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回家
楊澤明這些天很高興。
兒子生了場重感冒,發燒四十一度,這狠狠地嚇了楊澤明一跳。
只是這場感冒后,兒子性格突然變了,以前,兒子總想著玩,一場感冒后,卻總想著學習。
不愧是自己的兒子,就是愛學習,這讓楊澤明很是欣慰。
以前,楊澤明總是勸自己兒子多復習功課,預習后面的課文?,F在,楊澤明卻總是勸兒子別光看書,還是要出去和小朋友們多玩玩,看書時間太長了,看壞了眼睛也不是什么好事。
不過兒子的學習速度未免太嚇人,才幾天工夫,小學的語文數學就學了七七八八,難道自家兒子是天才?
楊澤明只相信勤奮,不大相信有什么天才,最多,有些人聰明些,有些人反應稍微遲鈍些。
現在他覺得或許還真有天才。
面對周圍同事的夸獎,楊澤明謙虛之余,也不禁暗暗自得。
麻煩也有,兒子已經不滿足小學的功課了,前兩天又讓自己去借初中課本。尤其是化學物理英語,連小學知識也只是初步掌握,現在就學初中知識,楊澤明覺得兒子有些飄了。
兒子學習速度快,這是肯定的,妻子也很高興。人都有虛榮心,別人夸自家孩子,做父母的又有幾個不自豪?
不過妻子覺得兒子應該跳級,這卻不好。
楊澤明不贊同學生讀書跳級。他覺得讀書就該腳踏實地,一步步走上去,基礎不牢,地動山搖。
孩子還太小,這時候跳到高年級去學習,怕是會有些吃力。
教育是個系統工程,跳到高年級或許能有更大學習空間,可高年級的學生年紀必然比兒子大,語言表達思維方式都不一樣,要是表現稍微沒達到期望值,那對所有人來說,也不是什么好事。
還好,妻子只是突然有這么個想法,問了問兒子,兒子也不想跳級,這就很好。只是兒子不想跳級,想快樂成長,又想先學學后面的課程,這給楊澤明添了不少麻煩。
跟同事說自己八歲的兒子想自學中學物理化學?
這是炫耀呢?炫耀呢?還是炫耀呢?
為此,楊澤明很是苦惱。
再苦惱,他也硬得頭皮幫兒子借。
不光借中學教材,還在晚上幫兒子學那些知識。
物理化學方面,兒子理解力不錯,粗淺的知識楊澤明只是說說,兒子就能理解,就是英語有些麻煩。
楊澤明當年讀大學時,外語學的是俄語,從大學畢業到現在,他一直沒接觸過英語,現在兒子要學習英語,楊澤明也不得不跟著兒子一起學。
白天,楊澤明要忙活通訊站的建設,晚上,他要跟兒子一起學英語語法,學那些單詞,完后又要教力、密度、壓強、簡單機械、電學,讓兒子死記硬背元素周期表,記些化學反應……
每天都很忙,忙到他連找聶萬章下棋的時間都沒有。
楊澤明也發現了,兒子學小學課程還很輕松,可一到中學知識點,兒子就學的比較吃力了。
年齡還是太小啊。
這更打消了讓兒子跳級的念頭。
這些天楊澤明不光教兒子物理化學,他同時還要輔導兒子旁邊跟著兩個小孩,聶萬章的兒子聶彪,余勝利的女兒余曉燕都在一旁自學,當兒子做習題時,楊澤明就會指導下兩個小孩的作業。
不得不說,兩個小孩都是聰明人,雖然沒自家老二那么聰慧。
聶萬章那個大老粗這些天又拿老婆出氣了,楊澤明不得不過去勸說,他很理解聶萬章,人家都說孩子是自家的好,可自家的孩子光想著玩,對比下鄰居,想不生氣都難,聶萬章又沒什么文化,他除了罵老婆,動手打老婆,還能有什么辦法?就一個兒子,萬一抽壞了,最后還是自己心疼。
余勝利看自家老二眼神越來越不對了,前些天他還開玩笑說反正楊家光光頭多,他覺得老二給余家當上門女婿很不錯,雖然自己很喜歡曉燕那個丫頭,可上門女婿未免太過分。
當然,余老甘是在開玩笑,楊澤明聽了也就哈哈笑笑。
孩子還小,以后的事誰知道?順其自然吧。
妻子這幾天又有些抱怨了,自己白天看不到人影,晚上回家又總是跟孩子們在一起,輔導他們學習。家要搬到通訊站了,整理家里東西全壓到妻子瘦弱的肩上,可臨近春節,晚上政治學習更加頻繁,她還要織毛衣,當然會抱怨。
只是那也只是抱怨,真要不管孩子學習,怕是妻子更為不滿。
楊澤明也只好晚上抽空幫著妻子一起收拾東西。
其實楊澤明晚上也沒太多時間,最近南疆局勢越來越嚴重,北方壓力很大,軍隊已經進入戒備狀態,通訊站的建成也要加快,作為通訊站未來領導,他每天忙得腳不沾地,就算休息也時不時有各種突發任務找上門來。
一九七九年的春節與往年不同。
十二年前,為了抓革命促生產,破除舊風俗,中央發布了春節不放假的通知,從那時候起,每年春節講究的是“三十不停戰,初一接著干”,周末還有義務勞動呢,春節?每家每戶貼個春聯就算過節了。
這一年風向變了,全國大報在春節前刊登了《春節為什么不放假》《讓農民過個安定年》的讀者來信,上面有了風聲,下面當然聽鑼聽聲,聽話聽音,政治敏感性強得很,不少地方都確定今年春節要放假,趕上今年春節是星期天,有的地方將星期天休息挪到星期六,于是除夕初一連放兩天假。
