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陽光在北疆的土地上顯得稍有些熾烈,田野之間的農民反復的觀察著莊稼的長勢,仔細估摸著翻車排水效果。
重新獲得耕地對這些人來說殊為不易,這代表著生存的希望,收成就是全家老小的寄托。屯田分配的還算比較公平,也因為都是經歷艱難的貧民,幾乎沒有人對此有任何不滿。大家都是小心翼翼的守護著希望,期待著秋收之時能夠有足夠的糧食,哪怕現在依舊有些艱難。
劉和為了保證沒有人從中克扣貪污屯田民眾的錢糧,便讓韓當和華雄兩人領著兵卒,每五日發放一次糧食,并且使兵卒們挨家挨戶逐個發放,決不允許出現冒領之事。故而這幾個月下來,民眾的管理和情緒都維持的很好。
察巡完民屯之后,劉和領著戲志才和親兵與張燕、楊鳳等人去往軍屯之處。
遠處的李大目看見劉和過來,趕忙率眾向前迎接,一雙大眼睛笑的彎成了月牙。“中郎一路行來辛苦了,先到亭舍休息一會兒吧。”
劉和笑著擺了擺手,下馬步行走到軍屯的耕地邊上,指著農田詢問了些具體的事務。李大目都搶著一一作答,而且回應的條理清晰。旁邊張白騎和左校等人看著神態卑微,一副阿諛奉承模樣的李大目,紛紛翻著白眼面露不屑之色。
對于軍屯,劉和極其看重,這不僅關系到輜重糧草的問題,更是劉和準備以后對于軍伍想嘗試的一種政策思路。
由于民屯的前三年是免賦稅的,所以積極性很高。但是軍屯這里由于多是單身壯力,歸于軍伍之中,故而有一半的收益是要上交的,即便是有家室的兵卒也要上交三成。
軍屯和民屯正好相反,民屯前三年無賦稅,三年后開始繳稅。軍屯前三年要繳稅,三年后才開始逐步降低或免除賦稅。
劉和一直很擔心軍屯中這些人的積極性,所以平日里巡察的很頻繁。李大目為人心思活泛,這些日子以來也跟劉和走的近了些。
看著旁邊指指點點的李大目,劉和打趣著詢問道:“大目,聽聞你近日要娶親了?”
李大目愣了一下,沒想到劉和突然詢問他個人私事,面色赧然道:“前些日子剛剛定了親,娶親的日子得到下個月呢。”
劉和拍了拍李大目的肩膀,故意說道:“那怎么不派人通知我呢?難道不愿意我參加你的婚禮?是不是還記恨當年在冀州放火燒你了?”
李大目聽的連連擺手說道:“沒有,絕對沒有。當年中郎用兵如神,我就知道不是中郎的對手,我是發自內心的佩服,絕無記恨,絕對沒有半絲半點。”
劉和沖著旁邊的幾個人笑了笑,繼續問道:“既然如此,那為何不邀請我?你可向左校他們幾人說過么?”
李大目也聽出了劉和言語中并無責怪之意,心態稍顯放松的說道:“我是還在考慮該怎么邀請中郎,自己黔首出身,心里有些顧慮。”
劉和笑著對李大目說道:“記得早些派人把札柬送過來,到時候我一定帶著厚禮參加。”
李大目一聽喜出望外,連連稱好。
劉和接著向眾人詢問道:“屯田兵卒之中成親者多么?”
眾人紛紛搖頭,有些得意忘形的李大目回應道:“都是些窮苦人,哪兒娶得起妻,而且這里漢家女子又少,大家伙也沒辦法。”
劉和皺著眉說道:“之前不是提倡大家可以娶些匈奴女子么?可有人娶匈奴女子為妻?”
左校忍不住說道:“大家們畢竟都是冀州和中原的人居多,也不是祖輩居住在北疆之地的。對于這里那些胡女,實在是……”
等左校說完之后,其他人也紛紛附和了幾句,扭頭看了看身旁的張燕,只見張燕也是無奈的笑了笑。對于這種事確實無法強求,由于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思想,漢人無論貧富貴賤都會有些輕視胡人,覺得胡人是未開化的野蠻人。也只有常年生活在邊疆之地的窮苦人,對于所謂的胡人有更深的了解和接觸,才會在無奈之下選擇跟胡人通婚。
劉和對此其實亦是心知肚明,也大概知道此事推行的不易,只是還略有不甘心的問道:“難道就沒有一個人娶匈奴女子為妻么?”
見到眾人一致的搖頭之后,劉和心里有些惱火,面色漸漸難看起來,畢竟是自己要求推行和鼓勵的事情,到了下面完全不執行,雖然是小事,卻也讓劉和覺得自己的威信的不足,以及面子受到了挑釁。
旁邊的戲志才顯然立刻感受到了劉和當下的情緒,先一步說道:“中郎應當以身作則,先娶幾個胡女為小妻。張中郎以及楊校尉也各娶個胡女,這樣其他人才好效仿嘛。”
眾人被戲志才這一句話說的都愣住了,然后都不約而同的看向劉和。他們這些人都是黔首庶民出身,雖然心里不愿意,但娶個胡女也不算太難。而劉和畢竟是宗親豪族出身,家族顯赫,父親還在朝廷內任九卿的宗正之職,能允許劉和在外收胡女為妾么?
