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吧_好看的小说免费阅读_红袖添香 - 阅文集团旗下网站

首頁 現實

那群孩子已當爹

第七章 偉大發明

那群孩子已當爹 北極什么星 1240 2019-12-02 22:39:55

  冬天來了,天亮得晚了,也黑得早了。天不亮,雞還沒有叫,學生們還得照常上學。這個時候,多數大人們還沒有起床,只有像豆腐楊這樣的“個體戶”才起床磨豆腐。樊小義起得很早,但是他不敢一個人去上學,他要叫上我、楊軍華、樊鵬程、張大成以及程麗珍才敢一起去。因為學校建在野外,據說那塊地原來是片老墳場,在上學的路上也有幾座土墳。所以,我們都是幾個人一塊才敢去學校。樊小義在我家大門前喊我的名字,聲音很大,半個村都能聽到。樊小義依舊是穿著藍色的棉褲,帶有碎花的棉襖,還戴著“火車頭”棉帽子,依舊是穿著從供銷社買的那雙單布鞋,我問他冷不冷,他說:“不冷,穿了兩層襪子呢。”不一會,楊軍華、樊鵬程、張大成和程麗珍也到了我家門口,整個小學期間都是這樣。程麗珍是我們村唯一的女學生,膽子特別小,要是哪一天起床晚了,即使天亮了也不敢一個人去上學。如果大霧彌漫,即使是我們一群人,她也會感到害怕,這個時候,樊小義就會帶領我們唱歌。我也不知道他在唱什么,那個時候,我們那里還沒有通電,當然也沒有電視機,跟誰學呢,只能自己瞎編唄。到了學校,班級里黑乎乎的,什么都看不見。“啊”的一聲,突然出現了一個尖銳聲音,我們都會嚇得魂飛魄散,程麗珍被嚇哭了。“缺德的玩意兒”,樊小義大罵。很多事都是他出頭,畢竟他比我們要大一歲,在這個班級,起碼他算是“老江湖”了。幾個搞惡作劇的學生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冒了出來,又“嘿嘿”地跑了。

  樊小義劃著火柴,點亮煤油燈,緊接著,第二盞燈、第三盞燈、第四盞燈、第五盞燈、第六盞燈都亮了,教室越來越來越亮了,煤油燈冒出的黑煙也越來越濃了,熏黑了墻壁;散發的味道也越來越重了,實在讓人惡心。大約二十分鐘后,每個課桌上都有兩盞燈,李老師也來了,語文早讀開始了。老師也不點名,我們也沒有班長,更沒有什么課代表,只有連續幾天不上課的學生,老師才會讓同村的同學去問問怎么回事。所以,來還是不來,幾乎全靠自覺。早讀課就是“讀”,老師幾乎不講課,當然也沒法講,因為教室里即使有幾十盞煤油燈,也看不到黑板。課本上有漢字、有拼音,漢字我們是不認識的,所有的學生都是靠著記憶背誦。

  “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熱愛中國共產黨。”

  “房前花果香,屋后樹成行。”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老師沒有教我們普通話,有時候,我們會按照老師的要求,統一去背誦某一篇文章,我們還把每個漢字的讀音都拉得特別長,就像樊小義唱歌那樣,全班同學整齊劃一,方言加上唱歌似的方式去讀一篇文章,也算是一章獨特的交響樂。有時候,校長聽不下去了,會走進教室說:“好好背書,不要‘拖秧子’!”并告誡李老師,教學要標準一些!校長說的“拖樣子”是土話,就是不讓我們背誦時再拉長音。舉個例子說,“種瓜得瓜”不是讀作“種ong瓜ua得e瓜ua”,要斬釘截鐵、字正腔圓。校長走后,我們一陣轟笑,他那種方式哪有我們這種讀法好聽!

