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為何會被刺殺?”
“他容不下本王。”
“我以真心待王爺,還請王爺跟我說實話。”
李道宗聞言沉默良久,“一爭高下。”
李安適恍然大悟,這下就全說的通了。兩人都是唐太祖李虎的曾孫,都是李淵的堂侄,但是關系有遠近啊。《新唐書》里說兩人并稱唐初最賢。
都是皇室宗親,都是能征善戰之輩,久而久之兩人都想一較高下。中間想必有一段難以言說的恩怨,但是既然李孝恭已經派人來刺殺了,那就不用留情面了。
“王爺想爭?”
“本王不想,但不得不爭。”
“就為了一個虛名?”
“這是臉面。”
“王爺想讓他死?”
“不想。”
“只是想讓他承認王爺比他強?”
“嗯。”
“那王爺舉辦一場軍演如何?”
“軍演?”
“沒有死傷,只有輸贏。”
“有意思,仔細說說。”
“是。”
另一邊,谷城縣,前國子助教劉大人的府邸。
“孔大人請。”
“嗯。”
“不知孔大人此來所謂何事?”
“便是為這兩件事而來。”說著指了指桌上的兩本書。
“孔大人來對了,這位便是王學志,這兩篇文章就是他所作。“
“見過孔大人。”
“不必多禮。”
“可有功名在身?”
“晚生有秀才功名。”
“因何作出兩篇文章?”
“多學多問,多走多看,文章乃成。”
“嗯,外界多有流傳說你不學無術,你作何解?”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嗯,倒是有幾分風骨。”
孔穎達此次來就是調查這個王學志到底是不是真的有學問,原本他是不相信的,因為一個秀才怎么可能作出這樣驚世的文章,就像一個初中生不可能解的出高數題一樣。可此人談吐間不卑不亢,孔穎達倒是打消了幾分疑慮。
可他不知道的是,這些話都是李安適教他說的,再加上王學志本身就是個秀才,這事就說不清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何解?”
“得民心者得天下。”
王學志被被夸了一句有些飄飄然了,隨口就把李安適教他兩個妹妹的話說了出來。
事情是這樣的,王學志買了李安適的文章之后為了更加理解經常跑去找李安適,而李安適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導他的妹妹,耳濡目染之下學了點大逆不道的東西。
其實原本這句話的翻譯總結起來就是這個意思,但是在唐朝這么說就是不對。得民心者得天下,怎滴,你想謀反啊你!
“混賬!好好的圣人之言怎么到你嘴里就變得如此不堪!”
老孔一句話把飄飄然的王學志給驚醒了,他才醒悟過來剛剛自己都說了什么玩意。
“孔大人,我一時失言,還請大人恕罪。”
“這話,你到牢里再說吧。”
看著被拖走的王學志,旁邊的劉大人很是驚慌,是他向朝廷舉薦的王學志,現在王學志失言,自己會不會一起下獄啊。
“劉大人,下回舉薦人可要擦亮眼睛啊。”
“是是是,多謝孔大人提醒。”
看著面前慌亂的前國子助教,孔穎達已經知道這兩篇文章肯定不是王學志寫的,定是另有其人。因為能寫出這樣文章的人定不是個口無遮攔的狂徒,圣人之言都能瞎說,定然不是什么大才。
“劉大人,這狂徒平日都去哪?”
“疙瘩村,他是疙瘩村的教書先生。”
“走。”
“去那?”
“疙瘩村。”
“是。”
問了一圈,從村正嘴里知道除了李五一家突然搬到城里去之外,近期沒有其它異常,一行人又轉道李五家。
看著手里李安適為倆丫頭編寫的教科書,孔穎達難得的笑出了聲,“讓我一番好找,終于讓我找到了。”老孔又拿著書跑到牢里找王學志,王學志一看事情敗露就全交代了。
“被王爺招攬走了,這可如何是好。”
李世民讓他來查清事情的始末,現在查是查清了,可是晚了一步,被人捷足先登了,這下回去怎么交代呢。
另一邊,皇宮欽天監。“龍角移位,要有新變化了。”
“師叔,這龍角為何?”
“陛下和始皇帝一樣,乃是黑龍,殺心重,所以。而太子是蛟龍相,似龍非龍,無角,但無角不成龍。”
“我記得師叔你說過太子會被廢。”
“然也,蛟性本淫亂而好斗,所以我才說太子將來或會因為淫亂和造反被廢。”
“那龍角移位可有何影響?”
“龍角若是應在太子身上,蛟成龍矣。可龍角卻移到應龍身上去了,這必有一番腥風血雨啊。”
“應龍不就是幾位王爺!”
“是啊,應龍乃有翼之龍,若再生出龍角,天下易主啊。”
“此事要不要告訴陛下?”
