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解過其他學科的知識嗎?通識教育。
這個題目的關鍵詞可能就是通識吧,簡單來說就是博學。人不可能做到真正的全才,但是可以做到相對的博學。
現階段了解和學習過的學科只要是人文類,徜徉在前人知識的海洋里,能夠很肆意地游蕩,思緒可以一直飄蕩開來。自然類的了解的相對而言少一些,很多網上不明覺厲的東西,都是高中初中課本上就出現過的知識點。
其實高考前的時候,真的是博學,可以說每個學科都有涉獵,大學更多的是培養學習習慣的地方。通識的話,我感覺高中時打的基礎足夠了,高中以后的學習生涯里面,學習更有深度的知識才是重點,只有了解的相對深入,才能知道自己的定位。有的人選擇做科研,雖然枯燥,但是卻樂在其中,這類人應該就是對自己的定位有著深刻的了解。
我對于學習的了解遠遠不夠,多年之前一直止步于文科理科,直到后來步入社會,才知道什么叫降維打擊。有的時候同專業的碾壓是沒有實際效果的,只有跨專業的摩擦,才會吸引大眾的眼光。
社會上很多時候都是這樣,那么多跨界的人,而且因為對原本職業行業的深入度足夠,所以后來的非專業領域里面照樣游刃有余。往大了說就有點說不好了,但是往小了說,我因為本身專業的緣故,現階段依然可以在軟件方面有長足的進步,因為之前專業里面對于工具應用的如門,現在對于這個新進的領域依然可以有很好的發展。雖說不是多大的成功,但是已經達到了自己的期望。
通識教育,也就是一般教育,很多大學生入學之后就開始學習相關的課程,只有研究所和博士才是領域深入研究者,對于人性的理解,對于社會的感悟還有對于自身認識和定位,都是通識教育的目的,每個國家每個民族的通識教育都是有差異的,民族文化和民族傳統,更多的是本民族質樸的精神影響,不管是為了矯正狹隘,謙遜自省,慎思明辨等等,都是一些好的生活方式,每個人都應該全面了解這些思想,自己才能不至于閉門造車。
今天出門送貨,送到了只有才發現落下了東西,到了之后又發現有個東西兩家送岔了,然后騎車跑了一趟,送完急急忙忙回來,主要是因為今晚下雨了。
古都的雨總是如此,隔街隔巷地下,我在邊緣兜兜轉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