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凝之離開建康城之后,就想快一點到會稽。但是牛車的速度,可真是一言難盡,唯二的好處大概是寬敞和平穩。
賈繇也跟著王凝之一起,他似乎打定主意要跟著他了。王凝之也無所謂,就當養個閑人而已,這沒什么大不了的。
賈繇手里的書,大概是看了許多遍了,都有些殘破。王凝之見他喜歡看書,就又送了他幾本。賈繇拿到書就格外的歡喜。
賈繇笑著說:“郎君大善。郎君之前想要江州,現如今就快如愿了。”
王凝之也笑了,說:“現在可不是什么好時候。”賈繇跟著他才半年,從他給桓溫送糧草就看出他想要江州,也是個人才。
當王凝之趕到會稽的時候,孩子早就已經出生了,是個男孩。
但是他長得特別丑,不但腦袋長,皮膚黑,還很多“皺紋”像個小老頭,一點也不好看。王凝之知道新生兒長的不怎么好看,但也不至于丑成這樣吧!
當王凝之把孩子抱在手上的時候,他瞅了好幾眼,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王凝之又看了半晌,道:“…真…丑。”
郗夫人撇了他一眼,道:“你出生的時候,還沒我孫子好看呢。”
王凝之正準備說些什么,但是孩子醒了,哇的一聲,哭了。
哭的很用力,也很大聲。
王凝之一臉懵逼,看著他娘,傻眼了。孩子還在哭。王凝之道:“我什么都沒做呀!”
郗夫人恨鐵不成鋼地看了他一眼,把孩子接過去,道:“他就是餓了。”
郗夫人說完就把孩子遞給乳母,乳母把孩子帶下去喂奶了。
朝廷的任命又下來了,在王凝之回到會稽的第二天。如他所料,是江州刺史。桓大司馬果真守信用。坦白來講,能夠這么順利,真是出乎了王凝之的意料。畢竟他現在,可沒有什么功勞。
江州,西晉元康元年,割揚州之豫章郡、鄱陽郡、廬陵郡、臨川郡、南康郡、建安郡、晉安郡和荊州之武昌郡、桂陽郡、安成郡合十郡,因江水之名而置江州。東晉永興元年,分廬江郡之尋陽縣、武昌郡之柴桑縣合立尋陽郡,屬江州。
荊州云“九江孔殷”,今州西北二十五里九江是也。然彭蠡以東為揚州界,九江以西屬荊州界。春秋時為吳之西境,吳為趙滅,后復為楚地。秦屬廬江郡,漢屬淮南國。晉太康十年,以荊、揚二州疆域曠遠,難為統理,分豫章、鄱陽、廬江等郡之地置江州,因江水以為名,理豫章。至惠帝,分廬江之潯陽,武昌之柴桑置潯陽郡,自東晉元帝至蕭齊,或理半洲,至陳武帝于潯陽置西江州,復理豫章。【摘自百度百科】
簡單點說,就是朝廷覺得揚州和荊州太大了,不方便管,所以又搞了個江州。其實他爹也做過江州刺史來著,王凝之有點后悔,沒在離開之前向他爹取取經。
但王凝之覺得這任命下來的太不是時候,他兒子才剛剛出生呢。王凝之估摸著,他在這又呆不了幾天,然后又要走。謝道韞剛剛生產,是肯定不能和他一起的,兒子也得留在這。
可是他一去,起碼得三年,發生了什么事,可能會更久。
王凝之猶豫了半晌,決定先給兒子起個名字再說。其實這會兒,因為剛出生的小孩子,夭折的很多,所以一般長到四五歲才會取名字。在此之前,都是喊小名。
不過起名字,還得和謝道韞商量一下才行。在王凝之剛回會稽的時候,他就去看了謝道韞。
謝道韞的臉色很蒼白,又脆弱。王凝之狠狠地皺了皺眉頭,輕聲說:“要不要找個疾醫在過來看看?”
謝道韞搖搖頭,道:“我沒事,你見著兒子沒有?”
王凝之道:“看見了。”
王凝之又去看了兒子,這家伙睡得很香。王凝之想抱抱他,看他睡了,就沒有動手,只是看著。現在不看,還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時候。
他又去看了謝道韞,謝道韞正在睡。王凝之也不吭聲,就坐在床邊上看著她,一時間五味雜陳。
謝道韞醒了。
王凝之看著她,笑了笑,說:“有沒有好一點?”
謝道韞點點頭,道:“我聽說,朝廷的任命又下來了。”
王凝之道:“嗯。”
謝道韞道:“你去吧!”
王凝之不吭聲。
謝道韞道:“機會難得,而且有君姑在,我和兒子不會有事的。”
王凝之道:“總要在這呆一會兒。嗯,我想給兒子起個名字,叫蘊之,你說好不好?”
謝道韞笑了,道:“王蘊之,是個好名字,那就這么定了吧。”
于是,王凝之第一個兒子的名字,就這么定下了。
會稽這幾天的天氣都不錯,王凝之心情也好了許多。可是最讓王凝之擔心的,卻不是他兒子和妻子。
王凝之最擔心的,是他的兄長王玄之。
王玄之的臉色真的很不好,雖然他阿兄的身體一直不怎么好,可是這一次似乎比以往所有的情況都要壞。
王凝之心里有種不好的預感,他說不上來是什么。王凝之不想去了,仿佛這一次走了之后,就會失去什么。
這種感覺很糟糕。
王玄之微笑著,看著許久不見的弟弟,道:“阿奴,你一定要好好的。”
王凝之傻傻的點了點頭,道:“嗯嗯。”
王玄之淡淡的說:“我覺得我活不長了。”
王凝之愣愣的,看著他兄長,什么話都說不出來。
王玄之笑了,道:“去吧。”
王凝之又張了張嘴,卻還是沒有說什么。他也不知道他該說些什么,總覺得自己要說點什么,無論什么都好。
但他還是看著兄長,過了很久都沒有說出一句話來。
明明這幾天的天氣都挺好的,可就在王凝之剛準備出發的時候,就下起了大雨。
雨很大。
王凝之坐在牛車里,閉著眼睛,聽著大雨嘩啦啦的下。王凝之不敢回頭,索性雨下了一會兒就停了,接下來又艷陽高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