,心中卻是一絲探究的意圖都沒有,只見他將信隨手擺在一旁,拿起自己的被莊霖打斷的書卷,繼續閱了起來。
莊霖挑起一邊柳眉,細細地打量著表情毫無波瀾的應日堯,他應是對此事沒有興趣吧!思及至此,莊霖便稍稍放寬了心。
“還有事?”應日堯眼不離書,語氣中一點感情都沒帶。
“那個,三師弟,我妹妹信中所說的,你記得千萬別跟別人說!”聽了應日堯的冷言,饒是莊霖這個心大的,也有些怯,但叮囑還是不能少的。
“我為何要說?”應日堯話中含著清霜,冷得莊霖不禁一顫,不過也讓他重拾精神。一個奇怪的想法突然冒出,假如三師弟做了自己的角色的話,那他會不會心疼暮暮呢?
唔,可能不會吧!這家伙比冰鑒還冷……
“那我就是放心了!”莊霖看著冷傲又凌人的應日堯,不禁有些得意的說道:“哎!我先回去歇息了,上元節還得回家看妹妹呢!”
你這個沒有妹妹的人,就自己一個人看月光吧!
應日堯聞言愣了愣,二師兄這家伙,是在炫耀?
隨著一陣關門聲,莊霖已經離開了應日堯的書房,應日堯銳利的眼尾瞥了一眼被放在桌上一角的牛皮信封,削薄的唇輕抿了一下,伸手拿起放進桌上的匣子中。
牛皮信封便與言暮先前那封不知天高地厚的信,緊緊地疊在了一起,靜靜地躺在了某位少年的書房中。
——
十月初十,又是一年晚秋。一朵蒲谷英被秋風吹得飄零起來,其中一顆小小的種子帶著絨毛,吹到在易水河畔邊上揮著劍的言暮鼻頭下。
“阿嚏!”言暮打了一個大大的噴嚏!
忽然低頭看向清澈水光中自己的倒影,縱然還是個小姑娘,但一年過去,她還是長高了半尺,連初時帶來的衣裳也有些不合身了。
原來她又長了一歲了!
離滅門之夜,已過了三年。思及言氏,言暮小小的臉龐上全然是悲戚,握著劍的手又緊了三分!
如今的她,只能拼命練劍,直到有一天,她能強大到不需要忍耐,不需要逃跑,面對仇人時,她拔劍而對,用仇人的血祭奠言氏八十八條人命!
北郭先生遙看著那個不斷練劍的身影,一向瀟灑不羈的臉上浮現出一絲困擾,連那珍藏的話本都看不下去,只得慢慢地將手中的書放下。
在一旁吃著茶點的梅川,端著茶杯的手頓時便定在空中,敏銳地抬起頭直視著她,問道:“怎么了?”
北郭先生搖了搖頭,呼了一口氣,不知道從何說起。
“是小娃娃的事吧!”梅川說道,眼神了然,定在空中的茶杯已經送至他的嘴邊,悠然地喝了一口清茶。
“哎!”北郭先生先是嘆了一口氣,她不是不知道小徒兒的經歷,她的所有心魔,所有心愿,都始于她身上流著的血。
這,與她自己何嘗不是一樣的呢!
“你知道嗎?我學易水劍法時,十三歲,練了十年才完全掌握它。小徒兒今年十一,用了半年,左右手皆能使出前九式,絕不是因為她刻苦練功,是因為,她就是天縱奇才!”
北郭先生素手端起一杯熱茶,嗅了嗅茶湯,細細聞茶香,慢慢酌飲。
梅川聞言轉過頭看著北郭先生,饒是他見慣了眼前的人狂傲不可一世,從未見過她會自愧不如,也沒想過她對言暮會有“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之感,便說道:
“你那個時候還在皇宮,你的師父也不會讓你上山掏鳥,下水摸魚,自然不如小娃娃這般得天地靈杰。”
北郭先生聽了梅川的話,雖然知道他是在寬慰自己,但事實上,她并沒有自愧之感,畢竟都是幾十年的陳芝麻爛谷子了。她只是看著那個在河邊不斷揮劍的小姑娘,有感而發!
天地造化難算,也不知道小徒兒什么時候才懂,很多心結,陳酒一壇能解,易水十式,要用時間去參透!
