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便是……我曾經所言的太歲?”
陳博陽邁步向前,卻并未如大蛇丸所想直接將金丹拾起吞下,轉而半路扭向一旁,指著一根肉色的瘤狀植物,問了起來。
“道長所言不錯,這便是太歲。”大蛇丸走到陳博陽身后一旁,點頭稱是。
陳博陽彎腰低頭,對眼前的古怪植物更加細致地觀察了起來。
植物整體呈現肉色,如同一顆圓柱狀的大瘤,布滿層疊的褶皺,在其上方則是一圈簡易微小的傘蓋,被浸泡在泛黃的液體之中。
太歲是陳博陽為了解決靈根稀缺化,重吾核心化所提出的一種設想。
將重吾細胞與特殊的菌類相結合造出太歲,依靠重吾細胞可以自由吸納自然能量的特點,讓其大規模繁殖,代替重吾成為靈根的主藥。
畢竟就算將重吾榨汁煉藥也煉不出幾顆靈根,可持續發展才是王道,那怕讓重吾當種馬,也極不人道,能用技術解決的問題還是讓技術來解決,就當積陰德了。
而依靠太歲作為靈根的主藥,雖然用量會飄升,但太歲自身可以無限繁殖,就算只是一小塊,放到自然能量充沛的地方,也可以快速長成一大片。
況且太歲在生長的過程中,會本能的吸納自然能量進行儲存,使用太歲煉制的靈根,可以讓服用者盡快適應自然能量的沖刷,加快修煉進度。
更加簡易的獲取方式,可以讓靈根徹底白菜化,加速陳博陽大興仙道的目標,簡直一舉多得。
按耐下心情的激動,陳博陽在大蛇丸的實驗室中東看西瞧,轉悠了個遍,發現了不少好東西。
最后才兜兜轉轉地來到金丹靈根面前,陳博陽克制住自己對于靈根的強烈迫切需求,讓靈根看起來對于他而言更像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更非救命稻草。
對于大蛇丸這種陰險狡詐之輩,該有的提防還是要有的,要是陰溝里翻船,先不說虧不虧,想想都是一件讓人不忍直視的黑歷史。
將金丹捏在手中,看著其微微泛起的熒光,陳博陽眼中露出些許的迷醉,讓大蛇丸幫助自己準備一間用于練功的密室。
陳博陽手持金丹進入密室,將門扉合攏閉死,在密室的四周布下迷陣結界,避免自己被大蛇丸或者其他一些什么人的窺探所打擾。
在密室中央盤腿坐下,將白虹劍放置在一旁能夠隨時拿起對敵的位置,陳博陽捏起金丹,一口吞入腹中,開始運功調息。
隨著金丹被其吞下,進入陳博陽的腹中,原本圓潤的金丹陡然膨脹,凸顯尖刺刺向周圍,與周圍相連接,注入某種信息素與查克拉。
使用法力輕易將大蛇丸留下的暗手查克拉碾碎清除,讓信息素與自身相結合。
隨著信息素被緩慢吸收,久違的通透舒爽之感充斥全身,每個毛孔都舒展開來,可以自由呼吸一般。
如果將此界靈氣比作水,那么陳博陽現在就是完全變成了魚,原本因為靈氣難以吸納,無法提煉法力滋養自身的窒息感徹底消失不見。
此界的長生道途也就此徹底被陳博陽所推開。
陳博陽貪婪的瘋狂吸納靈氣,與自身三寶相結合提煉法力,進而反哺自身繼續提煉法力,周而復始,是謂周天。
陳博陽所修煉的是他在第二世結合百家之長,重新修訂的一套功法,名曰《太上混元一炁經》。
沒錯,太上二字是他特意加上去應景的,其原名為《混元一炁經》,是古法功法,其簡略版《一炁經》,更是曾經古法時代廣傳天下的打底功法,最為中正平和。
雖然在陳博陽的第二世,面對靈氣枯竭,所有修士早已轉修新法,《一炁經》同樣改編為新法,作為玄門弟子最為普遍的打底功法,但其升級版《混元一炁經》卻沒有那般幸運,在被新法的沖擊下,徹底淹沒在歷史之中,成為一份考古材料。
不過陳博陽為求永壽,這份老舊的曾經經典,亦被他翻了出來,修修補補,博取百家之長改為新法,探尋古法時代的永壽之密。
固然火影世界靈氣澎湃,但陳博陽卻并不打算重修古法,畢竟在第二世中,古法時代早已徹底隱秘在過去之中,而新法卻在靈氣枯竭中維持了修真界近萬年的繁榮。
最重要的是新法陳博陽在第二世修行了數十載,而古法只存在于他的嘴炮之中,風險太大。
且新法在近萬年的發展之中,甚至可以說是趨近完善,修行禁忌與技巧并全,大小境界零零散散近十數個,讓人準確定位。
不過陳博陽雖然打算承繼新法,卻并不打算繼承原有的境界劃分,因為實在是太過繁瑣,雖然可以明確道路,但其用途更像是確定階級。
自凡人鍛體而始,經由練氣,筑基,黃芽,真火,金丹,結胎,心動,元嬰,出竅,化神,直至渡劫大乘,一十二個大小境界,并無太大必要。
既然陳博陽要做此界的太上,道法由他而始,這境界自然也要改動一番。
陳博陽打算剔除鍛體,練氣兩個初始的小境界,這兩個境界本就是為了錘煉弟子身心,火候到了,自然水到渠成,用時極短,并無太大的保留必要。
其余十個大小境界,將黃芽、真火歸入筑基,結胎、心動歸入金丹,出竅、化神歸入元嬰,獨留筑基、金丹、元嬰、大乘四個大境界,簡單明了。
至于大乘之上,那便需要陳博陽獨力探索了,畢竟在第二世,古法之后再無飛升。
在新法初期尚有幾位大乘修士能夠探索飛升道途,而等待新法行之中后,連大乘修士都成為傳說,也就再也沒有人理會所謂的飛升了。
而待陳博陽再度穿越之時,修真界已然流傳開了全新的境界劃分,全新的境界不再代表直接的修為劃分,而是冠以仙名,分為五類。
陰靈成道者稱鬼仙,養生有術者稱人仙,傍居名山者稱地仙,神通廣大者稱神仙,清虛無極者稱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