槍桿子里出政權,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哪怕是皇帝,如果沒有效忠自己的軍隊,也只有死路一條。
看看漢末的皇帝,再看看唐末的皇帝,沒有軍權,下場有多慘。楊崢當然不能重蹈覆轍。
大明朝原來的軍隊,是掌握在勛臣權貴的手里的,對皇帝的忠誠度還算高。但是土木堡之變以后,勛臣權貴死亡慘重,大權旁落,漸漸的被文官集團掌握。此后就一直尾大不掉,皇帝始終是沒有扭轉過來。目前的五軍都督府,其實就是一個空殼子。下面已經沒有能打的戰兵了。都是只有數量沒有質量的軍戶。這些人根本就無法打仗,白白的消耗國家的錢糧而已。
無奈之下,皇帝唯有培養東廠、錦衣衛與之抗衡。利用東廠、錦衣衛來遏制文官集團急促膨脹的實力。然而,效果并不理想。到了崇禎朝更是如此。魏忠賢被殺以后,文官集團的實力,已經是皇權很難遏制了。
明朝末年,全國最能打的軍隊,基本上都是掌握在文人的手里。如洪承疇掌管的遼東軍團、孫傳庭掌管的秦軍、盧象升掌管的天雄軍等人。要說他們對皇帝不忠心,似乎又不準確。但是,要說他們完全效忠皇帝,似乎也不準確。
文官尚且如此,武將就更加不用說了。吳三桂就是典型的例子。京師都要被攻破了,他還遲遲不到。其他的各個總兵什么的,基本上都是擁兵自重的主。否則,后來的南明局勢也不會那么的復雜。
亂世當中,有槍就是草頭王??!
歸根到底,皇帝的手里,必須掌握一支私兵。
一支只聽皇帝命令,只效忠皇帝,不受任何其他外來影響的強力武裝。
不要說什么禁軍、三大營之類的。那些都是廢物。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哪怕是后世那么文明的社會,美帝總統的手里也有一支海軍陸戰隊,是不需要經過國會就能調動的。
楊崢(或者崇禎皇帝)的手里,也需要這么一支私兵。
不需要經過內閣就可以隨時調動的。只有錦衣衛勝任。
但是原來的錦衣衛盤根錯節,關系非常復雜,楊崢不想使用原來的人。
他要白手起家,另起爐灶。
他要使用后世的某些思想來訓練錦衣衛稅軍。
名義上是稅軍。但是需要的時候,拉出去就能戰斗。哪怕是和韃子野戰,也可以載譽而歸。
宋代有楊家將、岳家軍,幾十年前有戚家軍,現在有錦衣衛稅軍。
接下來數天的時間,楊崢都在整頓自己的第一批班底。
那些人之前的身體素質比較差,需要一段時間來條理。
不過,這些都不是問題。
身體素質的恢復,是可以循序漸進的。
只要是有足夠的米飯、面食,偶爾加點肉食,所有軍戶的身體都能逐漸康復。
最主要的是,是要對他們進行思想上的教育。
畢竟,這些人,是錦衣衛稅軍的第一批成員。
以后新加入的錦衣衛稅軍,多多少少都會受到這十幾個人的影響。
江陰千戶所那邊暫時還沒有準備好。暫時只能借用錦衣衛的住所。
思想教育很重要。
說白了就是洗腦。
“現在,你們是錦衣衛!就得拿出錦衣衛的氣勢來!”
“前面就是刀山火海,你們都不能皺一下眉頭!怕死的,都滾回去!我們錦衣衛不需要懦夫!”
“記住,你們是當今皇帝的親兵!是皇帝的人!有誰的權力能夠比皇帝更大?”
“藩王?巡撫?督師?算個屁!他們都是我們要清查的對象!”
“只要是田地,就必須繳稅!任何人都不能幸免!”
“國家有足夠的稅收以后,才能免除窮人的賦稅,才能補貼窮人!”
