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謝大家看完最后一章的番外,也謝謝大家這段時間以來的陪伴。
其次,來說說寫作過程和思路,還有你們最感興趣的劇情。這個故事大約是我在2014年開始寫的,最先寫的是古代劇情,也就是第二部。當時設置的基調就是這是一個徹徹底底的慘劇,少俊戰死沙場,子柒在皇上面前自殺殉情,洛相爺自然也是真的謀反,總之慘到不要再慘!由于太苦情寫的很累,讓我這種極為理智的人都覺得實在是太苦了,我自己都陷入到那種情緒中去了,因此斷斷續續寫了很久。終于在2016年底完結,后來也只在我自己的QQ空間和同事的個人微信公眾號連載過,畢竟當初的計劃是要一起寫的。
我發現古代戲碼實在不是我所擅長的,這是第一次寫,以后應該也不會再輕易嘗試了。這次我在重新編章節的時候又看了之前寫的劇情,本來不想再修改古代部分了,但我發現十分不足,而且這幾年,大家都進步了,所以為了前后文筆統一,還是硬著頭皮做了文字修改和劇情增加。
不知道現在這第二部的劇情是不是你們喜歡的?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會喜歡悲劇,雖然悲劇有種凄涼美。而且在寫的過程中,我改變了想法,或者說是隨著自身的不斷成長,我改變了一些對事物的看法,就如同我曾經說過的那樣:“人最終都不會和自己理想中的對象在一起,但最終和你在一起的那個人,一定是最適合你的。當然,這其中不包括權宜之計。”所以不要遺憾少俊曾經未能和子柒在一起。
我相信大多數女生,還是會喜歡太子這樣的類型吧?另外,請考慮下,畢竟是古代背景,那時候的人是很無奈的、被動的,不可能隨著自己的主觀意愿行事。自古以來,忠孝難兩全,所以最后子柒嫁給了救她父親的人也是個不錯的結局吧?而且你們覺得遺憾的,我在現代劇情里給你們圓滿了。透露下,我也是站景弘的,哈哈哈。
然后等到了2019年6月,我決心繼續把這個故事說完,于是接著之前寫的部分,重新開始搭設框架著手寫第一、三兩部。其實最初決定寫這個故事的時候就是和同事兩個人隨口一說便寫了,當時說的是我寫古代部分—前世悲劇,她寫現代部分—今生喜劇,不過由于種種原因終究沒能按照先前的設想去完成。而且我們兩個的寫作風格相差很大,性格想法也相去甚遠,要是真的由兩個人來寫的話,可能無法達成統一,只能是兩個故事了吧……
說真的,現代劇情對我來說好寫太多了,再也沒有那種艱難的感覺了。不過小說終究是小說,現實中無法實現的事情在小說中都能得到滿足,也許這就是它的魅力所在。不過藝術源自于生活畢竟又高于生活,在現實中,兩個國家相遇的兩個人,一旦分開再見的可能性是多少?微乎其微吧。一個小區生活著的兩個人,可能十年都碰不到一面,更何況是兩個國家?可是小說中就不同了,少俊和子柒依舊能夠以不可思議的方式重逢,所以我們需要小說來實現我們在生活中無法實現的夢想和希望。
在這個故事的一開始我就已經說過了,太陽之下決無新事。所有你想到過的戲碼,前人早就寫過了寫爛了,絕沒有什么漏網之魚會給你釣上來,無非是每個人講故事的方式不同而已、寫作能力高低與否罷了。每一章從草稿到定稿我都讀過好多好多回、改過好多好多回,但我相信一定還會存在不足。我無意于寫超長篇,只想在盡量短的篇幅里講盡量多的故事,而且是不迎合大眾,只講自己想講的故事。
再來說下小說為什么叫這個名字,連載“引子”的時候,我妹妹就問過我,她說這個名字很特別,似乎沒有聽到過這種說法。不知是否還有人有同樣的疑問?我就在這里一并說明了。我問她:“你不覺得‘待到花丫滿枝’聽起來有種苦盡甘來的感覺嗎?”過去我曾思考過一個問題,人生是先苦后甜好呢?還是先甜后苦好呢?想想還是前者比較好吧,你們認為呢?所以我把它寫在了第二部的結局里。
還有,在很多年前還在上學那會,我看到過的這樣一段話:“人生比‘花生’難,要經歷許多預料不到的事情,窮有窮的困窘,富有富的艱難。等到成功之日才開顏一笑,恐怕已經忘了笑的方法。況且,一個大的成功由無數小成功和小失敗連貫組成,前程迢遙,撲朔難料,執著于大勝利,實在是笑也笑不出來的一件難事。仿佛一株嚴肅的樹,從不開花。快樂的前提不一定是成功,如同花開的理由不一定是名貴。人生不見得非要伴隨成功,但一定需要快樂。快樂是什么?是安慰,是感恩,是在缺少光亮的前路上找到光亮。就做事而言,沒做成或沒做好的只是某一件事,而不是所有的事。處境不論多么狼狽,我們仍然要感謝世上許許多多的照顧。有一些能夠覺察,有一些覺察不到。這都是快樂的理由,對海棠,是花開的理由。”
其實,養育過孩子的人都知道,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真的會遇到許許多多預料不到的事,在真正的痛苦面前,是無法用語言來描述的,不管你們是否正處在困境中,或者已經苦盡甘來,我惟愿你們能平安喜樂。
最后,再次感謝大家的捧場,后續還會寫好看的故事,請大家繼續支持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