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江嵐生了一個女兒
大江和小蘭從林場剛到家,張云燕就告訴他們倆,“楊師長來電話了,江嵐生了。生了一個閨女。”
王大江聽了這個樂,“我有兒媳婦了。”
高紅霞跟小蘭說:“我那攢了六十多個雞蛋,再拿兩只老母雞,行不?”
王大江說:“意思到了就行了。咱們今年受災他們都知道。不會挑咱們的。”
小蘭說:“我那也有六十多個。”
高紅霞說:“咱倆湊夠一百個就行了,剩下的留著給小軍吃。”
江嵐已經出院了,在家坐月子。大江和小蘭挎著一籃子雞蛋,拎著兩只老母雞來了。
進屋,王大江就跑到孩子跟前,左一遍右一遍的看孩子,他說:“我這兒媳婦挺好看的。”
李小蘭說:“你別沒正形。”
正趕上今天是禮拜天,楊洪志在家,江老爺子和薛萍來了,楊洪志的媽媽吳夢君早就在這等著呢。誰也沒想到楊勛也來了。現在楊勛已經是沈陽軍區副司令了,這么大的官來了,把楊洪志嚇了一跳,他說:“爸,你來干什么?把我們都嚇著了。”
楊勛說:“我兒媳婦生孩子,我們老楊家添后,我怎么不能來?再說我得見見我的親家和親家母啊。”
這下子可熱鬧了。
王大江見到楊勛先給他敬了一個軍禮,“好!”
小蘭過來抱住吳夢君喊了一聲“媽!”
楊勛對王大江說:“聽說你小子干的不錯?”
王大江說:“第一年就給我來了一個下馬威,我們大隊遭災了。幾乎是顆粒無收。”
楊勛問:“怎么整的?”
王大江說:“都是天災。春天刮大風,地種不上,種上就給你刮跑了。早上種,下午種子就沒了,今天種,明天就沒了。拼死拼活的把地種上,到了秋天一場大水全淹了。口糧都沒了,眼瞅著要餓死人了,我們營長給我們靠山屯送去了四萬多斤糧食,解了燃眉之急。”
楊勛問:“趴下沒有?”
王大江立正答道:“報告,沒有趴下。我們組織了生產自救。下江打魚的,上山倒套子的,婦女們上河套伽柳條子編土籃子,馬車隊上城里拉腳,裝卸隊在卸煤。我昨天攏了一下,現在七七八八的差不多有三萬塊了。”
坐在床上的江嵐說:“本來前些日子就想給你們送糧去了。你們營長說,你們現在還有糧,讓我們過兩個月再送。”
楊勛說:“大江,我給你們大隊調點物資吧?”
王大江說:“不用。這點困難我們能克服。”
江宏景說:“沒事。有大問題我們軍分區出頭。再說還有邊防團,還有八師呢。”
楊勛說:“這個靠山屯就是咱們部隊的擁政愛民單位。有事你們都得出力,大事就找我。”
王大江說:“謝謝您!謝謝軍分區!謝謝邊防團!謝謝守備八師!”
薛萍進屋說:“飯好了,你們一邊喝酒一邊嘮吧?”
大家都上桌了。小蘭跟江嵐挨著,她小聲告訴江嵐,“給你拿了一百個雞蛋,兩只老母雞。大部分是高紅霞拿的。”
江嵐說:“你回去謝謝她。”
大家坐下了,楊洪志端起酒杯說:“今天本來是為了我閨女,再一個是為了我爸,為了他們親家見面,可我說今天咱們為了靠山屯,靠山屯的鄉親們在王大江的帶領下,沒倒下,沒趴下,沒伸手,沒喊難。挺著腰桿子,在生產自救。來,咱們為了靠山屯喝一杯!”
大江說:“這個真的有可總結的。這次救災我有兩條體會。一條是民兵的力量。我們現在是基干民兵全上生產自救第一線,普通民兵在家守護漁場和負責屯子里的治安,看護倉庫。這個時候民兵就好使了。我的打魚隊,馬車隊,裝卸隊,還有婦女們。這個女民兵也了不起。這里我得表揚我媳婦,她為了救人差點沒淹死。”
吳夢君挨著小蘭,她拉著小蘭吃驚的問,“咋回事呀?”
