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人外有狗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部分的小學老師都是堅定的功利主義者。
他們喜歡成績好的學生,厭煩成績差的學生。
而學生平時的表現,只要不超出某個界限,老師們往往是不會在意的。
如果學生的成績很差,即使這個學生平時很努力,老師們也不會高看一眼。
反而會帶著’這個貨花了別人兩倍的時間還沒學明白,真是個榆木腦袋‘的想法,更加瞧不上他。
與之相對應的。
這些老師們,常常喜歡迷信所謂——‘聰明’的學生。
他們對于‘聰明’的理解,就是不用下多少功夫,就可以取得不錯的成績。
無論是考試,還是平時的練習,老師最喜歡以這些‘聰明’的學生為榜樣,來教育那些‘榆木腦袋’。
其中經典的例子就是這樣的:
“A同學!做題呢,你還有功夫喝水?你以為你是B同學嗎?人家B同學,上課不聽,作業不寫也能考90分,你行嗎?”
由于成績的原因,各種事情上,A同學都會受到老師更多的’關照‘;而B同學,因為成績好和‘聰明’,會得到更多的寬容。
在與家長溝通的時候,老師們可能會留有一絲情面。
這種情面主要用于在家長面前營造一種有教無類的光輝形象,方便在學生成績很差的時候進行甩鍋。
面對A同學家長:
“A媽媽啊,A同學的成績有點不理想啊,不過孩子平時還算努力,還是有提高的機會的...”
面對B同學家長:
“B爸爸啊,B同學很聰明,成績很好,就是不夠用工,如果肯再加把勁...”
但實際上,老師口中的‘還是’和‘如果’,基本不會有成為現實的可能。
對于A同學之類的‘榆木腦袋’,本身學起來就已經很吃力了,還要被老師冷嘲熱諷,會變得越來越討厭這一科,而這種討厭,最后就會體現為成績的進一步下跌。
對于B同學之類的‘聰明’學生,則會因為老師對于‘聰明’的強調,想著:憑我的天分,還需要努力嗎?而懈怠平時的功課,最后成績止步于此。
在這種風氣下,有些時候,就會出現一些奇怪的現象。
那些介于‘榆木腦袋’和‘聰明’之間的學生們,既不聰明,也不愚笨,他們做不到隨便學學就名列前茅,但也不會拼命努力而沒有提升,也就是所謂的‘平庸’。
這些學生的成績,基本上取決于他們付出的努力。
但由于受到這種風氣的影響,這些‘平庸’的學生們,會變得以努力學習為恥。
開始在白天裝成一副吊兒郎當的樣子,在課堂上睡大覺,晚上回家后,再拼命學習,就為了能得到老師一個‘聰明’的評價。
...
幸運且不幸。
徐小滿就是數學老師口中‘聰明’的學生。
因為這種‘聰明’,徐小滿可以數學課上,受老師邀邀請,到講臺上講解題目,享受同學們羨慕的目光與熱烈的掌聲。
這是徐小滿在學校為數不多的樂趣。
同樣因為這種聰明,在眾多科目中,數學是徐小滿最有自信的。
在班級里,比徐小滿做題快的,沒有他準;比徐小滿做的準的,沒有他快。
再加上老師的一次次夸耀,這種自信開始朝著自大、自負發展。
雖然偶爾會因為馬虎而出一些錯誤,但馬虎的錯誤,能叫錯誤嗎?
我只是不夠認真而已,等哪次考試,我稍微上點心,考個第一還不是手到擒來?
抱著這種想法,徐小滿開始對數學功課不屑一顧,覺得靠著自己的‘聰明’,小學數學早已不在話下。
直到今天遇到了圓滾滾...
圓滾滾的速度,讓徐小滿用盡全力,也只能勉強跟上,根本沒有想象中‘認真’的機會。
所以,徐小滿出錯了。
為什么我已經用上紙筆演算,還是敗給了它?而且還是二年級的題目!
原來我引以為傲的天賦也不過如此。
誰也不會想到,一條狗的皮囊下,竟藏著一個高柴生的靈魂,所以徐小滿這一刻,只以為自己發現了一重新的境界。
看著旁邊椅子上淡定翻書的肥狗,徐小滿數年積累下的驕傲都煙消云散。
曾不屑一顧的內心,重新變得充滿斗志,他默默在心里定下了超越肥狗的目標。
如果圓滾滾此刻知道熊孩子的想法,一定會安慰...是不可能安慰的,它一定會躲在角落,幸災樂禍地看笑話。
徐小滿沒有再跟圓滾滾比下去。
他回身打開書包,拿出了久違的習題冊,放在桌上做了起來。
徐小滿蹲在地上做著題,沒有和圓滾滾搶椅子的想法。
因為作為他要一個公平競爭的環境!
既然你沒法用手演算,那我就在另一面將這種優勢補償給你!
徐小滿的中二之魂雄雄燃燒。
吃完飯,圓滾滾本打算回窩睡覺,不想徐小滿卻蹲在課桌前,向圓滾滾發出了再學兩小時的邀請。
見熊孩子的態度如此誠摯,還堅持將椅子讓給它,圓滾滾想了想,便卻之不恭了。
看徐小滿蹲在一旁有些辛苦,圓滾滾思考了一下要不要將椅子還給他,但想想就算了,年輕人嘛,鍛煉鍛煉有好處。
況且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享受了臺燈的明亮,和椅子的舒適,再讓它回到窩里,或是想徐小滿一樣蹲著的話,實在過于痛苦。
又過了一會,眼看就要9點了,徐媽發現,徐小滿臥室的燈,竟還亮著。
推門進屋準備催兒子早點睡覺。
不曾想,卻看見了兩個辛勤學習的身影。
于是,催促睡覺的話語,被徐媽默默咽下,轉而對徐小滿噓寒問暖。
見兒子竟蹲在地上做題,徐媽當即轉身提了一把椅子過來,要徐小滿坐上。
但被徐小滿果斷地拒絕了。
圓滾滾被徐小滿的操作,震懾的目瞪狗呆,身下的椅子坐的更加心安理得了。
而徐媽則有些摸不著頭腦,不過兒子罕見地如此用工,區區小事便由得他了。
出門前,徐媽又回頭看了看坐在桌前得一孩一狗,欣慰地想著:
都長大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