  不得不承認,那時候的冬天要比現在冷。像那些家里買不起筆的同學,衣服也就只能湊合穿了,他們衣服穿得都很單薄,有時候他們穿得衣服很明顯會大幾圈,那是撿親戚或者長輩的衣服。我們邊讀書邊跺腳,有的感覺冷得很,就扯開嗓子讀。如果感覺手冷了,就在煤油燈上烤烤,頓時就感覺暖和多了,但手也變得黑乎乎的。課間休息的時候,我們在校園里撿一些廢紙和樹枝,點燃取暖,一個個都往前湊,笑聲一片。這里沒有課間活動,沒有什么游戲之類的可供取暖的方式。老師看到學生們點火取暖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有時候看到火實在太大了就吼幾聲,同學們趕快將沒有點燃的樹枝抽出來,再點燃一堆,或者將已經點燃的直接扔到廁所小便池里。

  這種原始的取暖方式倒是沒有發生過意外,但是樊小義卻惹了禍。那是快過年的時候,快要放寒假了。樊小義的前排有一個同學剛穿了一件新衣服,這個同學讀起書來左搖右擺、前搖后晃,樊小義突然感覺眼前一亮,一股焦糊味迎面撲來,壞事!他的煤油燈把那位同學的衣服后背燒了。樊小義沒有一點滅火常識,趕快對著那個同學的后背吹,使勁吹,面積越來越大、焦糊味越來越嗆人,繼而擴散到全班。有的學生開始四處尋找氣味的來源,而一些認真的同學還在背誦著文章。那位同學,穿得還厚一點,棉衣被燒著竟然還沒有發覺。而老師站在講臺上,視線相對還是很好的,經驗也豐富,立馬跑到那位同學跟前,二話沒說,幫忙拉開拉鏈脫掉衣服,扔到地上,在上面狂踩。那位同學看到衣服新買的衣服被燒了,感覺十分委屈,“哇哇”地哭了。樊小義第一次遇到這樣的情景,嚇得也哭了,邊哭邊說:“我讓俺娘給你買一個。”

  其實,樊小義心里應該清楚,他自己都沒有新衣服穿,家里幾乎賠不起。李老師安慰他們兩個說:“這是意外,不算什么大事,你們上午叫家長來學校商量一下怎么辦。”李老師撿起地上的衣服,確認火已經滅了,然后遞給那個同學,說:“穿上吧,天還是挺冷的。”

  放學之后,樊小義把這事告訴了母親,他母親竟然沒有揍他,說燒了人家的衣服就要賠人家。他母親在衣柜里翻了翻,又到豆腐楊和木匠程家借了一點,算是湊了五十塊錢。吃過飯之后,劉桂芝來到了學校。李老師說:“樊小義燒得是村支書大孫子的衣服。”村支書與李老師是同村的,與樊小義不是一個村的,相對來說關系恐怕又遠了一些。劉桂芝也挺意外,這孩子燒得竟然是村支書的孫子的衣服,頓時感覺緊張了,五十塊錢恐怕解決不了問題了。也許所有人都認為黃世仁會逼死楊白勞會再次上演,但事情也許超出了大家的預料,村支書也沒有大家想象地那么壞,起碼在那個時候并不是所有的干部都會仗勢欺人,也不是所有的有錢人都會得理不饒人,所有的事情也并不是靠錢去解決。起碼那個時候那種淳樸、那種人情依然還在!李老師說:“支書有事不來了,讓我轉達一下說不讓你家賠錢了。”劉桂芝釋懷了,好人還是多啊,轉過頭對樊小義說:“你這孩子以后要小心一點,還不趕快學習去。”

  這件事情還沒有結束,怎么避免再燒別人的衣服呢?劉桂芝畢竟是上過學的女人,心靈手巧。劉桂芝從手電筒得到了靈感,買了一個小燈泡和一節一號干電池,又截了一段鐵條,將鐵條綁在燈泡的螺旋線上,燈泡壓著干電池正極,鐵條的另一端連著干電池的負極。燈泡亮了!再用不透明的紙卷成喇叭狀,套在燈泡上,夜讀燈就這樣做好了。那個時候,城里肯定有賣夜讀燈的,但是我們都沒有見過。樊小義第一次帶這樣的燈去學校的時候,大家都很好奇,他那種自豪、自負還有囂張在臉上表現地特別明顯,說:“我的燈比你們的煤油燈要亮,還沒有味兒!”說這些話的時候,聲音還特別大,仿佛讓大家都能聽到。同學們紛紛湊過來過來參觀,個個驚嘆不已。確實亮,確實沒味兒!他們把這項“偉大發明”告訴了家長,不久之后,大多數同學都帶了這樣的燈上學。晨讀用的煤油燈就這樣被革命了!

  

按 “鍵盤左鍵←” 返回上一章  按 “鍵盤右鍵→” 進入下一章  按 “空格鍵” 向下滾動
目錄
目錄
設置
設置
書架
加入書架
書頁
返回書頁
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