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科幻

極致之途

第十三章:另一個我,另一條路,相同的目標

極致之途 剎那極致 6110 2020-02-09 20:37:47

  “最為痛苦的事情莫過于那希望就在眼前,但是你已經無法接觸它,因為你那顆浸沒在絕望的靈魂已經不配去,看見美好;那絲絲縷縷的痛苦卻是被我所編織的世界。”

  我已經忘卻這是由誰所說的,大概是我最好的朋友,我忘了,真的無法在找到與他有關的一切。

  不過我的旅途中再次感受到了和他相似的生命,但是,她不是我們人類……

  離開這個由我的曾經擁有的身軀組成的囚籠,我必須要做出掩飾與準備,超光速航行系統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我現在僅僅需要一顆火星就可以引燃這片相對于常態宇宙來講,極度熾熱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它們接管了近乎全部被我控制過的半離子態結構體,但是,那被超光速航行軌跡擊穿后依賴下的空洞,或者是那被宇宙排斥的尾跡,并不是完全由它們所擁有,即使被我被抑制住了引力場的產生和被占據了絕大多數的半離子態結構體設施,我也要去做。

  宇宙的規律,至上而下,從高到低,恒古存在。

  點燃毀滅的火必然先燃燒自己,然后柴薪才會傳遞下去,即使最初的火早就消散,但那更加熾熱,劇烈的火,會發出泯滅的溫度,燃燒自身。

  我該走了,離開這個陪伴著我無盡歲月的軀體,我不想如此回去那種環境中,我是人類。還有許多許多的未知等待著我,在之后的旅途中我到底會有如何的選擇,何等的風景,真是讓我無法就此拋卻,無法就此逝去。

  但很快,宇宙就告訴我結果。

  我失敗了,它們在我還未做出準備時,就已經把我選擇的道路截斷了。已經擴散到千萬多公里的噴濺半離子態結構體依然存在著,但是其性質已經不在我所能操控的范圍,在我提前測試超光速航行的探針中,絕大多數都能夠在那種環境下保持著與我的短暫穩定聯系,但是如此我才在實施方案之前的半分鐘就拋棄原有的所有的計劃,因為,這個概率太過于對我有利了,在我的計劃中,僅僅只有一個探針在這種我沒有任何先例的情況下,能夠保證短暫的信息交流就已經可以利用了。

  至之死地而面向死亡,然后轉過身,那么面前的就是活著。這是我存在于宇宙的態度,沒有盡頭的道路,只有停下來的人。

  它們就是如此簡單的敞開那么巨大的紕漏,這種對待敵方的意識,并且還是能夠對自身造成確切影響的敵方,就能夠憑借著那相對于我來講依然能夠找到一點頭緒的半離子態結構體科技,如此生存在那種環境下,絕不可能。在我把所有預想全部推翻后,我好像知道了它們到底來自那里,在我發現坍塌超子后,勉強維持著我自身的物質結構時,穿過的那片區域。正是那個地方我才漸漸失去了關于信息的操縱,轉變成為一個不斷重復的機器,記憶漸漸被時間“消融”。那么我在無數被它們操縱的時間流逝里,所創造出來的設施也大概全部變成了它們的一部分。

  “徹底解開這種循環的根本,還是從我最初來到那種環境時,我為了存在而使用的坍塌超子的研究上深入了解。”我在心中默默地思考。我現在已經不在使用那“由我”建設的計算體和時間扭曲系統來進行思考。因為它們就是利用那匪夷所思的時間扭曲來間接控制我的思考,我現在無法確定,但是有懷疑點的物體就不應該觸碰。我或許本就死去,但我為何依然存在,因我的運氣還是它們的憐憫,我不想再去思考,因為我明白只有找到人類或者極念才能夠證明自己的存在。是無序中那不忍歸去的意志還是我這個人的意志作為根本,我并不清楚。

  至于為什么從坍塌超子這方面入手,那是因為我只有這種粒子沒有在它們的結構中存在的絲毫痕跡,對此可能是它們故意隱藏的,為了使我忽略這種能夠在那種環境下維持著物質存在與吸納的催化劑。這僅僅只是假設,但是我把思考方向放在這個角度后,許多相關的障礙迎刃而解。

