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坐到一邊,花了一個多小時把自己知道的都寫下來,總共一千多字的說明書很快交到李能手中。
“你介紹光球的功能倒是挺詳細的,只是仍未能指出光球到底是什么東西,所以我們仍需要進一步了解它,對此你有什么建議嗎?”李能很謙虛地向石邏發問。
石邏突發奇想,對李能說道:“李院長,我覺得這個光球很像是一塊智能芯片,它表面上的百萬個納米小孔應該就是信號傳輸接口,我們應該測試一下。”
“納米小孔是接口?你還真是有想法,不過值得測試一下,接下來你負責控制光球,我讓其他人觀察和記錄。”李能院長說道,然后配合石邏領導眾人工作。
直到晚上,眾人才把光球表面的所有小孔測試完畢,證實光球確實能夠完全獨立控制每一個小孔的光線輸出、電能輸出和磁場輸出。
如此一來,光球充當一塊芯片確實綽綽有余,只是上百萬個納米級別的接口要怎樣才能準確無誤地連接外部設備,真讓人難以想象。
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沒人能憑空想象出答案,不過李能卻知道地球上有一樣東西和光球有點類似,那就是天星七號,不過天星七號非常大,大到像一棟房子,它的上百萬個接口也是肉眼可見的,和光球完全不是一個檔次,不過就算如此,李能仍是決定拿它的前代天星五號來作參考研究。
天星五號是一臺仿生物腦計算機,也擁有上百萬個信號檢測端口,不能用做信號輸入輸出端口,這點和光球的表面接口大不相同。也許正因為如此,天星五號才不能像光球那樣擁有意識,又或者說天星五號已經擁有自己的意識,只是無法表達出來。
為了弄清這一連串的問題,李能在眾人回去休息的時候獨自前往技術資料室,重溫天星五號的設計原理,看看有沒有關于意識的說明。
可惜,他在存儲資料的電腦上輸入“意識”二字進行搜索時,沒發現任何能讓他看得上眼的資料,無奈之下只能把仿生大腦的設計說明書調出來仔細閱讀。
這本說明書是大災難前幾位科學家一起編寫的,前言明確說明當時他們設計的仿生大腦不能產生意識,具體原因書中沒有說明,所以想了解意識產生的原理,李能只能把希望放在光球身上。
這一天晚上,石邏跟著那些科學家加班了很久,回到軍方給他安排的宿舍后,不一會兒就睡著了。
然而,他床頭的貓頭飾品時不時發出微弱的光,像手機呼吸燈一般在閃亮,可見里面的光球還沒有休息,它的意識還在思考著今天的研究成果,希望能更加了解自己。
第二天,李能想通過與光球談話來了解光球控制自身的細節問題,但光球卻建議眾科學家先研究減重磁場,因為這是它每天都在使用的能力,然而它卻一點也不了解其中的原理,所以才急著求知。
李能自然不會反對,因為減重磁場同樣非常重要。
石邏給李能寫的報告中有他的猜想,他認為減重磁場由光球內部的黑洞湮滅反應產生,但是兩個物體產生的磁場并不會相互抵消,所以光球之所以能夠減輕周圍物體的重量一定與黑洞湮滅釋放出來的物質有關,絕對不是磁場的問題。
所以,李能讓光球在擋板后面釋放減重磁場,然后測試不同位置的重力加速度,結果證實石邏的猜想是正確的。
之后,李能又進一步研究發現,光球產生的光同樣能使物體失重,這點他完全無法理解,因為他用其他光源來代替光球時,無論怎樣做都不能讓物體失重。
所以最后李能不得不停止這個實驗,他認為減重磁場可能和黑質的湮滅反應有關,但是要不要利用黑質來做光球所說的黑洞湮滅反應實驗呢?