邊疆也放春節假,只是北方鄰居在邊境線陳兵百萬,坦克上千,巨大的壓力讓領導有些不寒而栗。這年雖然春節放了一天假,可并沒說調休,就算放假機關也要留下足夠的值班干部,時刻提防北方會不會有異動。沒有值班的,算是能過上一天完整的春節假。
春節這一天清晨八點,兩輛解放卡車開進了家屬院,這天楊澤明家和聶萬章家全要搬到城外廢棄的小東門機場那里。
通訊站已經在三天前正式成立,成立當天邊疆軍區首長與地方領導齊聚通訊站,通過國內自己的衛星,跟首都首長進行了實時通話。
有了通訊站,北方有什么動靜,可以第一時間跟最高層進行匯報,不必再像當年一層一層傳遞上去,等上級命令下達,黃花菜都涼了。
一輛BJ212吉普在雪地里疾馳。
小小的吉普,后座擠了四個人。
聶彪媽抱著聶彪坐在右后座,楊宕勇牽著余曉燕座另一邊,至于前面,母親抱著很是興奮的楊宕迪坐在副駕駛座上。
楊宕勇一手牽著余曉燕,另一只手拉著邊拉手,側著臉貪婪地看著外面。
離開家屬院,車子沒走多遠就看到一棟四層建筑,上書“天山百貨大樓”,馬路在那里拐了個“幾”字形,沿街房屋突然消失,馬路兩旁空蕩蕩除了雪,什么也沒有,北邊隔了一條山溝,可以看到遠處山梁上有紅磚圍城的院落,楊宕勇記得那邊是迪城步校所在地,通訊站下山谷里有個靶場,那邊的學員常常去靶場實彈射擊。
小時候楊宕勇覺得步校與通訊站之間距離很遠,長大才知道,那完全是因為自己當時腿太短……
又開了一段距離,邊上出現一所小學,甜蜜路小學,那是他度過了四年多的地方,小學校門緊閉,透過鐵門,可以看到里面成排的土坯房,最外面那個沒窗戶的,木頭門緊閉顯得特別舊的房子,楊宕勇記得那是學校放體育用品的倉庫。
之所以記得,是因為他記得小學四年級開學才一個多月,有天上午正在上課時,突然發生了地震,后來報出來震級四點一,可當時坐在教室里的學生們卻真實的感受到什么叫地動山搖,等地震波過去了,學生們才驚嚇過度跑出教室,出來后老師一點名,卻見楊宕勇班里個子最高的女生沒出來,老師再進教室找,發現她癱在課桌底下。
后來老師說,那個同學有心臟病,地震來了把她嚇得病發了。
那場地震不光嚇得班里女生住院,中午放學時,楊宕勇看見大門正對的體育器材倉庫被震塌。
還好當時倉庫里沒人。
那么大的驚嚇,印象不能不深刻。
那間被震塌的倉庫,現在還靜靜坐落在原地,再過幾年,它一定會塌。
吉普速度很快,小學一閃而過。楊宕勇有些遺憾砸吧砸吧嘴,左邊沒什么看頭了,記得前面除了一家廢品收購站,就是一間店面不大的文具店,小學用到的毛筆都是那里買的。
楊宕勇前傾身子,透過前車窗望向馬路右手邊,很快,前面出現一座兩層建筑。
迪城十三中。
當年小考初楊宕勇離重點中學差了兩分,只好跟大多數同學一起進了這所中學。
不比二十世紀初就建起的迪城一中,十三中七十年代才成立,學校教學質量嘛,也就那樣,你不能對普通中學抱有太多期望。
楊宕勇就不記得他們班有過什么特級老師,不過老師脾氣蠻大的,他好幾次因為不寫作業、上課遲到、老師講課時在下面跟同桌咬耳朵,被老師趕出課堂在外面罰站。
楊宕勇有些自嘲,那時候自己實在不是什么好學生。
那么不用心讀書,也不知當年是怎么考上高中的,要知道當年高中可不是義務教育,初中升高中,能考上比例并不高。
連班上永遠墊底的亞歷山大都考上了高中,雖然他那成績因為民族關系,錄取時降分降得很厲害——別人三百六,他被錄取的成績是兩百多……
這么說當年的老師還是很有教學能力?
那種老師水平不高的錯覺是如何形成的?
吉普繼續往前行駛,前面就是一座座圍墻圍起來的工地了。
楊宕勇目不轉睛看著那些工地,那是正在建設的第二十三醫院,醫院是軍隊的,當年哥哥突發闌尾炎,就在那里割的闌尾,下一個工地是干休所,干休所好像是初中時才建好,前面幾年里面全是草,是自己跟通訊站里一群孩子捉螞蚱的好去處……
再往前?
到通訊站了!
吉普從崗亭前駛入,路上的積雪全被掃除,駛過浴室、鍋爐房、籃球場,車子右轉,左邊的平房是警衛排駐地,再左轉,右手邊一排東西走向兩層建筑,吉普從東邊繞過,右轉駛到那排建筑南邊。
楊宕勇突然覺得身子有些發抖,心跳無端加速,渾身肌肉緊縮,口有些發干。
這排樓一共六戶,車子在西邊第二戶門前停了下來。
楊宕勇打開車門跳下車,只覺膝蓋一軟,差點摔倒。
轉頭望著曾經熟悉的建筑,在心底,他默默的說了句:“我又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