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還是曾經的茅屋,人已然不是曾經的那些人。
共同部落的老人有好些因為之前的操勞,過度透支身體,已然倒下,年輕的孩子又跟隨睿和鈍進入學校學習,于是王屋山的洞府邊上,居住一群來自各小部落學習的女人。
所有的事情全部教給馬麟打理后,兩位巫每天就在洞府,討論部落的日常。
現在最不能放松的還是吃這一塊,人口的增多,運輸代價的昂貴,讓馬麟時刻不能放松警惕。
好在巖和樹還算給自己爭氣,沒有丟了自己帶出來的龍虎隊的人。
熊帶領的運輸隊也確實是辛苦,除了有錘在的大河村,其他地方必須是隨叫隨到。他手里的那幾百人,分成了一個個小隊,服務著共同部落的所有人民。
后期發現的那些小部落,馬麟沒有強制讓他們加入,畢竟,現在的生活負擔,已經讓大家忙得不可開交。
經過一年融合的共同部落人們已然適應,只是在生活這方面,還得指靠今年的小麥收成。
回到自己小屋的馬麟看著邊上空起來的兩間屋子,那里是巖、樹、睿、鈍幾人的住處。
長大,果然就代表分別。每個人都有了每個人該做的事,不能再像從前那樣,一起搶食、一起掏鳥窩、一起在池塘打鬧游玩。
好想回到那樣的時光啊!雖然日子清談了一點,偶爾還會為有什么東西吃而發愁。
所以,現在的變化,我是不是做錯了?
這個想法很快就被馬麟自己拋棄,如果自己不依靠那仿佛偷來的知識,怎么能改變現在的生活狀態?
改變,是為了下一代人,能夠更好的生活!
不再矯情的馬麟注視著即將可以收割的小麥,眼神越發堅定起來。
也許我們這一代確實沒有美好的童年,但是下一代,在自己等人的支撐下,必然會更好起來。
不信看看校園內的孩子,在這個時代,可以驕傲的說,他們是文武雙全。
只要持續不斷地發展下去,下一代,下下一代,他們只會越來越幸福。
“老大,麥說我們種植的小麥基本可以收割,請你抓緊時間部署收割計劃,不然怕下雨,讓小麥在地里爛掉。”
春的聲音打斷了馬麟的暢想。可能是由于馬麟的關系,跟隨她最早的幾個孩子,在成家這方面,似乎都有自己的想法。
這雖然是個好事,但現在的醫療情況下,出生的小孩死亡率還是極高。看來最多到十八歲,就得讓他們把自己的事情辦妥。
那時候,自己也能夠解決現在這種群婚的麻煩。
見半天沒回應,春于是又把問題重復了一遍。
馬麟回過神后,才讓春坐在鋪起來的地上,然后簡單地聊起來。
負責物品登記的春確實很聰明。用馬麟教給她的數學,把現在共同部落的物品打理得井井有條。
當然也有一些沒法的事,只能變著法記錄下來。比如鹽和錘在大河村提煉的粗鹽,春的一個手下居然用缸來記數。大概情況就是,每三十天弄了幾缸鹽,但實際情況是,他們三十天也就能弄一缸鹽。
其他的都有專人負責,比如四五人入住野麻村,專門統計那里每天生產出來的野麻;兩三人跟在皮后面,統計皮每天做出來的皮被和獸皮衣服;雞和兔那里也有人專門統計,每天生產多少蛋?有多少小兔子出生都記錄下來。
按照馬麟的教導,春就負責所有物品的最后匯總,整理出來后,直接報道就行。
有大事情的時候比較例外。比如今年的第一次部落大會、秋收,馬麟就特意交待,要統籌后一起安排。
去年的小麥其實也打了幾千斤,只是人口的壯大,馬麟才全部留下來。
算算今年已經是種植小麥的第三個年頭,再怎么說,也得收成幾萬斤小麥。
當然了,沒有秤的馬麟只能用缸來計算,一個大缸大概能夠裝五六百斤,小麥地邊上,就放滿了一個又一個的大缸,等待裝小麥。
和春了解情況后,發現最主要的還是野麻村、有熊村、大河村和門口的這一片小麥值得增派人手收割。
至于每個村周邊分出去的小村落,馬麟一點也不指望他們第一年有多大收獲。
但還是在每個村都造了個燒制陶器的窯子,給每一個小村落,分發三四個能裝五六百斤小麥的缸。
由于野麻村、有熊村和大河村距離大河部落都不算遠,最遠的野麻村,一天也能夠走完。于是在第三天下午,麻、錘、皮、雞和有熊村的“菜”都來到了共同部落的大本營。
這是共同部落的第一次秋收大會,洞府前院壩上,圍滿了一群人。
兩位巫端坐在出洞府的石頭上,馬麟則在她們的中間坐了下來。雪在馬麟邊上也坐下,周邊才亂哄哄地坐下一堆人。
不過圍在馬麟周圍的主要是巖、樹、春、錘、熊、麻、菜、雞、皮等人。其他的則是有巖、樹帶領的龍虎隊、熊帶領的運輸隊和部落里受過傷的老人和周邊負責的婦女。
沒有任何儀式,也沒有任何人高宣“共同部落第一次秋收大會現在開始”。有的只是周圍人群的好奇心和馬麟在中間的侃侃而談。
馬麟當然也是根據實際情況作出收割分配。除開學校睿和鈍帶領的一千多人外,其他的就是龍虎隊和運輸隊,還有正在修建道路的建筑隊的加入。
大河村還是由錘負責,集中其周邊的婦女,再分給他們兩百龍虎隊成員,爭取在三天之類收完。
有熊村和野麻村同樣如此,把運輸隊分成收麥小隊后,跟隨菜和麻前去。
皮和縫所在的位置小麥相對來說比較少,于是把建筑隊的人員都給他們帶走。
雞所在的位置倒是比較廣,但是種植的小麥卻是少得不行。從剩下的龍虎隊抽出來二三十人給雞帶走后,秋收,好像已經在原始的山林間進行起來。
還是春突然站起來,說還有學校附近,不然那一片的小麥,還真沒法完成。想到在學校里的睿和鈍,馬麟決定,讓鈍帶著八歲和九歲的小孩和邊上的婦女一起把這項偉大的任務完成。
巖和樹都被分配出去,只能自己帶領剩下的龍虎隊一百多人和這里的老弱病殘,一起收割面前的這塊小麥。
土地上一片片麥海,收割勢在必行。
一場臨時加上的收割比賽開始,一段收割小麥的佳話在雪的記載中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