所有的軍戶都是聽得一愣一愣。
沒辦法,這個轉變的確是有點快。他們還無法適應。
然而,楊崢不給他們適應的機會。
直接開始訓練。
首先就是隊列。
對于后世的軍隊來說,隊列訓練非常重要。
不管是哪一個國家的軍隊,美、德、蘇、法、英、日……都是從隊列訓練開始,磨練軍人的意志,強化軍人的紀律的。
但是在大明朝,想要進行隊列訓練,首先要分清楚左右。
很多軍戶根本無法分清左右。
沒辦法,只能是按照別的穿越小說那樣,在手臂做記號。
在每個人的左手上都綁一條繩子。提醒他們這就是左邊。
結果,一天的訓練下來,幾乎可以說是沒有什么效果。隊伍都是亂七八糟的。
唯一的成績,估計就是能分清左右前后了。
幸好,楊崢也不是很著急。
他在等著外面的風云變幻。
……
京師,紫禁城,西暖閣。
今晚沒有議事。崇禎皇帝一個人靜靜的看奏章。
奏章是陜西三邊總督洪承疇送來的。內容比較簡單,就是官軍又在某地斬殺了流賊多少人。
這個洪承疇顯然是一個考據黨,報上來的斬首數量,幾乎沒有什么水分。都是幾百人左右。
楊崢相信洪承疇的奏章是真的。
畢竟,流賊最擅長的就是逃跑。
一旦是被官軍追上,他們立刻就會撒開腳丫子逃跑。
官軍想要追殺,想要全殲,幾乎不可能。
必須承認,洪承疇確實是一個能打仗的家伙。就是手段有點狠。
之前的陜西三邊總督是楊鶴(楊嗣昌的父親)。他對農民軍實行的主要是招撫政策,試圖招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人。結果,這些人在情況不利的時候,就投降。一旦是脫離了困境,立刻又再次叛亂,讓崇禎皇帝不勝其煩。終于,在崇禎四年,楊鶴被撤職。洪承疇繼任。
和楊鶴的招撫政策完全不同。洪承疇采取的是武力圍剿,抓到就殺。殺光為止。這個策略,表面看起來,似乎是有效的。在過去的一年,洪承疇的確是抓到了不少流賊的首領,將他們統統斬首示眾?!翱商祜w”、“獨行狼”等流賊首領先后被殺。
然而,楊崢自己非常的清楚。洪承疇的策略,是無法持久的。
或者說,殺戮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不是仁慈的問題。
是根本殺不過來。
陜西、河南、陜西等地有多少的流民?
你能全部殺光?
流賊也是有腿的。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
你洪承疇在陜西是吧?我跑去山西。你跟著來山西了?那我去河南。順便拜訪一下明太祖朱元璋的鳳陽祖陵。
天下窮苦的百姓太多。洪承疇這邊殺四百,那邊起來四萬。甚至是四十萬。
為什么在史實上的崇禎八年,起義軍可以攻克鳳陽?
就是當地的貧苦百姓主動跑來請求的。還主動帶路。
結果,崇禎皇帝的祖墳,就這樣輕而易舉的被挖掉了。崇禎皇帝氣死也沒用。
何況,還有遼東這個極大的禍患。
縱觀史實,內地的流賊和建虜到底有沒有消息溝通,一直是個謎。
沒有人能夠證明有。
但是也沒有人能夠證明沒有。
每次都是起義軍吃緊的時候,后金建虜就來插一腳。
眼看起義軍就要被消滅了,建虜韃子就南下了。迫使朝廷不得不撤軍北上,首先拱衛京師,對付建虜。
而每次和建虜交戰完畢,明軍的損失都是極其慘重,實力受到非常大的削弱。
而死灰復燃的起義軍,則是趁機攻城略地,再次壯大。
此起彼伏,北拉南打,或者南打北拉,始終是讓明軍疲于奔命,苦不堪言。
松錦大戰進行的如火如荼的時候,正是起義軍爆發之際。
當明軍在松錦戰役失敗以后,起義軍已經是一飛沖天,無人可治了。
悲劇啊!
確實是大悲劇。
在軍事上,兩面作戰,腹背受敵的情況,絕對是最糟糕的。
楊崢必須避免這樣的情況出現。
洪承疇……
孫傳庭……
盧象升……
“皇上……”王承恩忽然悄悄的到來。
“什么事?”崇禎皇帝頭也不抬。
“皇后娘娘和貴妃娘娘求見?!?p> “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