“不可,陛下不會信的。”
“師叔,淳風愿為天下巡回龍角。”
“你可知此行兇險難測,九死一生。”
“與個人相比,天下更重要。”
“唉~應龍的天象應在靈州,想必是任城王李道宗。龍角原本呆在四宮之中,恬然自得,應一個安適。”
“淳風明白了。”
“應龍多疑,你需多加小心。”
“是。”
李安適要是知道這兩人的身份肯定會激動不已,一個是李淳風,一個是袁天罡。沒聽過名字不要緊,《推背圖》肯定知道吧。就是那個能測算到兩千年后的奇書。
傳說《推背圖》是袁天綱和李淳風一同編寫的,李淳風算的一發不可收拾,都算到兩千年后了,直到袁天罡推了一下他的背,“天機不可泄露,快去休息吧。”因此奇書得名《推背圖》。
也是,李安適就算知道也不能說什么,他能怎么辦,這師侄倆可是大能啊。街上隨便一個算命先生都說自己前知五百年,后至五百年。可那是假的,這倆人可是真的,尤其是袁天罡,相面無有不準。
“你還有這手藝。”李道宗有些驚訝。只因自己一句“天太熱,吃不下飯。”李安適就弄出所謂的刨冰碎。
“我在家的時候經常給妹妹們做。”
“看來你不是只會讀書的酸儒。”
“我又不是儒家子弟,自然不會一嘴酸話。”
“那你這一身的學問從哪里來的。”
“王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秘密,不想被別人知道。”
“本王便要知道。”
“王爺想聽真話還是假話。”
“真話如何?假話如何?”
“假話就是夢里神仙傳授。真話是我天賦異稟。”
“天賦異稟?你難道還能生而知之。”
“不能,只是比其他人多活了一世。”
“本王素不信神神鬼鬼。”
“這是實話。”
“若你真的這么聰明,為何還要靠賣文為生?”
“我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除了有一顆還算聰明的腦子,一無是處。”
“好,就算你被別人多活一世,這一世就打算怎么過?”
“賦閑在家,吃吃喝喝,悠閑度日。”
“可你現在是本王的幕僚。”
“所以說,世事無常。”
“本王破壞了你的打算,你不恨本王,反而還要幫本王?”
“不是幫,我愿意當王爺的幕僚,除了王爺威脅我要殺我全家外,無甚理由。”
“你跟著本王是因為威脅?”
“是的。”
“本王自以為自己收服你了。”
“王爺,我差不多了解你了。”
“哦,說來聽聽。”
“王爺你出身本就高,又是皇室宗親,然無大志。你知道你反不了,可又不想寄籬人下,堂兄弟要殺你,你不敢還手,在皇上心中想必連在玄武門兵變中袖手旁觀的河間郡王都不如,你只是一把很好用的倒。”
“說得好,那你如何保證本王不會殺你?”
“你不會。”
“哦,這么自信。”
“如果你要殺我,在縣城就動手了。千里迢迢的把我帶到這里殺掉,不至于。”
“你很自信。”
說完一把劍就架在了李安適的脖子上,“快說點話讓本王開心起來,說不定本王一開心就不殺你了。”
“王爺想聽什么?”
“好話就行。”
“李道宗你沒種。”
話音剛落李安適的脖子上就印出一道血痕,“還有呢?”
“被人追殺的像一條野狗一樣,我到現在都忘不了你那晚跑到我家門口,可憐的望著我,祈求我的施舍。”
“繼續。”
“你的內心很空虛吧,無人與你說話,四面皆敵,你害怕自己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死在自己兄弟的劍下,對不對。”
“繼續。”
“你表面上的強大都是裝出來的,被梁師都的弟弟圍住靈州的時候心里很害怕吧,但是手下的人都在看著你,你只能強壯鎮定。終于,你大破梁師都,朝臣都在稱贊你勇武睿智,可你想聽的根本不是這些,對不對。”
“繼續。”
李安適這回沒說話,微笑的盯著面前執劍的李道宗,“你沒聽見嗎!我叫你繼續!”
李道宗大聲的嘶吼著,可李安適就是面帶微笑的看著他,他很討厭李安適臉上的微笑,很想一劍毀去這個笑容,可是手上的劍就是揮不下去。
“好,我繼續。你需要一個傾聽的人,我就是。”
“啊!”李道宗扔掉手里的劍,撲倒李安適,一拳一拳的打在李安適的臉上,李安適自然也不會任他打,兩人隨即扭打在一塊。
李道宗到底是帶兵打仗的,一個翻身把李安適按在地上,一拳一拳的打在他的臉上,很快,落下的拳頭不在孤單,有眼淚作伴。李安適也不再還手,眼睛一閉,任他打。
“為什么你不還手!”
“我是傾聽的人,你現在要說,我就負責聽,不說其它。”
“啊!”吼聲很大,淚珠也很大,只有拳頭的勁力在變小。李道宗再也打不下去了,轉身坐在一邊,把頭埋在腿間痛苦。
“有什么難過的就跟我說,我來聽。”
李道宗哭聲漸止,“我只說給你聽。”
“你說。”
“我叫李道宗,從小父親就告訴我,再苦再難,莫在人前落淚,可我怕啊。我十七歲就去了戰場,跟李世民打劉武周,我害怕極了,但我又不能說我害怕。之后又打了竇建德和王世充,還有劉黑闥,我都打贏了,都說我很勇武,但是我還是很怕。
之后,被梁洛仁圍在靈州,無糧草,無軍心,我的親衛說吃人,我吃了。味道很酸,很嗆,但我還是吃了,我想活,我怕死。
最后,我活了下來,可,我的親衛死了,為我擋了十三箭,快死了還讓我趕緊跑,他不怕死,可他攤上了一個怕死的主帥,我怕死,我想活。
之后我又打敗了突厥,開疆拓土,我成了靈州的都督,可我還是怕死,我想活。有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