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崛起在西南
第二卷四分天下獨占西南
第91章我要見王元帥
“無論你們干什么,都算上我一份”張麻子說道。
“這里不是說話的地方,我們找個地方好好說話。”陸大膽提議道。
他們來到了陸大膽的住所,一處被搶占的民居。
陸大膽真真假假的把事情告訴了張麻子:“我受知府大人差遣,派人出城去聯絡護國軍,準備投靠四川的王大帥。
現在天下大亂,豪杰四起,四川的王大帥言出必行的名聲已傳遍天下。柯知府拿荊州作為投名狀,以后定獲重用,我們兄弟也能跟著喝口湯。
本來我們是想三日后偷偷打開北偏門就不錯了,現在有了張兄的加入,張兄兵強馬壯,不知不覺打開北門不在話下。”
“恩,王大帥的名聲我也聽過,現在投靠過去也不失為一條好路。但僅憑貢獻北門的功勞柯知府一人還行,加上我們兄弟二人略顯小了些,不如這樣……”
張麻子在陸大膽耳邊一陣細語。
張麻子有這樣的本錢,張麻子足足有上千個兄弟,可不是陸大膽這幾十個人可比。
江小滿經過一夜的奔跑,總算來到了王永川的大營附近,還沒來的急上來稟明來意,周圍巡視的士兵見他鬼鬼祟祟,就把他抓了起來。
江小滿一邊走還一邊喊:“我要見王大帥,我要見王大帥,我有重軍情匯報。”
逮捕的士兵笑了笑:“你一來就要見王大帥,我他媽都很久沒見過王大帥了。”
現在護國軍經過幾次擴編,已經突破了十萬人的規模,王永川現在也不可能像開始時只有兩個護鹽小隊時和大家同吃同住,那是他甚至能叫出每個隊員的名字。
現在連手下有一百人的小隊長都不能輕易的見到王永川,不是他架子大了,瞧不起底層的士兵。
而是每天要處理的事情太多了,每天要見的人他多了,而一個人的精力、時間和腦容量都有限,不可能的顧及到所有方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王永川當然優先見那些更加重要的一些人,畢竟他要靠這些人幫他維護元帥府和護國軍的正常運轉。
押解他的士兵雖然認為他要見王元帥事個笑話,但還是把這個消息上報了上去,至于有沒有人見他,就不管他們的事了。
這些消息都會送到王永川的案頭,不過每天的信息這么多,都要經過低級顧問粗略的過濾一遍,才能決定是否交給王永川。
王永川正在案前認真的審閱著下面送上來的奏折,舒紹林在一旁的整理著已批示過的奏折,分門別類的整理好,一會好交給專門負責這項事務的部門。
在剛剛結束的第二次入仕資格考試上,舒紹林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被王永川增補為低級顧問,專門在身邊負責文書工作。
這第二次入仕考試分為了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考察這些考生的基本功,主要是四書五經上的內容。第二部分就是策論,考察考生處理實際事物的能力。兩部份分數各占一半的分數。
無論是四書五經還是策論,舒紹林都不是最好,但兩門綜合起來,他的分數最高。
這次考試有不少舉人來參加,甚至有幾個進士,舒紹林在這些人中文采只能算是中等偏上。
但他從袁友俊手中得到了那本施政綱領幫了很大的忙,這上面是王永川的一些施政策略。照著這上面的思路去回答策論,更能貼近王永川想要的答案。
這本施政綱領也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有,眾多鹽城子弟都有這東西,這套理論王永川很早就在鹽城實施,他們對王永川的執政思路理解更深刻。但無奈,他們的基本功太差,第一部分普遍都沒有得到很高的分數。
就這樣,舒紹林以兩部分綜合分數最高得到第一名。
開始王永川對他不是很滿意,主要的年紀太大,都四十多了。現在這個時代,四十多都能被稱作老爺子了。
好在舒紹林是讀書人,保養的不錯。在進一步的相處中,此人行事穩重,調理清晰王永川也漸漸認可了他。
別看這工作只是端茶遞水,整理文書,那也要分為誰端茶遞水。以前王永川的貼身顧問穆蘭忻乃是一介秀才,一開始也是作為低級顧問在王永川身邊端茶遞水,一點一點身為高級顧問,現在正是出任正二品的吏部尚書。
還有幾位顧問團的中級顧問,出任地方官員是都是官升一級,而且都是一地主官。
很多地方官員如果能到顧問團任職,情愿官降一級。但即便這樣,也不是隨便能進。
王永川給顧問團成員的主要是從這三個方面選拔,一是資格老,地位高;二是在某一方面特別精通;三是一段時間內某項工作特別重要。
當然也少不了做些基礎工作的低級顧問,低級顧問一般由展露潛力的青年才俊擔任,三年一任期,如果不能升為中級顧問,就會主動離開顧問團。
中級顧問也是一樣,三年不能升為高級顧問,也會離開顧問團。
高級顧問也不是終身制,他們的去留都是又王永川決定。現在顧問團的成員都是精通某一方面的專才,比如格物研究員有一些高級研究員也是顧問團成員,他們平時都是忙忙碌碌的,只有王永川召喚他們的時候才會出現。
江小滿的消息一早已經送了過來,舒紹林幾番猶豫還是決定呈上去讓王永川定奪。
王永川拿起這條消息:“你覺得這叫江小滿的會有重要情報?”
舒紹林在一旁回答道:“這江小滿十七、八歲,而且可以肯定是從荊州城出來的,我想他還沒有這么有城府。”
“那就午后見一見他。”這條消息就這么處理完了,午后自有人把江小滿帶過來。
舒紹林以為王永川還要繼續問,沒想到這么快決定了。連忙把下一條奏報遞上去。就這樣,快到晌午時,舒紹林挑選出的相對重要的奏報就批示完了。這只是王永川半天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