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崛起在西南
第二卷四分天下獨占西南
第118章六名學生
王永川經(jīng)過這些年的摸索,也學會了一些粗淺的帝王之術(shù)。對下屬不能一味寬容,也不能一味苛責。一味的寬容會讓下屬產(chǎn)生輕視之心,久而久之上位者的尊嚴就會蕩然無存。一味的苛責也會下屬覺得你不近人情,讓人只知道律法之威。
這剛?cè)嵯酀藶橥醯馈?p> 對舒紹林的處罰王永川就做的很好,令其終身不得改回原姓是對他欺瞞行為的處罰,但又念起行為實乃逼不得已,沒有對其進一步處罰。想畢舒紹林心里這一塊石頭落了地,以后做事會更加用心。
正當王永川吃完準備出門的時候,一行人引起了他的注意。
這些人身著皆是錦衣華服,身后都是奴仆跟隨,一看就是富貴子弟。引起他注意的不是這些人的身份,自從這一年多來成都在王永川的治理下,大規(guī)模的興辦實業(yè),治下百姓的收入有了很大的提升。
再加上一系列律法的頒布,而且每天都有巡警、城管在街上執(zhí)法,雖然有時這些人執(zhí)法過于嚴苛,但街面從此很少出現(xiàn)那些坑蒙拐騙的現(xiàn)象。
市面上的人是每天都在增多,每天都有新的店鋪開張,每天都有天南地北的人趕來這里。王永川的執(zhí)政初步看到了成效,很多外地富戶都舉家搬遷到這這里,當然其中肯定有不少隱族,甚至可能是細作。如果從未離開過這里的人還以為此時乃是天朝盛世。
王永川在這一行人中看到了一個他熟悉又陌生的面孔,他的三弟王永業(yè)。熟悉的是這幅面孔,在他的記憶深處還留下許多兩人兒時快樂相處的畫面。陌生的是王永川已不記得幾兄弟最后在一起把酒言歡是什么時候了。
也可能是王永川占據(jù)了這具身體,為免被親近之人發(fā)現(xiàn),故意對家里親密之人有所疏遠。而從他娶妻之后,家里這些事都是由陳慧姝在打理,他更沒有理會半分,現(xiàn)在他居然不知道三弟王永業(yè)在干些什么,在和什么人來往。
王永川也不方便直接過去,就叫了他的侍衛(wèi)前去打探。自從侍衛(wèi)營統(tǒng)領(lǐng)張華勇死后,這個位置就由陳慧姝的堂弟陳金和擔任了,一開始陳亮準備讓他接班巡檢,后來隨著王永川的壯大又擔任親衛(wèi)營騎兵隊長,能力一般。但他資歷老,又是姻親,擔任侍衛(wèi)營統(tǒng)領(lǐng)也算是合適人選。
王永川則趁著他們不注意,留下飯菜錢就離開了天香樓。今天他還要去青城山下的藏書閣去看看修建進度,畢竟是這個時代第一次運用鋼筋水泥營造這么大型的建筑。
王永川坐著馬車在去藏書閣的路上,那侍衛(wèi)騎快馬趕了上來。
“和三公子在一起的都是什么人?他們在談論什么?”
“從他們的談話得知,這些人自稱江南的大家族子弟,這次來川一為游學,二是想做些生意。他們想采買一些當?shù)靥禺a(chǎn)運回江南,托三公子代為采購。這樣的生意他們已經(jīng)做了好幾次,具體采買什么物品不得而知。”
“你可知道?”王永川又向舒紹林問道。
“調(diào)查局并沒有這方面的情報傳過來,微臣不得而知。”
“回去以后去向王大柱問問清楚,把這時調(diào)查明白。”
這只是一件小事,不值得王永川為此大費周章,相信不久就會有詳細的情報呈送上來。
來到藏書閣時,這座計劃修建六層的大樓已經(jīng)修到了第三層。負責這里的是工部一位侍郎,工部尚書正在湘潭到萍鄉(xiāng)的山里組織人手平整土地,修整路基,為以后鋪設(shè)軌道做準備。
王永川見民夫井然有序的挑著砂石往樓上挑,一些民夫在那里固定鋼筋,旁邊還有一些十七八歲的學生模樣的人在那里指指點點。
“那些是格物大學建筑專科的學生,他們以前都是研究院的學徒,組建格物大學后,年年都要考核,他們都是考核沒通過不能繼續(xù)在大學里學習研究的。他們都被分配到相應的衙門,根據(jù)最新的規(guī)定,他們都根據(jù)自身的學歷獲得了相應的官銜,要不是他們,這些新式圖紙還沒人能看懂。”
這侍郎見王永川對這些學生感興趣,忙不停的介紹到。
“他們這種學生官員,一共來了多少”王永川問道。
“別的部不知道,我們工部一共來了二十幾個,這建筑科就只有七名。有四名跟著尚書在湖南湘潭呢,其余三人都在這里了。
采礦科,冶煉科也有一些,具體數(shù)目不清楚。”
“還是太少了。”王永川自言自語到。
“通過格物大學考核的有多少呢?”
這侍郎面有難色,不知道怎么回答。
舒紹林想了一下回答道:“建筑科兩名,機械科三名,采礦科一名,化工科沒有。這些到研究院當學徒的都是貧寒子第,稍有積蓄的家庭都沒有把孩子送到這里來。”
屈指而數(shù)的幾名,想起后世那幾百萬的大學,王永川要驚掉下巴,等著舒紹林繼續(xù)說。
“人之所以少,都認為這些都是匠人待的地方,干的是下九流的行當,終究當官才是正途,很多聰明的孩子都去讀書,以前是參加科舉考試,現(xiàn)在是參加入仕考試,最終目的都是當官。
因此本來學徒就少,而且大多都是中人之姿,通過考核的自然就少。他們這批學生趕上了好時候,前段時間剛頒布了新政,相應的學歷可以獲得相應官職,他們這些人都獲得了官銜。
相信在他們的示范下,會有更多的人選擇格物大學這條路。而且今年開始在青少年中廣泛選拔頭腦聰明之輩,相信會涌現(xiàn)出不少天資聰穎之人。”
王永川有些后悔,沒有早一點關(guān)注這個方面。研究院早早的創(chuàng)建了,也不時有一些發(fā)明問世,而且研究院的待遇也不錯,他就覺得科技方面自然后繼有人,能自然發(fā)展。
他太小看了歷史的慣性和中國人的官本位思想了,造成了現(xiàn)在格物大學既有寥寥數(shù)人通過考核,連沒有通過考核的都只有十幾二十人,造成現(xiàn)在的尷尬局面。
“繼續(xù)加大格物中學的修建進度,確保每個縣至少一座。”天才不必可少,但像今天在這藏書閣修建現(xiàn)場的技術(shù)官員需要的更多,而且按學歷授官不能打折扣。
王永川嚴肅的交待下去。
舒紹林還頭一次見王永川對單一的某件事這么嚴肅。
這工部侍郎暗道:不是來說藏書閣的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