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扎扎實實的第二步
十五號晚上,李文峰在市里,在煤場食堂安排了五桌。楊洪志和八師的政委,后勤部長都來了。他們一是來參加婚禮,再一個是來看看他們的兵。韓樹國也參加了。
十六號在魚館安排了兩撥,十五桌。屯子里每家只來一個人。
周書記,楊書記都來了。楊洪志也來了。可是公社一個人都沒來。趙鐵錘上省里學習去了。姜洪濤有病了。
一個婚宴來了這么些大領導,真給李文峰臉上增光。也給靠山屯添了光彩。
在大隊部里,大隊的干部向領導們匯報工作。
周鴻義說:“王大江,你剛才的講話挺好。你把李文峰的婚禮上升了高度。這是對的。一定要給年輕人一個方向。得讓他們看到希望。”
楊永純說:“這個榜樣樹得好。”
周鴻義說:“我聽說你們從遼寧請來了種水稻的高手?”
王大江說:“我看你們工作太忙了,就沒敢說這個事。李文峰他爸他媽他哥他姐都想上靠山屯來種水稻。加上我請來的王六福兩口子,請領導接見接見唄。”
周鴻義說:“行啊。應該。”
王大江跟劉闖說:“你去把王六福他們兩口子,還有李文峰的家里人都找來。”
劉闖騎著摩托去了。
周鴻義說:“我看簡報說,你們成立了兩委?”
王大江說:“這些年凈我一個人說了算了。我突然覺得這不是好事。這樣容易出事。權威是有了,一言堂就來了。長此下去就一個人說了算了,就一手遮天了。我們黨歷來都是講民主的。這個光榮傳統不能丟。”
周鴻義說:“大江,你說得對。這一把手說了算,一手遮天容易出事。你們好好搞。要及時報道。等有了成熟經驗,市里來總結推廣。”
他又側過身跟高紅霞說:“聽說你的病治好了,而且又找到對象了。”
王大江說:“是原來我們同學那個團的副團長。張羅完李文峰的,就該我們大隊長的了。”
楊永純說:“這在邊防團太遠了點。”
王大江說:“我們營長幫了大忙。杜副團長調回來了,調到分區作訓科了。當然也有周書記的功勞。”
周鴻義說:“我知道。老邊防了。應該回來了。”
王大江說:“人家杜副團長不想在市里呆,非要上我們靠山屯來。房址都選好了。開春我們就給大隊長蓋新房。”
人都來了,王大江把王六福,孟繁麗還有李文峰的爸爸媽媽,哥哥姐姐介紹給幾位領導。
周鴻義說:“王六福,你跟王大江的感情可真不淺哪。”
王六福說:“當年我哥在我們那種水稻,打魚,我們處的可好了。”
楊永純說:“王大江你種過水稻啊?”
王大江說:“當兵在東溝小寺山我們師農場種過。”
楊永純說:“那我就代表郊區歡迎你們。”
周鴻義說:“那我就沒的說了,我代表江城歡迎你們。你們來了,有什么困難,大隊解決不了的,就去找我。”
李文峰的姐姐說:“我們這一來就是三家,住房是大問題。”
王大江說:“這個我們大隊解決。不管是買還是租,還是蓋,保證你們有房住。”
高紅霞說:“不行先給他們蓋。我們以后再說。”
王大江說:“使使勁,不行就都蓋新房。將來這些房子都算水稻公司的財產。”
王六福說:“大哥,我們就住在現在的房子挺好的。”
王大江說:“行。你們以后再說。”他轉身問李文峰的父親,“大叔,你們想好了?你們三家都來?”
李文峰的父親說:“我們三家要是能承包一百畝地,一年下來,怎么也能掙萬八千塊錢。”
周鴻義聽了感興趣了。他說:“大叔,你給我們算算賬。”
李文峰的父親叫李生財,母親叫鄧菜花,哥哥叫李文山,姐姐叫李文鳳。
李生財說:“一畝地按照產六百斤算。一百畝就是六萬斤,刨去兩萬斤費用,剩下四萬斤,每斤按兩毛錢算就是八千塊。”
王六福說:“就咱們這塊的地,我保證一畝打八百斤。”
楊永純說:“這可有帳算了。大江,有這些種水稻的高手,你們的水稻公司一定能干起來。”
周鴻義說:“王大江,你們靠山屯改革的第二步邁得挺扎實。一畝地打八百斤,兩千畝就是一百六十萬斤。一斤按一毛五分錢算,那就是二十四萬。你們這一步步伐大,但是特別扎實。三四年以后,你們的果樹下果了,那又是大買賣。”
王大江說:“三年以內,我把劉闖派出去,上市里拉起一支建筑隊伍,進軍房地產市場。我們掙到一千萬,就回來建設新農村。把老房子全扒了,按照現在給大隊長蓋的房子看齊,全整成紅磚鐵皮房。在山下蓋個養老院。”
周鴻義說:“好。對了,我聽說你們要蓋個小學?”
王大江說:“我兒子今年就得上小學了。我把我老娘還有我姐都動員起來,給我管孩子。我行,家里有房子,還有人管。可屯子里的社員咋整?下決心了,蓋個小學。市里六小幫忙我們。出桌椅板凳,出師資。”
周鴻義對王六福和李生財他們說:“感謝你們到靠山屯來,今年年底水稻豐收了,我來給你們慶功。”
送走王六福他們,周鴻義跟楊永純說:“我看咱們現在就可以討論一下中心村的問題了。據說,明年或者后年就要取消人民公社了,大隊也沒有了。要成立鄉鎮和村。像靠山屯這樣的村,將來就得成為中心村。要把附近的窮村帶起來。”
楊永純說:“王大江,你就把地連著山連著地的群升,頭林,大洼丹三個大隊整一塊就行。”
王大江說:“這可太大了,這都要到依蘭了。”
楊永純說:“群升是山區,沒有多少地,頭林最窮,大洼丹靠江邊是一大片平原。你發展的空間老大了。”
王大江說:“這得領導大力支持,真要是這么干,那得好好規劃一下。我的初步想法是,從我們這開始,一直到大洼丹,幾十里都讓它果樹飄香。來一個沙果走廊。群升發展林業和果業,頭林種大苞米,青貯飼料,發展養牛養羊。大洼丹種水稻。”
周鴻義說:“看來你王大江是早有想法呀。要不能說的頭頭是道。大江,你們就把改革的第二步還放在土地上。踏踏實實的走好第二步,把靠山屯和靠山屯跟前的村屯都帶動起來,都富起來了,你就可以進軍房地產市場了。那是你們靠山屯改革的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