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買房
在吳家能做主的人也就是老太太王鳳了,生于1942年,今年77歲,屬于知識分子,高中畢業。
雖然抵不上現在的大學生,可在那個文盲的時代,也算的上是嶄露頭角。
從她受到的教育來看,就知道她是有錢人家出生。
學知識是為了提升自己的自身素質,同時也為祖國效力。可王鳳學的知識受的教育全部都拿去喂狗了。
……
吳玉潔前兩年剛在縣城按揭了一套房子,七十多平米,兩室一廳,首付花了10來萬,接下來就是很榮幸的步入了房奴的隊列。
買房并不是她的意思,在農村生活的好好的。沒錢,卻還能在家門外種一些綠色無公害的蔬菜,更主要的是無債一身輕,沒必要去打腫臉充胖子,可是現實生活不允許。
孩子面臨幼生小,按當地的政策,學校收管轄范圍內的孩子。
農村戶口的她,如果在縣城沒有房子,沒有市區的社保,那就只能回鎮上去讀書。
當然,我并沒有指責鎮上學校教育條件不好的意思,而是,她在縣城上班,而鄉鎮和縣城是兩個相反的方向。為了方便接送孩子上下學,她就不得不在縣城買房子。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人都是好面子的,近幾年來,農村的生活條件變好了,不僅有政府的支持和補貼,大家也都開始種果樹,喂些豬鴨雞鵝的,小日子那也是過得風生水起的。
就算是土地少的地方,只要不懶,隨隨便便進個廠,打個工,也能把生活過起走。
小日子過好了,大家就把目標放在了城里。
有句話怎么說來著,農村人想要去城里做一次有錢人,而城里人早已厭倦了都市的喧雜,想要回農村去體驗一下生活。
所以,就有很多農村人去城里買房子,眼見著整個隊的人都在城里買了房子。虛榮心作怪,吳玉潔也只好在媽媽潘玉的叨嘮下按揭了一套房子。
準確的說來,這房子還是母女兩湊錢付的首付款。
老爺子和老太太還住在之前的老房子里,鄉下。
她作為孫女沒有直接權利去贍養爺爺奶奶,而潘玉作為一個離了婚的兒媳婦,也沒有直接權利去贍養兩位老人。
更何況,在吳軍還躺在醫院里的時候,兩老口和三個女兒就開始轉移財產了。
說是財產其實就是那十畝果樹,2012年,耙耙柑正是值錢的時候,批發也要賣五六塊錢一斤,最高的時候,還賣到了12塊。爺爺奶奶一年也會收入10多萬。
我不知道這筆數字在其他地方怎么樣?可在這里,對于一個剛發展起來的縣城,那是真的不錯。讓人眼紅。
就算是從自己肚子里生下來的女兒也會眼紅。
所以,吳軍在醫院里沒人管,具體的說來,是沒有一個人愿意借錢給吳玉潔,那年她只不過剛離婚,身無分文的她帶著孩子離開,還要面對爸爸每天高昂的醫藥費,有多高?
ICU,每天輸血加上各種儀器,各項治療,醫療費在九千多一天。我想這不是吳玉潔無能為力,可能在很多家庭,很多人的身上,都會無能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