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氏也不是不明事理的,立刻就想通了其中的關鍵。于是,娘倆也顧不上高興了,吃完飯便一起跑到河邊撈螺螄。
不過,兩個人的力量終究還是有限的。母女倆撈了一個多小時,桶里的螺螄數量也沒有明顯的變化。李錦書有些著急了。她畢竟還指著這螺螄生意賺點兒銀子呢,總不能在一開始就遭遇滑鐵盧吧!
這時候錦書靈機一動,立刻想到了村里那群孩子。雖說清水村不大,但這個年代可沒什么計劃生育的政策,普通老百姓都是能多生就多生,因此這個小村里的孩子少說也有二十來個。
“既然兩個人忙不過來,那何不多找幾個人呢?”李錦書這樣想著。
當然,有了這個想法之后她很快就付諸行動了。看到不遠處在路邊玩耍的孩子,李錦書連忙將人叫過來,然后以每人兩文錢的價格,很快吆喝了一大群孩子來幫忙。
普通人家的小孩兒平時沒什么零花錢,所以能掙得兩文錢他們就十分開心了。所以不用李錦書說什么,他們就開始埋頭在河里摸索了起來。這下子,清水河里的螺螄可遭了殃了。
雖說是小本生意,花了這么多錢有些不值當,不過李錦書可不這樣想。桶里的收獲就是最好的證明。不過是一中午的時間,他們便找了滿滿兩大桶。這還是僅僅是清水村范圍內的河段,若是再往上游或下游找一找,說不定還能發現更多呢!
不過李錦書也沒有這么貪心。畢竟她現在的生意做得不大。若是撈得太多不能及時處理,那豈不就是白白糟蹋了那些螺螄了嘛。
兩大桶螺螄,足足比第一次多了兩倍,至少下一次趕集絕對是夠賣了。
明陽鎮是每逢雙數的日子趕集,所以等下一次趕集還得要一天。天氣太熱了過早處理螺螄恐怕到時候肉就臭了,所以李錦書建議先用干凈的水養半天,等明天在開始處理也不晚。
村里人都聽說葉氏母女在抓螺螄吃,還以為她們母女已經窮得連飯都吃不上了,一些猜疑的流言也開始在村里傳播開來。李相蓮聽了卻只是呸了一口,直言那母女倆都是喪門星,最好餓死在外面才好……
不管別人怎么說,李錦書只管一心搞事業。母女倆這兩天幾乎沒出過門,就待在家處理螺螄。
到了趕集的日子,母女倆又像第一次一樣,很早便背著背簍出發了。不過這一次的背簍顯然要沉重許多。
兩人才剛背著東西到達菜市場,便有很多上次買過螺螄的人循跡而至。這幾天鎮上都傳開了,聽說有一對母女在菜市場買可以吃的螺螄,而且味道十分不錯,大家都想來瞧個熱鬧。若是這螺螄真有傳言的那樣美味,買來嘗嘗也未嘗不可啊!
已經是第二次擺攤了,葉氏還是有些緊張。不過李錦書已經完全適應了市場的氣氛,所以表現得十分淡定。她臉上還掛著討喜的微笑,讓人看了就喜歡。
不出意外,第二次的螺螄生意異常火爆,好得讓李錦書都覺得有些意外。滿滿兩大桶螺螄,不到一個時辰就全部賣光了。有人沒買到的,還忍不住在一旁扼腕嘆息。
唯有葉柳青和李錦書母女倆相視一笑,熟練地收起東西,坐車離開了明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