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來到了2012年的春節,春節前我們商定春節后開始啟動。公司的名字經過反復的討論,否定了無數的提議,終于決定了下來,我們敲定了一個特別的名字:通達快遞。西京通達快遞有限公司便誕生了,在我們心里。
正月初七,光明招呼大家每家人都來,大家伙一塊兒聚個餐,算是通達快遞的啟動儀式吧。也趁此機會征得家里人的支持,以解我們股東的后顧之憂。這個提議很好,我們一致贊同。光明把地方定在了他家附近,一個川菜館的二樓。這個地方不僅距離他家比較近,也距離建明家比較近。離我家就遠了點,但是我開車過去也不遠,距離永濤家就太遠了。永濤家在西京市的大西郊,我們幾家都在大東郊。
我們分頭通知了各家,下午的六點,我拉著一家人準時趕到了川菜館。上去坐定,不久永濤來了,一個人,我沒有在意。永濤的愛人在醫院工作,非常的忙,而且從西郊趕過來也實在太遠了,很不方便。光明一家很快也來了,連出生不久的小女兒也抱了來,就差建明一家人了。我們開始讓店家上菜,估計建明一家也很快就到了。
這時候,我接到了建明的電話:“唐龍,你們吃吧,我們就不來了。”
我意識到建明可能不準備參與了,追問了建明,建明果然說,他就不參與了。
我把建明不來的消息告訴了大家。消息出人意料,大家都很失望,不過還是一致希望他們一家來一下,干不干事無所謂了,就當是幾家人新年聚個餐罷了。于是,光明自己給建明打電話邀請,建明還是不來。
這件事情,讓光明很不痛快,只是當時沒有說出來。后來光明跟我多次表示,建明實在靠不住,以后有事就別再找建明了。我雖然也是頗為失望,但是我認為建明的人品還是靠得住,因此我們還是照常來往。幾年后,有一次我當眾跟大家說,建明也是通達創始人之一,為此光明專門提醒我。
“以后不能說建明也是創始人,這會引起誤會的。”
建明決定不參與了,我基本上明白了原因。記得建明曾經說過:“快遞這個事情是個勞動密集型的事情,門檻太低,實在看不出我們能夠發展出什么核心競爭力來,成功的希望太渺茫了。”當時我只是以為建明擔心而已,也沒有多做說明,即使說明我當時恐怕也說服不了建明。幾年以后我終于想明白了這個問題。
很多的書籍都是事后總結的,甚至寫書的人要么沒有商業經驗,要么就是理論分析型人。更何況名詞這個東西本身就存在誤用和亂用。很多使用名詞的人都是人云亦云,不明所以。互聯網的發展更是讓這一問題泛濫了。經常有人滿嘴名詞,滿嘴理論,卻沒有實際操作能力。我們往往把語言能力誤以為等同于能力,這也讓我吃了不少的虧,損失慘重。人才的鑒別和使用沒有一個標準的模式,用人失誤,損失就很大了。另外以我的經驗而言,核心競爭力是個模糊的概念,定義不清楚,就會造成混亂。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合適的人干合適的事情”。事后總結的核心競爭力其實都是別人干出來的,沒有干的時候沒有核心競爭力。一句話,“人,才是核心的競爭力。”
建明一家人不來,氣氛馬上變得沉悶了。大家無心吃飯,菜擱在一邊都快涼了,孩子們也都餓著,不敢動筷子。
于是我便趕緊招呼大家吃飯。
“大家先吃飯吧,菜都涼了。如果大家都不干,我也干,我會一個人干,我絕不放棄這次機會。”
“大家先吃飯吧,吃了飯我們再討論。”
我的話讓氣氛活躍了不少。孩子們開始動筷子吃飯了,大家邊吃邊聊。
光明接著我的話說:“唐龍干,我就繼續跟,唐龍不干我就放棄了,我還有微博要維護,微博上粉絲三千萬了。”
光明的表態給永濤吃了個定心丸,永濤接話說。
“大家要干我也就干,大家不干哪我就算了。”
于是吃著飯我們重新達成了一致。郭民出來表示了非常肯定的支持。
“建明不干就算了,這個事絕對是個好事情,你們一定要堅持干。”
郭民繼續說“我在三亞住的時候找了個保姆,你們猜她以前是干什么的?”
我們當然都不知道了,等著郭民繼續說。
郭民微笑著說:“你們都猜不到吧!她以前是海南運到快遞的總代理。”
我們都大吃一驚,我心里想“總代理都不干快遞了去當保姆了,快遞這事是不是真干不成?”