“其實吧!我一開始并不打算收言暮為徒!”
北郭先生憶起一年多前,那時她剛從福州游歷回來,梅川就拿出宋琦給她的信,信中道言暮為穆少蘭與言不惑之女,言氏之事她早有耳聞,許是游歷在外,什么出類拔萃的人她都見過,任那宋琦在信上吹得天花亂墜,她也權當是宋琦對言暮的舔犢之情所致。
直到她看到信上所寫,言暮于滅門之夜,敢勇對刺客。于人販船中,能忍耐多日。終是心亂了,便連夜騎馬去盛京。
在莊府見到言暮時,那時她的眼中是郁悶不已的,心中對仇人的恨也從未想過掩飾,但是卻多了一分對莊家的情義,多了一分對她北郭先生的希冀。
“你說我都四十好幾的人了,瀟灑半生,也沒有過良心不安的時候。我在莊府時,對著小徒兒心里就礙著礙著的,我就尋思著吧,先收她回來,看看怎樣一個情況再做打算,可沒想到這孩子竟比我還天資聰穎,比你還任勞任怨!”
北郭先生想起言暮在這一年來的種種趣事,心中也逐漸釋懷了:“我現在算是想明白了,我收過好幾枚徒弟,都不像我。但小徒兒不一樣,這孩子就是上天賜給我,繼承我衣缽的傳人,不僅是易水劍法,還有鳳蝶盟……”
話畢,茶杯已空,北郭先生慢慢放下茶杯,對上梅川看不穿心思的眸子,隨后站起身走向河邊。
——
仍在練劍的言暮,心中默默都數著手中的劍式,到了第十式時,轉身翻腰,劍氣逼人,火星四濺。
突然,叮的一聲,不知是從劍星中發出,還是從言暮的心中發出,一瞬間劍氣盡散,周圍靜寂無垠,唯獨易水河仍不知少女心中的急躁,依舊潺潺地流著。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北郭先生的優哉游哉地慢慢踱步,行至言暮身后,幽幽地說道:“小徒兒,你聽過這句歌嗎?”
喘著大氣的言暮聞聲抬頭看向師父,飛揚浮躁的眼眸眨了眨,神色變得糾結:
“傳聞荊軻啟程去秦國前,高漸離擊筑送別,荊軻有感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北郭先生笑著點了點頭,接著言暮的話說道:“荊軻唱得太悲壯了,以至于聽者嗔目,發盡上指。此段唱畢,只聽見荊軻仰頭長嘆一聲,天空中居然出現一道七色彩虹!”
言暮猜不到北郭先生所言為何,糾結的眼神又變得疑惑起來,只得安靜地,心無旁騖地聽著她的話。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不復還。這易水劍法,沒有明知有去無還,卻毅然前往,決不回頭的決心,是參透不了最后一式的!”
“有去無還……”言暮把北郭先生的一字一句聽進了心中。有去無還,就是要豁出這條命嗎?豁出這條言氏用血給她換回來的命嗎?
北郭先生細細端詳著自己的小徒兒,一雙小手上山下水,握劍砍柴,早就滿是繭子,但這孩子從來沒說過一個苦字,也沒喊過一個累字。
應是她這樣的人,才能超越她北郭先生啊!
“小徒兒,現在練不成第十式亦無妨。你深居于此,可能感受不到,其實憑著你掌握的前九式,天下間不見得有多少人能敵你!”
言暮聞言,低頭看向緊握在手中的劍,如今的她,是強者?
“師父,你有仇人嗎?”易水河上突然間涌起一股波浪,十月的風,伴著言暮的話,幽幽地在此方天地間響起。
北郭先生點了點頭,素白衣裙被風吹得微微搖動,言暮直直看著自己的師父,只見她唇邊淺笑,眉心的美人痣依舊風華不減。
“那你殺了那個人嗎?用易水劍法?”言暮也不知道自己在問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怎樣的答案。
“殺了!”北郭先生神態輕松如常,遙望易水滾滾河流,一切皆隨風而去。
那一天,她殺了她的仇人,但不是用易水劍法,而是用歲月。
也是那一天,她收了一個小徒兒,青出于藍,而勝于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