劉和也是一時間愣了下神,而后立即了解到了戲志才的用意,當前這些原黃巾軍的小帥們還未完全歸心,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私人之事不受執行之事,就連看起來最謙卑的李大眼都不會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堅定的執行。
雖然心中還有些不悅,但也明白這種事得慢慢來,不可能一蹴而就。拍了拍戲志才的肩膀,劉和朗聲笑著說道:“文正此言說的對,我當以身作則,明日我就讓人去匈奴那邊提親,雖非聘妻,但也要搞出些聲勢來。飛燕、棲止(楊鳳)字,你們二人也需各娶一胡女為妾。而且當前所有人在內,從軍司馬等同的職位起,所有人都至少娶一個胡女為妻妾。從屯長開始,若有娶胡女為正妻者,我親自登門賀禮。”
戲志才接著說道:“那其他的兵卒們呢?若娶胡女為妻,可有何所得?”
劉和看了看戲志才的神情,思索了一陣之后說道:“凡是軍屯者,娶胡女為妻,賦稅少交一成,與胡女得子者,無論男女賦稅再少交一成。”
此言說罷之后,眾人頓時一驚。張燕急忙道:“那我們軍糧從何而來?如此減賦,朝廷又不供應軍資,那大軍糧草必然不足。”
劉和擺擺手說道:“參軍吏王晨那邊有新的軍市經營之法,現在已具規模的軍市可以提高一些抽稅,勉強可以應付當前的軍資,后續的我另有謀劃,等機會成熟了再與大家商議。軍屯之人成家屯田五年之后,其所耕種的耕地歸個人所有,但前提是每年繳納的賦稅要到我們所需的標準,中間有一年未達到,則該年不算。至于民屯,我亦考慮運用此策,現在民屯前三年免賦,若娶胡女為妻,可增一年,若得子可再增一年。”
張燕接著問道:“那民屯之田,也會歸屬個人?”
劉和先是點了點頭,然后又略顯無奈的說道:“民屯之事還無法確定,因為軍屯我這邊可以上奏,主要是民屯所占的耕地數量比較龐大,還需先跟典農中郎將趙岐商議,而后再共同上疏等朝廷決議。”
李大目、左校等人一聽,急忙哄搶著喊道:“北疆之地乃是中郎的官職最大,而且還持節在外,那就是中郎你說了算,趙岐那老頭子不也得聽中郎的么。”
劉和擺擺手,看著周圍的幾個人解釋道:“朝廷自有朝廷的規矩,你們現在也是朝廷的官員了,不要過于恣意妄為,要跟同僚之間能好好相處。我向你們保證,無論典農中郎將趙岐的態度如何,我這邊肯定會上奏,而且一定盡量說服朝廷實施。”
劉和的這番話迅速的在屯田軍民中傳播開來,所有人都在談論著,幾乎每個人都期待著劉和的話能夠實現。沒過幾天劉和便派人再次清查所有屯田的土地分配,無論官職大小都按照人口標準量定,其中發現了一些趁機多貪多占的小吏,然后當即下令在所有人面前斬首示眾,根本不給張燕及其他人求情的機會。就留下一句,以前是貧苦的黔首,現在剛開始屯田就貪贓枉法,不殺不足以平民眾之恨。
張燕等人無言以對,只能滿臉愧疚的默默退下。殺人立威之后,劉和又以清查耕地,為后續眾人歸屬耕地做準備,于是得到了所有屯田軍民的支持,結果又糾察出數十名分配土地時貪占之人,劉和再次殺人,然后將自己部下的老卒安排進入屯田軍內,主掌軍紀之事。
至此屯田的軍民開始逐步被劉和滲入掌控之權。
半個月后,劉和向匈奴的幾家貴族提出聯姻之事,因為匈奴人,尤其單于多娶漢女,所以對此毫無芥蒂,呼衍氏和蘭氏都提出要講族內女子嫁給劉和,而且也不在乎是否為小妻。須卜剛開始并未參與,后來也不知是何原因,反而是最積極的一個,劉和原本只想選一名匈奴女子,結果幾家人爭執不下,而且紛紛要求劉和一視同仁,結果就是給劉和送來了三人,劉和無奈,寫了封信回家解釋,然后大張旗鼓的迎娶了三名胡女。
于是整個北疆屯田的軍民沸騰了,看到劉和以及其他的將率們都有娶胡女為妾,那些普通的民眾便紛紛開始接納漢胡之間的通婚之策。
一時間西河一郡之地中,每天都能看到迎娶匈奴女子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