小蘭說:“別聽大江瞎說,我能淹死嗎?我會水。”
江嵐問:“到底咋回事呀?”
小蘭說:“我不是領著婦女們上河套伽柳條子嗎?一個婦女掉河里了,我把她撈上來了。”
江嵐說:“這是舍己救人哪,得大力宣傳啊。”
小蘭說:“可拉倒吧,還大力宣傳?多大個事呀。我就是離著近,再加上我會水。”
王大江說:“第二個就是靠八方支援。”
楊勛跟秘書說:“你明天上軍分區,找他們的宣傳科,讓他們派人上靠山屯,好好總結一下靠山屯民兵生產自救的事,然后報到軍區去。”他又對江宏景說:“我說親家,你要是沒事,你就親自抓一抓這個事得了。”
江宏景說:“行。這個事我負責。”
楊勛說:“來吧喝酒吧。我早就相中大江和小蘭了,這倆孩子好。他們倆給我孫女當公公婆婆我同意,不過你們倆得讓我們看看我這孫女女婿長得什么樣啊?”
楊洪志說:“那小子長得俊。”
楊勛說:“那就行,這事就這么定了。”
大家都樂了,高高興興的喝了一杯喜酒。
吃完飯,楊勛特意把大江叫到小屋跟他說:“小子,別光生產自救,你沒事看看報紙,注意一下三中全會。”
大江有點摸不著頭腦了,一直忙活著生產自救,光知道中央開了三中全會,詳細的他沒往深了想。
吃完飯大江和小蘭著急要走,江嵐要留他們住一宿,大江說:“我得上馬車隊和裝卸隊去看看。”
楊洪志說:“你有事你就忙你的。有啥困難你就吱聲。”
大江和小蘭走了。屋里這些人還是嘮著靠山屯的話題。
第二天,在軍分區召開了一個座談會。專門研究怎么樣發揮復員轉業官兵和民兵的作用。參加的人員有軍分區的主要領導,駐軍領導和市武裝部領導。
楊勛講話:“我本來是因為私事來江城的,可是我在江城遇到了一件事。這個事我知道了,你們軍分區的江宏景知道,八師的楊副師長知道,有的人就不一定知道了。這個事就是你們高峰公社靠山屯大隊受災的事。他們春天遭了風災,秋后又是一場大水,糧食幾乎絕產。人要挨餓了,要餓死人了。他們的大隊書記王大江沒趴下,他組織民兵生產自救,成立了婦女隊,上河套伽柳條子,編土籃子。成立了打魚隊下松花江,上HLJ打魚。成立了馬車隊,進城拉腳。成立了裝卸隊上煤場卸煤。還把拖拉機派到山里倒套子。人不怕慢就怕站,不怕災難就怕懶蛋。這些日子下來,王大江講話了,七七八八的他們掙了差不多三萬塊錢。這難關就度過去了。這王大江是我的兵,是我們軍192師炮兵團的。在部隊就呱呱叫。當年我就不想讓他回來,可這小子不干,說啥也要回靠山屯,要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現在是和平時期,軍人的本色基本上不在部隊的那幾年,而是在他們復員轉業以后到地方很長一段時間。我們要總結,宣傳他們在地方的大有作為。宣傳他們的事跡。這也是對部隊建設的一個促進。”
他喝了一口水又接著說:“我剛才說了一個人的問題。現在我再說說一支隊伍的問題,這支隊伍就是民兵隊伍。靠山屯大隊的民兵就過得硬。是一支特別能戰斗的隊伍。一個大隊有這么一支隊伍,一個公社有一支這樣的隊伍,一個縣,一個市都有這么一支過得硬的民兵隊伍,那就是那個地方領導的福氣。所以我們要好好總結,努力把民兵隊伍建設好。要平時用得上,戰時上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