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上省里(1)
三天以后,林業局以市政府的名義,給省里打的《建設江城最大苗圃的規劃報告》出來了。市高官李清水做了“一定要把這個苗圃基地建設好”的批示。市長左成林批示,“請金副市長帶隊到省有關部門報告。”
臨上省里之前,左成林,金永正和王大江在李清水的辦公室商量群升苗圃的事。
左成林說:“這回上省里,你王大江唱主角。群升林場給你們靠山屯中心村了。建江城最大的苗圃基地也是你提出來的。所以省里能給你們多少錢,那可就看你的了。”
王大江說:“這個擔子可是太重了。”
李清水說:“一會兒我給周高官打電話,你先給他通通氣。”
王大江說:“行,我就賴皮賴臉的造吧。”
李清水給周鴻義打電話。電話通了。“周高官,我是江城的李清水。”
周鴻義說:“你好李書記。”
李清水說:“有這么個事。現在我們在靠山屯進行中心村改革試點。其他方面進展都挺順利,就是在資金上遇到些困難。我們有些想法,是王大江提出來的。他和金市長準備上省里找你,請你幫忙給解決。”
周鴻義說:“這王大江又整什么新鮮事了?”
李清水說:“他正在我的辦公室,讓他跟你說吧。”李清水拿著電話聽筒遞給王大江,王大江接過話筒,跟周鴻義說:“高官,不好意思給您添麻煩了。”
周鴻義問:“你們現在進行中心村改革試點呢?”
王大江說:“是的。方案都發下去了。工作組分別到那三個大隊去選村委會了。對那幾個大隊的審計工作也開展了。頭林要養一千頭牛,大洼丹種五千畝水稻。今年秋后就在大道兩旁挖樹坑,準備種沙果。錢市里給解決一部分,我們又貸了一千萬。那兩個大隊基本可以了。現在就是群升。我提出來把群升林場歸我們中心村,市里和郊區都同意了。我們想在林場伐點木頭賣。倒出來的林地,我們要干一個江城最大的苗圃基地,也是咱們省東部地區最大的苗圃基地。”
周鴻義說:“你這個想法好。你看看你們買的樹苗要花多少錢?這個想法長遠。有眼光。”
王大江說:“那我們明天早上九點到您那。”
周鴻義說:“不是都有報告嗎?”
王大江說:“有報告,還有規劃。”
周鴻義說:“那行,你們來吧。我把財政廳和林業廳的領導叫來,咱們一起研究。”
王大江說:“謝謝周高官。對了,我給你拿點粘豆包吧?”
周鴻義說:“你拿四筐來。給高官一個,給財政廳長和林業廳長一人一個,我留一個。”
王大江說:“好了。我下午就回屯子里去拿。”
放下電話,王大江跟幾位領導說:“周高官說了,他支持咱們干一個東部最大的苗圃基地。他明天把財政廳長和林業廳長都找去。一起商量怎么辦。”
李清水說:“要是把財政廳長和林業廳長都找去,那這個事就成了。只是錢給多給少的事了。”
王大江說:“少了五百萬我就不走了。要不給錢要不給采伐指標。”
大伙都笑了。
金永正問:“怎么地還要給省里拿粘豆包?”
王大江說:“周高官愛吃。拿吧,就當給我們宣傳了。”
第二天上午九點,王大江他們準時到了省政府。在警衛室,金永正給周鴻義打了個電話,周鴻義派秘書下來接他們。金永正和林業局長,還有財政局副局長走在前邊,王大江拎著四筐粘豆包走在后邊。
進了辦公室,周鴻義一看金永正的大肚子就說,“老金,你得減減肥了。”
金永正拍了拍肚皮說:“這多有派呀。”
王大江放下手里的粘豆包,先給周鴻義敬了一個軍禮,“周高官好!”
周鴻義握著王大江的手說:“我看了你們的簡報。水稻種的不錯。”
王大江說:“現在水稻長勢可好了。”
周鴻義把財政廳長和林業廳長介紹給江城的同志。他對王大江說:“給我留兩個,我給高官拿過去一個。這兩個給兩位廳長。”
王大江把兩筐粘豆包分別拿給兩位廳長,他說:“我們靠山屯產的,一年能掙好幾萬哪。”
周鴻義說:“他們靠山屯的粘豆包已經形成產業了。江城大商店里都賣他們的粘豆包。”
財政廳長說:“會掙錢。”
周鴻義說:“我看咱們抓緊吧。老金你先說吧。”
金永正說:“具體的都有報告和規劃,我就不詳細說了。總的想法就是要干一個東部最大的苗圃基地。具體的還是讓王大江說吧。”
周鴻義說:“王大江是他們江城靠山屯大隊的書記。當年下鄉插隊到了靠山屯,他就下決心一輩子扎根農村了。當兵當到副營長轉業回來就回靠山屯了,沒留江城。當年分田到戶,在咱們省是第一個。當時把他的黨籍都開除了。靠山屯是江城和咱們省農村的一面改革的旗幟。王大江是那個扛旗的人。現在他們靠山屯一年收入二三百萬。每戶分配一千多元。現在他們除了大隊干部,社員都開工資。一個月最少四十塊錢。”
財政廳長說:“那可了不得。”
周鴻義說:“我說這些就是告訴你們,王大江是個干事的人。我在江城臨走的時候,兩次找他,想把他調到市農委當副主任。這小子說啥也不去。他跟我說,這輩子就呆在靠山屯了。”
林業廳長說:“現在這樣的干部可太少了。”
周鴻義說:“大江,你說說這個苗圃基地的來龍去脈吧。”
王大江說:“這個事起源得從周高官說起。當年他提出來讓我們靠山屯當中心村。正好要進行村鎮改革。要取消大隊,成立村委會。當時周高官就提出把群升,頭林,大洼丹三個大隊劃歸靠山屯,成立靠山屯中心村。這次市里拿出來改革方案。我就提出來,群升發展林果業和養羊。頭林發展養殖業,養牛。大洼丹種植水稻。然后從靠山屯到大洼丹幾十里地,沿著大道種上沙果,形成一個果樹飄香的走廊。種水稻,種果樹,養牛這些市里給解決一部分,我們又貸了一千萬。那兩個大隊的問題解決了。可是群升的事得省里定,一是把群升林場劃歸靠山屯的問題。再一個是采伐木材的指標,倒出地方好建苗圃。主要是賣木材整點錢,好把苗圃干起來。”
林業廳長說:“把林場從公社往下劃,劃到村子里,好像夠嗆。”
周鴻義說:“老秦,你不知道,他們靠山屯改造荒山可下了大功夫,一個大隊能拿出二百萬改造荒山,你說你把林場交給他們有啥不放心的。”
王大江說:“我們的花果山計劃,是把我們大隊的五座荒山改造成花果山。我們種了十三萬棵果樹,三年后我們的果樹結果了,年收入能達到三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