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玄清道第一層主要所講的內容便是如何入定,如何放開自身的靈竅,如何吸收游離于天地間的靈氣。通過吸收這些靈氣在自身的經脈之中搬運周天。利用這些靈氣在身體中游走時對自身的補助。從而提高自身經脈中容納靈氣的上限。最終通過積累,開辟自身的氣海。
道家講究一個精氣神三元合一,三花聚頂。而精氣神所蘊藏的位置又分為三個丹田之中,即上丹田紫府,有名泥丸宮。主神。中丹田,膻中。主氣。下丹田,氣海。主精。
而道家修行從一開始的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反虛,煉虛合道。功成圓滿便是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而一次來看看太極玄清道這第一層。之前說了第一層主要做的事,不過也只是大致略過,沒有細究。而呂輕侯第一次見到這個修煉的方法第一個想法便是根據自己上輩子的道家經典經驗開始解析這篇不過短短百字的修行之法。卻沒想到,這短短百字,所說所講具是有理有據,感嘆一聲先輩的智慧。
先來說一下這具體的第一層修行之法,第一部便是入定。入定的方法有許許多多,而最基本的方法便是觀想圖。對于神識觀想法在上輩子呂輕侯也是經常做的,每個人的觀想內容具是不同但道理終究大同小異。其目的都是將人原本散亂的駁雜的念頭收束,通過觀想具體的圖案,提煉精純自己的神念,從而達到蘊神的作用。
當然,僅以觀想法來鍛煉神識效果終究還是差了一點,畢竟這只是筑基的步驟。后續的修行在上輩子的時候便是已經斷絕了的。所以呂輕侯苦尋一輩子,也只是會了基礎的觀想法,呼吸法和內家的氣血搬運之法。真正寶貴的還是上輩子學習的種種典籍。
好了,書歸正傳,且說這第一部入定用的是觀想法,主旨其他的觀想法都是一樣的,鍛煉神識,精純收攏神念。這是煉神。接著便是第二步,控制自身的靈竅。大家都知道,作為第一次踏入修行的人想要讓他們知道什么叫做身體的靈竅,什么叫做主動吸收天地靈氣,簡直就是一種天方夜譚。因為沒有接觸就完全沒有辦法知道什么地方是自身的靈竅所在。而這恰恰就是太極玄清道和普通的修行法最根本的差別之一。
那便是在修行第一層的第一個步驟時,觀想的內容本來是各人各法無有雷同的。但在玄清道修行時,這些靈竅會自然的出現在原本觀想的腦海中。對此,呂輕侯在宋大仁第一次教導自己修行時就問過,為什么修行打法訣除了口述以外,還必須看其對照的原本文字。
而宋大仁的答復是,在這原文中蘊含了祖師的神念在其之上,有助于所有新入門的弟子修行。當時還不是很明白,直到現在開始修煉了才發現,祖師的神念在修煉第一層時會被激發,將原先看原本時留下的烙印在觀想時浮現而出,構成一幅靈竅穴位圖。這些圖還能夠自發感應當前身體對應的位置是否開啟。
這邊是太極玄清道第二個不同之處,第三個便是吸收靈氣之后的運行的周天。所運行的周天不同,對應的身體的經脈不同,起到的效果也會有差異。
人身體十二正經,奇經八脈都有其特殊的效果,十二正經因為關聯了身體的十二臟腑,經分陰陽,關聯臟腑,聚五氣。修煉的周天以其為主,則會讓自身的靈氣自然而然的帶有金木水火土五氣,又以陰陽經分,是故此種周天所成的靈氣最是均衡。所以以往的普通修行之法主要走的就是十二正經。因為此法修行的靈氣最是全面。
而太極玄清道則是分為大小周天內外之屬,一則走十二正經,為大周天。一則走奇經八脈,為小周天。大周天煉五氣陰陽,補助的是身體的臟腑。小周天走奇經八脈,主血氣運作,煉肉身外骨。又以任督二脈聯通上中下三丹田,所以,小周天用來均衡三丹田的修行。即大周天煉五氣,小周天蘊三花。
具體的順序是先走大周天,將最后走完的靈氣匯集到下丹田處,再從下丹田處開始運行小周天,而在此次運行時,靈氣會隨著路線逐漸生成三股。一股聚在氣海,一股聚在膻中,一股凝于紫府。是以,青云門人最是厚積薄發。初期的修為還不能看出什么,但是較于常人,積累的可是多了整整三倍之多。
一邊修煉吸收靈氣,一邊控制隨著靈氣進入身體的乙木之精游走,隨著周天搬運,漸漸地拓寬自身的經脈,加強自身經脈的承受力。如此這般,一個完整的周天下來,原本吸收的靈氣剩下來的能夠聚集在三丹田中的也就只有一絲了。不過見此,呂輕侯也不氣餒。因為他本就是那種注重根基的人。
上輩子的經典告訴了自己什么是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層之合,起于壘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這是告訴自己底層需要打牢靠,需要一步步積累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且,呂輕侯最喜歡的一個便是逍遙游中表現的那句“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只有自己積累的足夠才能讓自己在之后的路上走得越遠。呂輕侯上輩子的經驗告訴自己,走到最后的從來依憑的只能是自己的底牌。
一念及此,繼續著屬于自己的修煉。一步步控制著靈氣走著周天。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外人無法知曉,呂輕侯只知道,沒走過一邊,那經脈上傳來的陣陣渴望的感覺告訴自己,還不夠,這是天然的對于進化的機緣時,最根本的欲望。不夠,還不夠。還需要很多很多。
不過呂輕侯也知道,積累是靠的日常的堅持而不是今日這般的無止盡的修行。過猶不及,修行之路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無止盡的去需求,那就是墮入魔道了。正心,明己。持之以恒,方是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