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城里的書院
方家一行人直奔縣衙前街而去,這里果然肅靜,行人匆忙,街道干凈,縣衙門口還有人在值崗,他們大約就是電視劇里用來喊威武的人吧?
采薇不由噗嗤一笑,方老三喝道:“別胡鬧!”方氏拉過采薇的手緊跟著方林的腳步行。
縣里的書院在縣衙的西面,走過衙門口,就看到了“臨州學院”四個大哥,走到跟前,方氏拉著女兒的手站在后面,方林帶著方齊去扣門。
方林不敢使勁兒一直敲,敲了幾下就停下來等著。一會兒出來一個打著哈欠的年輕人,原來人家在午休。
“大人,你們這里收學生嗎?”
“哦,想送孩子來這里讀書啊?你們準備好束脩了嗎?”
這時從后面探頭出來一個長者,走向年輕人說道:“你何苦跟人家繞彎子!”又面向方林說道:“你是想送小公子來這里讀書?”
方林點點頭老者說道:“看著你是個知禮的,我給你說道說道,這里是縣學,不收像他這樣小的,”指指方齊,“像他這樣的年紀應(yīng)該去讀私塾!”
方林:“讀過了,在村里讀了四年了,先生說已經(jīng)把他那得知識學完了,再讀就得去縣里了。”
“哦,是這樣啊!看來你兒子學得不錯,但是還不夠直接來縣學的資格,這里的大部分有了童生資格的人,去給孩子找個大的私塾,或者教館讓孩子再學兩年,考考,考上了自然就能收到咱們這里的招生函了。”
原來如此,方家一行人才明白過來。
方林接著問道:“大的私塾或者教館在哪里?”
“如果不認識大門大戶的人家,人家的私塾你們可能進不去,你們直接去德義街上的行知教館吧,那里名聲在外,老弟不妨去看看!”方林道謝一番走向德義街。
原來城里的書院就是縣學了,書院是招收大孩子的,大部分都是十二歲以上的,有了一定的學識基礎(chǔ)和生活自主能力,而像方齊這樣的應(yīng)該去私塾或者教館學習。
私塾又分好幾種,一為富貴之家聘師在家教讀子弟,稱坐館或家塾。他們沒門路去不得。
二為地方(村)、宗族捐助錢財、學田,聘師設(shè)塾以教貧寒子弟,稱村塾、族塾(宗塾);方齊原來讀的就是這種,可是夫子能力有限,想要進一步深造,夫子就推薦去縣里學習。
三為塾師私人設(shè)館收費教授生徒的,稱教館。他們現(xiàn)在要去的行知教館就是這種。
塾師多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學生入學年齡不限。自五六歲至二十歲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歲以下的居多。學生少則一二人,多則可達三四十人。
這家行知教館,規(guī)模大,按照學生的程度和年齡分了大、中、小三種學習班,這里提供食宿,方便方齊這樣家不是城里的學子。
教館每月只休息兩天,這里的束脩是每半年交一次,二兩銀子。
這么貴啊!難怪農(nóng)家沒人供養(yǎng)的起,這幾年下來就是五間大瓦房的錢,就這也不能保證能考個秀才什么的,農(nóng)村誰家有閑錢供養(yǎng)孩子讀書啊!
門口的人給方林解釋完這些,看方林是有意送兒子來這里,于是引著方林和方齊去見了里面的夫子。
夫子姓郭,考察了方齊的學識,方齊的書文和釋意都不錯,夫子問的策論,方齊感覺回答的不好,以前的夫子略微提過一下,方齊不甚理解。
郭夫子和顏悅色地說:“在村私塾學到這個程度已經(jīng)非常不錯,建議方齊還是去中班學習,然后教館會定期考察,學得好就進入大班,如果夫子覺得可以,就推薦應(yīng)考。”
方齊到這里也才明白還有許多東西要學習的,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他要跟著夫子好好學習!
夫子說可以隨時入教館,現(xiàn)在來也可以,過年后會定期招生,那時候來也可以,正月十六就開館,記得別錯過時間。
方齊若有所思的低頭走路,方林出來后看著方齊有點低落,以為兒子不喜歡這里。
“小齊啊!剛才夫子問你的話,你回答的很好啊,夫子還表揚你呢!”
“爹,你有所不知,夫子說的有些話我還不明白呢!”
“那你不喜歡這里嗎?,不想來這里讀書?”
“想,我當然想來了,剛才那個老伯伯說束脩那么貴,爹,我們不如去找個便宜點的吧?”
方林告訴他不要擔心,想讀到什么時候爹也供的起!
一家人回到家后有了新的目標奮斗了,方齊努力讀書,方氏夫妻精心培養(yǎng)他們的溫室菜。
過年后采薇和弟弟要去城里,在采薇的建議下小妹再在村里再讀一年書。
以后姐妹見面少了,采薇舍不得,采薇想給自己和妹妹繡件新衣服,算是姐妹間的共同回憶。
繡什么花樣呢?采薇先前畫的樣子不符合這個季節(jié),做春裝,要畫春天的圖案才有趣。
早春的迎春花,春寒料峭中的一抹嫩黃,是多么振奮人心,告訴我們哪怕再艱苦的環(huán)境只要努力就會開出花來。采薇想要迎春花。
春天的桃花粉,梨花白,各種花都趕趟似的競相開放,勃勃生機,那就給妹妹粉紅色的桃花。正好趁著她小孩子粉嫩的臉頰。
采薇給妹妹提議到繡到裙擺上,然后在外面罩一層薄紗,這樣的裙子才夠古風味道。
妹妹也覺得這個提議好,雖然她還不懂什么是古風,但是姐姐的話,她一定會聽的,每次姐姐的建議總能得到小姐妹的羨慕,聽著小姐妹羨慕的話,她很想說,這算什么呀!我姐姐的畫樣子能掙好多錢呢,但是方氏告誡她不要讓她說,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
姐妹倆齊心合力才一個月多,就繡好了她們姐妹的衣裙,月牙白的上衣,配著淡紫色的長裙,小花零星點綴在衣裙邊角,很是美呢!
方氏瞧著穿著新衣的兩個女兒,越發(fā)喜愛,一定要給女兒找個好婆家,夫婿一定要愛惜這如水般的女兒,方氏慶幸方老三是個明白人,自己的日子才有盼頭,要不一個偏心的婆婆,四個妯娌的日子,方氏是想都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