李能早已提出自己的想法,他認為條件成熟時可以進行實驗,但是被聯邦總統等人極力反對,所以聯邦科學家們只能放棄對黑質的深入研究。
接下來,李能不想與光球再討論失重磁場的問題,因為失重磁場與湮滅反應脫不了關系,研究方向最終會回到黑洞湮滅反應上,這是聯邦禁止研究的項目。
不過話說回來,外星人肆無忌憚地使用黑洞湮滅反應獲取能量,說明黑洞并沒有人類想象中的那么可怕,應該是絕對可控的存在,所以李能的好奇心始終存在,希望以后能從光球身上找到方法,但不是現在。
接下來,李能要與光球談論意識的復制過程,光球也很配合地給他解答:“我在近距離接收人體腦電波時,能夠感知腦細胞的活動情況,然后將腦細胞映射到光球內部,模仿其活動,這樣光球內部的記憶就自動形成了。”
“你說的映射應該就是《字典理論》書中闡述的關系映射,光球內部應該擁有一個仿生大腦,不過據我所知仿生大腦不能產生意識,你是怎么做到的?”李能一邊沉思,一邊低聲說道。
“《字典理論》是什么,還有你說的仿生大腦又是什么?”光球通過被放在一旁的貓頭飾品與李能進行語言交流,沒法傳遞自己的表情,于是在實驗臺上蹦跳起來,希望李能理解它的強烈求知欲望。
“早在幾百年前,地球上就有人提出了一個比喻,大腦就像一本字典(這本字典里的字可以重復出現),神經元就是字典里面的字,突觸等一些組織能把神經元接連在一起,排列組合形成文段信息,這個比喻就是那本書深入講解的東西。
后來,一個科學家組織根據那本書講述的理論設計出世界上第一個仿生大腦,其中有幾千萬個類似神經元的電元,數量雖然遠不如人類大腦神經元個數,但由它們組成的字典已足夠描述整個宇宙中的事物。
仿生大腦的存儲容量雖然受到電元能夠復用的次數限制,但理論存儲容量不低于總電元個數的排列組合數,所以這個容量非常大,大到我們永遠不用去考慮它什么時候會用完的問題。”
李能停頓了一會又繼續說道:“再后來,又有人利用仿生大腦制造了天星一號超級計算機,該計算機利用仿生大腦的無限容量和極速檢索能力使得計算機對任何之前運算過的程式進行重復運算時所需要的時間幾乎為零,有了這樣的能力,他們利用天星計算機模擬出整個世界都不是問題。
不過,世上還是很少有人了解天星一號計算機,它其實就是一臺普通的超級計算機接連一個超級仿生大腦后的成果。仿生大腦本身計算能力很差,與計算機結合后,計算機獲得了無限存儲容量,又能夠使用一種新的算法,大幅度提高計算能力。”
光球聽完李能的介紹,對仿生大腦有了一些了解,它覺得自己有可能就是一個特殊的仿生腦。
“謝謝你的講解,我終于明白為什么我的計算能力那么差了,仿生大腦與計算芯片相接的工序應該很復雜吧?否則外星人應該不會那么小氣,連一個最簡單的計算機芯片都不嵌入光球內部。”光球說道。
“你說的沒錯,仿生大腦的計算能力確實很差,而要接連計算芯片的話必須安裝大腦信號轉換設備才行,大腦信息轉換設備其實也不復雜,我想外星人沒有給你集成計算芯片應該另有考量。”李能突然轉變話題問道:“說了那么多,仿生大腦是如何產生意識的,你有頭緒了嗎?”
“我也說不準,我認為事物本身就是一種記憶,事物之間未曾表現出來的聯系在腦海中被強行關聯在一起應該叫做想象,有了想象大腦才會發出指令去尋找事物之間的聯系,這個過程應該就是意識,意識就是主動創造新記憶的過程,所以大腦要擁有意識就必須先有記憶,然后要會想象。而你說大腦就像一本字典,字典里的字和現實中的事物有著一一映射關系,這樣一來記憶算是有了,但想象從哪里來?”光球說道。
“天星計算機可以根據記憶自動修正事物之間的聯系,應該擁有想象能力,至于有沒有意識我不敢確定。”李能說道。
“能不能讓我去看一下天星計算機?它有沒有意識我探查一下就能分辨。”光球對人類創造的仿生大腦十分期待,了解它也有助于了解自己。
“我想應該可以,不過需要兩天時間辦理手續。”李能很爽快就答應了。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李能為了拿到聯邦總統的簽字費了不少口舌,連哄帶騙才讓那些膽小怕出意外的高官閉嘴,簽字才順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