郭民接著說:“她最初十萬塊錢代理了運到快遞的海南業務,剛開始就兩三個人,干了三年,最后到幾十人了,掙了個幾十萬,然后又二十萬把代理權賣了。”
我們都驚訝的聽著郭民說話,沒有人插嘴。說話時,郭民一直滿臉笑容。光明會心的笑了笑,繼續低頭吃飯。大家邊吃飯都便期待著郭民繼續說話。
郭民突然轉向我老婆。
“小胡啊,你一定要支持唐龍,快遞可是個大好事情。人家哪個大姐是嫌累了賣了,這也掙了幾十萬呢。”
老婆馬上說:“我當然支持,只要他愿意干,我就支持。”
“我家哪個大姐把運到賣了以后后悔死了,人家現在的運到已經發展到幾百人了,現在買回來沒有幾百萬不可能的。”
聽了這個話,大家都再次表示吃驚,快遞這事真有這么好嗎?這也太不可思議了。
光明插話說:“是的,海南運到發展是挺快的。”
“這事絕對有前途,未來快遞數量還要翻幾番。唐龍的想法是對的,目前沒有比快遞更好的事情了。”
郭民向后甩了一下頭發,手拿起筷子,笑著插話說:“哎,對的,我們絕對不能錯過這次機會了,剛好唐龍想干,我們光明想干沒法干,他哪個網通微博三千萬粉絲了,哪個事情不能丟。”
“我們都支持唐龍干,我們在后面出主意,想辦法,一定能干成。”
郭民轉向了永濤說:“永濤你可一定要拿定主意,錯過這次就沒有機會了,建民不來,你跟唐龍兩個干更好。”
永濤笑著咧嘴說到:“大家干我就干,我主意定了。”
氣氛迅速又熱烈了,大家有說有笑的邊吃邊聊。
當時,運到快遞在國內快遞里面還排不到前面,前面有五六家更有實力的快遞公司。他們口碑好,貨量多,設備先進。在用戶的心里運到快遞屬于二線快遞,服務很差,送貨慢,丟貨多,破損嚴重,唯一優勢就是價格低。聽了郭民的解釋,我再次堅定的確認快遞的未來非常好,也堅定了要把通達快遞干成干強的決心。
記得為了考察快遞市場,我曾經去迎豐快遞的東郊網點調研。一連幾天我都蹲守在網點的對面觀察。數網點的車輛,快遞員數量,也數來網點發貨客戶數量。更是近距離的觀察傾聽快遞員送貨收貨的過程,留意快遞的計費標準和計費模式。也與快遞員了解他們的上班情況,收入情況,以及公司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標準。蹲點過程,我大致測算了一下網點的成本和收入情況,計算了網點的利潤總量。蹲點完成以后,我吃驚于快遞的發展速度,查閱了網上的各類快遞數據,對快遞的未來發展信心百倍。
聚餐繼續進行。光明也講了一個令我意想不到的消息。
“唐龍,你不知道吧。在九九年的時候,章總就說過,以后快遞不得了,想做一個快遞公司出來,將來上市。”
我很是意外,老領導炎黃報社的章總也看好快遞市場。
我驚訝的說:“真的嗎?哪章總怎么不干,他干不是很容易嗎?”光明說:”他不是干了嗎!就是干不起來。”
我突然恍然大悟,是啊,炎黃報早都干快遞了,就在北郊,只是沒人注意而已。
“哪當然干不起來,哪個隊伍就不是干快遞的。”
我繼續說:“再說現在吃喝不愁,還指望他們拼命啊,哪不可能。”
“哎,對了,那個隊伍就干不了快遞。要干好,章總就得重新組建隊伍,可是章總現在哪有心情再創業啊。干不起來就對了。”光明接話說。
郭民附和著說:“是的,章總確實說過看好快遞市場,可他們怎么能干得了快遞啊!不愁吃不愁穿的,不像你們當初干報紙的時候了。”對此,我們都一致表示認同。
不知不覺,已經臨近午夜了。飯店里就剩我們一桌了,服務員上來了看好幾次。這頓飯大家都不知道吃了些什么,我們再次確認了大家的意思,一致同意通達快遞繼續干下去。并決定初七以后就由我和永濤開始行動。先找房子,再注冊公司,馬不停蹄的把通達快遞干起來。
還沒干呢,創始團隊便只剩下了三個人,光明依然只是投資,只參謀,不參與。實際上干活也就只剩下我和永濤兩人了,好在我們三人依然決定繼續干下去。
未來會怎么樣?誰也不知道,只有干著才能知道。如果不行動,我們永遠沒有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