  坍塌超子是四十二號半離子態結構體的別稱,因為這種半離子態結構體與其它更加容易獨立。并且在引力差極大的環境下會逆推出物質與能量。這也是我最初來到那種環境下最先掌握的半離子態結構體。現在的我感覺坍塌超子后面依然存在著許多我現在未知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就像是擁有半衰期的放射性元素一樣,這種級別的半離子態結構體也與之前號數的半離子態結構體有著截然不同的性質。

  坍塌超子類的半離子態結構體擁有著半豐期,相對于反射性常態宇宙的元素來講,并且是在我現接觸到的物質結構為基礎上,是存在的。這時的我還沒有接觸到于半離子態結構體相對的常態宇宙元周域,那個把整個宇宙中所有的物質結構與能量變化歸納一起,相互平衡,相互作用的完美理論表。

  要想能夠理解這種半豐期的表達形式與突破我現在的局面,就需要從最初的質能工程開始,屬于我的物質穩定系統。

  第一:場波會隨著自身的影響范圍內作用的域的數量而不斷削弱,反之增強。

  第二:因為其他低位的半離子態結構體的基礎性質為層次梯度遞減,并把信息傳遞到域的層次。

  第三:域的影響對于半離子態結構體來講十分巨大,任何域的移動將會反饋到域所在的場波中。

  第四:誤差的根本是由域的相差值來決定的。

  第五:一定相信數字,一定不要相信數字,我缺少的信息空缺已經到了我無法忍受的程度,在這種條件下一切的計算都是錯的,但也可能是對的。這種判斷選擇一旦失誤就會把我之前得到的全部數據推翻。

  半離子態結構體實在是美妙旋律的扮演者,我從中得到的太多顛覆我自己觀點與理論甚至于我自身的意義的信息。這或許是因為我自己的執著才讓我在逆境中得到希望,現在我已經找到了突破口。

  低位的半離子態結構體會在交匯過程中難以連接的原因在于域的變化,而屏障將這種不穩定維持在我所能操控范圍內,但是這種屏障并不能夠抑制引力基場的蔓延,這是超越表層引力場所表現范圍的結構,推動著半豐期的出現就是這種來源于引力基域的反饋理量,引力基場是我在推演坍塌超子中無法越開的又一理論節點,這種基于引力基域而產生的引力基場直接的聯系太過于協調,而且這部分的結構理解依然與平光子的存在相互聯系。

  半豐期最初對我的印象是如同常態宇宙中的半衰期一樣,但是我現在可以完全解釋其中的根本。促進這完美的平衡點也就是那可以被我輕易地發現卻無法理解的平光子,它是網,它是刀。網住了維持著半離子態結構體最終的穩定,并且形成了我限制域的屏障的集合點,引力的刀,切開了不斷凝結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包容萬物的網與切割一切的刀居然都是平光子演繹出來的,這段信息填補我離開這里的漏洞,也填充了我那無懼無畏卻依然渺小的意志。

  這個世界,太美了,太美了。

  這也是我活著的唯一根本,因為我現在的意識,最初來到這片我難以觸碰到的星空,文明的舞臺,意志的浩瀚,就是那些平光子的存在,是我。

  這也是極致的根本基石,我一切的承載。

  那我也不能辜負著這種恒古存在的支持,真理又一次在無序的深海中,照亮了我必須前行的路。

  平光子解離后形成的網與刀就是坍塌超子能夠形成半豐期的原因,高位半離子態結構體在吸取大量的較低位,半離子態結構體后,會形成區域破碎屏障,這是域的相互作用形成的,在特殊的半離子態結構體相互聯系下會形成屏障這種連貫性的網。而其他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在不斷積累這種并不能夠維持著穩定性的破碎屏障,在積累點也是平光子誕生的起點。造成破碎屏障融合成了平光子后,坍塌開始了,破碎屏障在整合就是坍塌超子過程的微觀體現,然而這種坍塌是把極端的破碎屏障整合的過程中,破碎屏障演變成刀進行高位半離子態結構體的亞躍遷行為的切割,轉變成次躍遷行為,憑借著這股理量產生半豐期,并且在平光子形成后,裂解為低位的半離態結構體。

  因為這種超微觀層面的循環,使得那種環境能夠維持著相對平衡而不進行著與常態宇宙的擴張,反而隨著平光子的大量產生越來越趨向于集合,這也是那種環境向對于常態宇宙的能量水平越發提高。

