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向龍王借錢
有一天,班里有個傳聞,且很快傳聞被證實了,李老師果然可以賒賬。我們幾個人來到小賣部,低著頭、紅著臉說:“李老師,能不能賒給我們一些吃的,我們都餓了。”哈哈,我們竟然又說了謊話。李老師爽快地答應了。樊小義賒了兩塊糖果,我賒了一袋唐僧肉,楊軍華賒了一包鍋巴,樊鵬程和張大成各賒了一袋豌豆,就連程麗珍也賒了一袋辣條。我們實在是太興奮了,吃得真香。
不只這些小零食會讓人上癮,就連賒賬也會上癮。賒賬之后,就有一種罪惡感,但這種罪惡感遠比過吃零食的快感。于是,賒了一次,就賒了第二次,然后是第三次!好在李老師很善良,她的善良主要表現(xiàn)在無論怎么賒賬,她都會爽快地答應;再者就是無論你是否賒賬,她都會對你一樣和藹;還有就是賒了賬,她也不找我們要錢。當然也有規(guī)矩,比如上課的時候不準吃東西,即使課間你在她的小賣部買零食,上課的時候也不準吃。
盡管如此,賒了第三次之后,我們就不敢再賒了,雖然那些零食很誘人,但是我們也知道自己的償債能力。況且,賒得多了,萬一被父母知道了怎么辦?連續(xù)賒了三次,我們除了回味那些零食的味道,滿腦子都是想著怎么還錢。楊軍華欠的最多,有時會急得哭。程麗珍也是,畢竟是個女孩,承受不了這么大的壓力,有時也會哭。
放學后,天漸漸黑,其他學生基本都回到了家,路上幾乎沒有什么行人了,只有我們還在討論怎么還錢的事情??斓酱蹇诘臅r候,樊小義眼前一亮,似乎想出了辦法。樊小義說:“跟我來”,我們立馬打起精神,仿佛看到了希望。他帶著我們來到村口小石橋旁的龍王廟,其實龍王廟也不是什么廟,只是一個一米高的小建筑而已,里面也沒有龍王神像,只有一張紅紙,紅紙上寫著字,前邊是一個香爐。我們每天上下學都會經(jīng)過這里,經(jīng)常會看到廟前有一堆紙灰。樊小義吩咐我們一人撕一張紙,還特意強調(diào)一定要撕不帶字的紙,撕得時候還要整整齊齊。我們小心翼翼地從作業(yè)本上撕了一張空白的紙交給他。然后他從斜對角折了一下,又從書包里掏出火柴,對我們說都跪下。
樊小義點著紙,并虔誠地對著龍王廟說:“龍王爺,可憐可憐我們,借給我們一點錢吧,實在不行,讓我們在路上撿一點也行啊?!?p> 我們都在樊小義身后跟著附和:“龍王爺,可憐可憐我們吧?!比缓笕殿^,起身、作揖、平身。祈禱完畢,我們很開心地回了家,就等奇跡的發(fā)生。
依然是樊小義喊我上學,他們也都陸續(xù)地來了。樊小義一臉嚴肅地對我們說:“咱們都看看口袋里有錢了嗎?”“沒有!”我們說,再翻翻書包,也沒有!我們開始失望了,難道龍王爺忘了咱們求他的事了。樊小義認真地說:“再等一等,會發(fā)生奇跡的!龍王爺是神,有本事著呢!”
那一天,上學、放學的時候,我們沒有聊天、玩耍,都盯著路上,甚至路邊的小河溝都仔細瞅了,也沒有撿到一分錢?!褒埻鯛敳还茉蹅兊氖铝?,還是再想辦法吧!”樊小義沮喪地說。楊軍華又急得哭了,還說:“李老師看我的眼神都變了,我都不敢去上學了。”其實,李老師并沒有對他做過什么,但是欠著錢上課總感覺如芒在背。
好運終于來了,不過并不是龍王爺想起我們祈求的事了,而是學校讓我們購買輔導教材,兩本三塊錢。這次與寒假作業(yè)不同的是,學校讓我們先把教材帶回家,然后再交錢。這樣的機會是絕對不能放過的,于是,我們一致決定:回家后,給爸媽說教材是四塊錢。劉桂芝,還是比較開明的,直接就給四塊錢,其他人的父母也都是這樣,好在都沒有什么疑問。我們交過教材費之后,也還了賬,心里踏實多了。但想起父母給的一毛、兩毛、五毛的教材錢,心里感覺又不太舒服。很奇怪,從那之后我們仿佛長大了一點,再也沒有在李老師的小賣店賒過賬。
還完賬,樊小義剩下的錢最多,除了買幾塊牛軋?zhí)侵?,還買了其他好玩的東西。這些東西都是李老師剛進的貨,比如貼畫、版畫、軍棋、還有明信片。貼畫一毛錢一張,一張有好幾個畫面,那時候?qū)W校最流行的就是西游記,至于貼畫上的“人物”,確切地說,我們也是聽別人說的,并沒有看過電視。有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太上老君、玉皇大帝、還有女兒國國王、蜘蛛精、如來佛祖等等,樊小義都很喜歡。書本上、書包上,連他家的主席像西邊貼地都有。版畫也是一毛錢,但是沒有粘性,不過紙張比貼畫大的多,可以一張一張地剪掉,這用來玩耍也不錯。我記得軍棋是兩毛錢一張,軍棋也是一整張的,需要剪掉,還有一張棋盤紙。我們連字都認不全,買它純正是出于好奇。至于明信片就像年前的賀年卡那樣,我們都很喜歡,價格也便宜。年前,在學校流行過一陣賀年卡,我們也不知道這東西怎么這么有吸引力。賀年卡背面幾乎都相同,印的是誰祝誰新年快樂,還有一些空白處,可以寫上自己的其他祝福語。但正面就很精彩,有西游記里的師徒取經(jīng)照、大力水手照等等,還有明星照,比如楊鈺瑩、毛阿敏、周慧敏、酒井法子等等,但最流行的是那些關于軍事和警察題材的賀年卡,敬禮的女兵、牽著警犬的警察、穿軍裝的兒童、手持槍械的女警察,看著這些賀年卡,樊小義說:“我以后要當兵!”其實,那時候的我們都是這么想的,包括程麗珍。買過之后,就開始相互送,你送我一張,我送你一張。但是,男女生之間從來不送,同學關系似乎變得不怎么純潔了!相互送就是相互交換,相互交換就是為了收集。也有的同學自豪地展示收了多少賀年卡,其實是他只要主動送的多,收到的自然也就多。明信片這東西,只買著玩,但從來沒有寄出去過,當然那個時候也不知道明信片可以當信郵出去。不過,這些明信片能不能真寄出去,我現(xiàn)在也是懷疑的。明信片與賀年卡內(nèi)容幾乎相同,只是在背面少了“新年快樂”這幾個字,跟信封有點相似,而正面,增加了一些風景照,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