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后。
淳于長府中。
“可惡,這個新都侯,到底跟曲陽侯說了些什么?”
淳于長目眥欲裂。
他剛剛得到消息,王根在皇帝面前,狠狠參奏了他一本,揭露他賣官鬻爵的事情。
“王莽等人,必然已經開始行動了。”
他現在十分焦慮,感覺自己的處境很不妙。
果不其然,當天午時,漢成帝的詔令就來了。
“罷免官位,貶回封國!”
淳于長聽到消息,宛如遭受晴天霹靂,癱軟在地。
“快想辦法。”
淳于長突然想到,王立等人,也覬覦大司馬之位,或許會幫他說話。
“我如今被貶回封國,這幫外戚,定然會眼饞我官署里的車馬。”
“來人,備車。”
他要出去送錢,拉攏更多勢力,也防止他們落井下石。
王融府上。
一輛輛車馬,排隊進入府中。
王融目送淳于長離開,眼神閃爍。
他旁邊的小吏,恭謹地說道:“這些是定陵侯官署里的車馬金錢。定陵侯說,希望您能在陛下面前,替他美言幾句。”
前些日子,王融進宮面圣,希望拿走淳于長官署里的財物,漢成帝沒有答應。
現在淳于長主動將財物送了過來,他終究是還沒能抵擋得住誘惑,將其收下。
“放心,過些時日,我會進宮幫定陵侯說話,讓他早日回到長安城。”
王融笑得合不攏嘴。
很快,就有盯梢的人,將消息傳回王莽府內。
“果然,淳于長回去封國后,外戚就開始攫奪他的財物了。”
李尋聽到消息,大喜過望。
他知道,漢成帝絕對不會答應。
第二天。
內宮。
淳于長送王融車馬的事情,被王莽稟告給了成帝。
漢成帝大怒:“好一個定陵侯,到處送錢,如今個個都來幫他說話。”
王莽恭謹低頭,心中卻十分得意。
李尋也在左近,及時呈上王融倒賣國土的罪證,把漢成帝氣得不行。
很快,王融被下令趕出長安。
緊接著,淳于長勾引許皇后之姊,收取大量賄賂的事情也敗露了。
漢成帝下令將淳于長押回長安,關入廷尉詔獄之中!
沒有了淳于長的阻礙,王莽的升遷之路異常順利。
綏和元年,十一月。
王莽當上大司馬,位列三公。
詔獄。
淳于長坐在冰涼的地上,披頭散發,眼神呆滯。
他的脖子上,掛著鐵制的項圈。
小腿戴著腳鐐,右腳趾也被斬掉了。
廷尉獄卒告訴淳于長,陛下已經下令,后天就會將他斬首。
這讓淳于長恐懼到了極點。
奪取大司馬之位的爭斗中,他失敗了,敗得如此迅速和徹底。
“哐當”
監獄的大門發出聲響,有人推門而入。
“是誰?”
太久不見陽光,門口射進來的光線有些刺眼。
“莫非是前來營救我的人?”
淳于長看清楚來人的樣貌,心中僅存的一縷希望,也破滅掉了。
李尋走進詔獄。
跟在李尋身后的,是淳于長曾經的扈從嚴香。
“黃門侍郎。”
淳于長說道:“你來詔獄做什么!為何無人阻攔?”
“我來這里,就是想親眼看看你的下場。”
李尋站在淳于長的面前,冷漠地說道:“陛下賜你一死,已經無法改變了。”
“我來這里的原因很簡單……”
李尋一招手,身后的嚴香走上前來。
“殺了他。”
嚴香眼中的寒芒一閃而逝,手中的鐵戟高高舉起。
在這個面臨死亡的時刻,淳于長沒有想過,自己做了何事,會讓李尋如此氣憤,他只以為是王莽的吩咐。
李尋的腦海里,泛濫起洶涌的回憶。
那一天,他跪在長樂宮前殿,無人知曉,他內心的絕望與倔強。
原本以為,他用三寸之舌,說動王太后親赴未央宮,可以讓陛下收回成命,救出身陷囹圄的王莽。
孰料在前殿徘徊的他,卻依舊聽到了王莽被殺的消息。
當時的王莽,剛入詔獄就死了,李尋不得不懷疑,是淳于長派來的人,將王莽在獄中殺死。
或許,動手的人,就是嚴香。
她如今就站在淳于長的面前,準備奪走他的性命。
嚴香舉起鐵戟。
鐵戟的直刺,深深沒入了淳于長的頸部。
伴隨著淳于長的慘叫聲,鮮血從他的頸部涌出。
李尋默默地看著淳于長。
人體血管收縮,微循環灌流減少,自身開始血液重新分布,以維系生命的存在。
身體的求生欲是很強的。
即使竇房結不跳了,心室會代替跳動起來,保證血液的供給。
然而,創口過大,以及無人治療的現狀,淳于長的身體很快就會進入休克晚期。
皮膚蒼白,呼吸急促,血壓下降,全身冒冷汗……
對一個注定會死的人來說,這種生命的掙扎,過于殘忍。
淳于長已經快死了。
李尋有些不忍,轉身離開。嚴香默默擦掉鐵戟上的血,一并走出了詔獄。
淳于長在獄中暴斃,王莽得到大司馬之位,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一時間,王莽的勢力風頭無兩。
李尋收拾了淳于長,閑下來后,也到了治理瘟疫的時候。
王融已經被趕回封地,李尋也不需要賭上一年的俸祿。
這一日,漢成帝上朝。
“要消除踵足治病,首先要做的,就是滅螺。”
朝堂上,李尋侃侃而談。
“經過一個多月的考察,臣終于發現,究竟是何物,引起了這踵足之疾!”
“是何物引起的?”
漢成帝來了興致。
這西市的瘟疫,也不是一次兩次了,一直都治理不好。
李尋要解開謎底,大臣們很好奇,紛紛打起了精神。
“病情的來源,正是臣下手里這枚‘釘螺’。”
李尋舉起手里的淺灰色釘螺。
旁邊的人,聽說釘螺是疫情元兇,臉色為之一變!
他們低下頭,悄悄挪了挪位置。
“這枚釘螺只是個殼子,害不了人。”
李尋繼續說道:“臣發現,一種肉眼難以察覺的蟲豸,就存活在這釘螺身上……”
為了方便皇帝和滿朝文武理解,李尋將血吸蟲的傳染環節簡化了。
“那么,李侍郎覺得,這疫情應該怎么治?”
漢成帝問道。
看得出來,黃門侍郎對這疫情研究得相當透徹。
“漁民使用糞具后,勿要倒入河流,導致蟲豸隨著水源四處擴散。”
“農夫下水時,要用護具裹住腳部,防止河流中的蟲豸進入體內。”
“用貝殼燒成的殼灰,掩蓋牛糞。”
李尋將防疫的措施一一列舉出來,漢成帝聽得頻頻點頭。
他對疫情相當關心,春季頒布的勸農詔書,就說過“躬耕帝籍”,在農耕這方面,自己要做示范。
“治病之事,李侍郎可便宜行事。大司徒,虞師官,須協助李尋,將這疫情之患解決!”
漢平帝說完,勉勵幾句,就直接散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