  注意,這里的屏障為引力基場,但不能夠詮釋引力基域。

  在強引力差下,這種變化將會逆推出物質結構。我是使用著引力科技制造的引力錐才能夠使得這種半豐期變性,在強引力差下,破碎屏障將難以到達坍塌極限,這時積累的破碎屏障會趨向于網,但是這些網遠遠超過了刀的鋒利,到達極限將會轉變成平光子,但是這些平光子并不完整,或者說并不平衡,因此需要相似的結構進行平衡,而相同層面與相同性質的平光子相互作用,形成的網將會是由平光子形成的網,會擠壓形成半離態結構體的域,發生次躍遷行為,在逐漸消耗完原本在半離子態結構體中的理量后,發生亞躍遷行為。削弱了半離態結構體的理量后,被擠壓的半離態結構體將會趨向于常態宇宙的物質結構。這樣我所能夠輕易掌控的物質結構在層層的削弱后榨取而出。

  平光子也與常態宇宙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最基本的就是定義的絕對零度的范圍,這個范圍也是平光子穩定的。

  到此為止的思考也使我明白它們是如何限制引力場的存在的,它們是從引力基場的層面上直接根除我的引力場的,模擬出類似于半豐期的過程,消耗著我的引力基場的存在,隔斷了我的引力場的產生。

  是時候解決問題了。

  即使現在的我還沒有掌握相關聯的具體信息,設備精密度遠遠不夠,理論性也缺少分支。我現在還有大約十幾分鐘的操作時間,即使我推翻了之前大量的準備,那容納著我的脫離倉依然存在,并且在我現在涉及的計劃中依然扮演著有效的存在。

  未知的敵人只是缺少關于對方的信息與結構才顯得可怕,但是我我粗略了解了它們的對于世界的利用方式后,這種一邊倒的戰略就此改變,這短短的思考下,我前方的道路由此延伸出兩條探尋世界的道路。

  一條是我就此放棄暫時離開這里的選項,在它們把我“回歸”廣域的那一瞬間掙脫束縛,繼續在那種環境下擴展研究,它們的出現說明了我之前對于半離子態結構體的研究還知之甚少。它們從何而來,為何把我限制到這樣情景,最終的一點是解決我最宏大的世界觀的塑造,在那種環境下必定會有來自常態宇宙的文明踏足,甚至于宇宙的繁衍生息,誕生與未來在那里都會有些許片段等著我尋找。

  一條是我憑借著現有設備繼續進行脫離身軀的方式,在常態宇宙中繼續尋找極念和人類的痕跡,并且我現在的半離子態結構體的研究已經遠遠超過了我關于常態宇宙的科技結構。脫離常態宇宙的基礎實在是太久了,我想要看看我在這片熟悉卻無際的宇宙中會誕生出何等的奇跡與文明。

  我的視角仿佛就此穿過由我身軀組成的厚厚壁壘,看見了滿天繁星,環宇存在,我想留下來。但是不能放過它們繼續存在,我決定分裂自己的意識,相同的我,相同的意志。不過,在分裂的瞬間,我卻突兀的開始了對我的交流。

  “你選擇那條路,極光。”我對我問道。

  “你選擇那條路,極光。”他對我問道。

  “你選擇的相反的道路,我的左就是我的右。”

  “你選擇的相反的道路,你的左就是我的右。”

  我們知道繼續這樣的對話是無意義的,但是我們還是說了,我了解我自己是怎樣的一個人,早就完全清楚。現在的思考就此發生了巨大的差別,因為我們研究的道路已經不同了。而且我們這場的分離可能永遠不會再見,畢竟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可能發生,但是我們依然期盼著我們能夠再次相遇。

  我該走了,在我發現他把專注點放在半離子態結構體的研究上時,我也在同時把專注點放在基礎科技上。

  我們在此選擇了各自道路,直至相遇的那一瞬間。

  在絕大部分的感知被它們切斷的現在,宇宙仿佛靜靜地,只有我們自己存在著,我們鋪設著我們將要遠行的航線,我們塑造著我們刺穿束縛的標桿,我們之間都不愿打破這段不足十分鐘的工作,希望這段時間繼續存在著。但是我們始終要分離一方,因為我們都是極光,也都是人。

  時間到了,他該走了,臨行前我們做出了我們之間最后的交談。

  “再見,極光。”

  “再見,極光。”

  夢醒了,但是夜依然。

  他登上了我們改造后的逃脫裝置,那是不到三百米的渺小流體集合體,裝載了我的自己的所有信息與科技結構,這個是他的承載物,這個裝置將會把這個流體集合體進行加速,能夠到達未被限制的極限的五十七倍光速,在緊急加速后脫離它們的掌控范圍后將會再次進行十二次極限不規則距離躍遷后強行跌落到那種環境下,我們相信這樣的方式減緩它們對于他的尋找機率,為能夠正面對抗它們贏得時間。

  而我將會留下來,利用他引開部分它們力量的間隙進行著我的計劃,因為我將會在此停留更久,所以他并沒有過度加入我之后的計劃,在極端的時間里將會發生許多我未曾發現的結構也無法說明。

  他只能夠在那種環境下祝愿我和他依然存在著,作為極光存在著。

  閃射是能量風暴瞬間洞穿了它們掌控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壁壘,在蒼茫的碧波中,我看見了他的盡頭處那被洞穿的極限,一道漆黑的空洞和居于中間的人。他這段最初的開始并不僅僅只是離開,在其中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一次積蓄已久的超頻躍遷,在起初的區域和臨近邊緣的區域形成了可以由我間接性控制的坍塌超子區,那是超光速航行與躍遷行為之間產生的臨時工具,能夠洞穿它們切斷的引力基場的封鎖。

  精確到波率時間表猛然驚起,與其相連的設備也突兀的綻放出它作為自身結構的效果,緊接著就是我未知的旅途中另一條璀璨奪目的選擇。

  我的存在是這些東西無法抹去的,它們演繹的場面我并沒有感受到一絲,在面對未知時,不管對方是如何弱小,如何強大,我的態度是不變的。所以,和我步入無序吧,與我無關的生命,和我未知的生命。

  “質換,坍塌。”

  超過我的估計的坍塌效應直接作用在我的身軀上,那是由我們預算的不穩定的高位半離子態結構體引發的一系列質變反應,然后這種反應會導致我絕大部分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強制性進行次躍遷行為的爆發,它們也無法在被洞穿部分結構的同時抵抗由它們自身帶來的半離子態結構體的性質變化。

  這種激烈的坍塌效應會把我帶到我曾經遇到卻截然不同的層面,奇點,由半離子態結構體組成的奇點。應該可以對它們造成一定的限制,即使這些都是它們掌握的科技可以輕易地改變的。接下來的事情就是等待,等待著這一切都平息下來,質換是我誘發出來的不可逆的半豐期擴散,把大量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升位達到半豐期的臨界點后,由超光速航行帶來的過量理量而產生的區位亞躍遷行為,在過量的半離子態結構體中,這種亞躍遷行為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由此引發的次躍遷行為才是我們所需要的導火索,加上在那極端距離下進行的閃頻躍遷,在兩種次躍遷行為與亞躍遷行為中的交匯平衡處形成一瞬的平光子隔膜,這道隔膜能夠阻礙絕大多數的半離子態結構體的分離與疊加,這道屏障將會成為推動下面連貫性封鎖與擠壓。在這一系列并不能完全順從我們的預想的世界里,這種情況被加速了。這里我并不完全清除,但是我能夠從那我無法感知到的短暫時間里發生的劇烈變化,區域的時間也坍塌了。

  區域的時間差是可以由環體進行修改的,而這種迅猛的變化也表面了夾在平光子隔膜下的半離子態結構體層和由在急劇增加的次躍遷行為下產生的引力差下半豐期產生物質結構產生的相對平衡,但是這種平衡僅僅只是瞬間,物質結構是不受平光子所限制的,但是難以在高位半離子態結構體保持著物質結構的存在。多余的理量滲入到溢出的物質結構中,在以坍塌式疊加的引力差下形成了我從來沒有預計到的新的結構:瞬時體。這種在概念上是個體四維化的結構存在于其限制的空間區域內的結構,也是我發現最優越的惰性介質。能夠把所有收到的理量吸納并且形成半物質化的鏡面晶晶躍遷結構,使其在局域空間內進行趨向于躍遷行為的儲存方式。除卻理量這種層次的類能量單位,其他的大量常規攜帶能量的介質與結構也無法對其造成具體的效果。這種特殊的結構也把我那基礎的材料學的主要方向和應用前提提高到我也感到驚訝的程度,材料學是應用科學的根本,即是組成設備的框架也是內部承載著龐大測試目標的防護罩。

  這種材料不過是我正式踏上常態宇宙的旅途中起步的開始,而之后的一切更加使我感受到詫異與自身知識的匱乏,因為它指向出介于兩者之間之間的另一條路。

  通透絢爛的思維邏輯組成的極端生命。

  那或許就是我名字的意義。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