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南秦軍大營。“楚軍徘徊在安陽四十六天不進。說明他和其他諸侯援軍一樣,畏懼我軍不敢進攻,所以待在安陽遲疑觀望。”司馬欣分析道。
“不如趁楚軍遲疑觀望之機,突然出兵南下一舉消滅他。”董翳說
“我軍重在保障王離軍之糧道與側翼,不可冒險南下,陷王離孤軍在北的危險境地。”章邯說,“再者我們沒有必要勞師遠征。楚軍北上救趙必然陷入我與王離軍的南北夾擊之下。若其西進,則我可出兵南下斷其退路。”
章邯的對楚軍動向的分析與應對策略令司馬欣與董翳深以為然。章邯更深的考慮在于,較之余北上,他更傾向楚軍于西進,而楚軍西進勢必對朝廷和趙高形成巨大的壓力,使得他不得不更加依仗自己。
此時宋義派遣自己的兒子宋襄前往齊國擔任丞相。他親自送行,在無鹽置備酒席大宴賓客,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送行宴會。一時間推杯換盞觥籌交錯,一派歌舞升平。酒至半酣項羽悄悄的從宴會中離開,騎上馬獨自離開無鹽回到了安陽。
項羽走進營帳,留守大營的末將范增正在津津有味的看著捧在手中的一卷竹簡。
“將軍中途離席有失禮數。”范增知道項羽進來,頭也不抬的說。
“一派靡靡之音,有何禮數可失。”項羽隨口說。
“上將軍置酒高會,不圖進取,我們將亡無日矣!”范增嘆息道。
“我聽說大軍出發的前夜懷王召見了宋義密談了兩個時辰。”項羽走到范增的對面坐了下來。
“宋義的上將軍是齊國使臣舉薦的,如今又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做丞相。宋義明知道項將軍跟田榮之間的恩怨,卻有此安排。分明是想借助齊國的力量排擠將軍在楚軍中的勢力。”范增放下手中的竹簡緩緩說道。
“我們在安陽已經停留了四十六天,當年趙軍在長平被秦軍圍困也是四十六,最后全軍覆沒。宋義今天的所作所為還不如當年趙括的拼死一戰,更像個將軍。”項羽想到這愈加覺得憤懣難平,“不知道他到底在等什么?”
“在等待齊國的援軍?”范增不無憂慮的說,“宋義聯合齊軍北上救趙。是想借助齊軍的力量壯大自己,然后打敗秦軍獨得救趙之功。巨鹿之戰一旦取勝,宋義名顯諸侯功在社稷,將軍將在楚國徹底失勢。”
項羽聽了范增的話,覺得后背一陣發涼。他隱隱感覺到在他的背后一直有一股暗流在涌動,隨時要將他沖進歷史的旋渦。
“劉邦的軍隊一直停在成武沒有動。”范增忽然提醒道。
“劉邦率軍西征本應該向滎陽方向的進軍。”項羽有些疑惑的問道,“如今待在成武按兵不動,在等什么?”
“也許是在等你的消息。”范增意味深長的說。
項羽聽了沒有多想,他現在心里裝著的只有巨鹿這一座危城。他站起身走出帳外。看到不遠處一個執勤衛兵在冷風中凍得瑟瑟發抖,項羽解下自己的戰袍披在他身上。陰沉的天空里飄著冷雨,看著軍營里在凄風冷雨中忍饑受凍士兵,心里充滿了無限的愧疚和憤懣。傍晚的營地,炊煙裊裊,士兵將砍來柴堆在一起點燃開始生火做飯。項羽走過去打開鍋灶,偌大的行軍鍋內僅僅煮了一些芋艿摻豆子。他轉頭看著跟在身邊的桓楚問道:“士兵們就吃這個?”
“現在正趕上荒年,百姓貧困,軍中沒有存糧,將士們只吃它。”桓楚無奈的說。
“士兵們忍饑受凍,他竟然置備酒筵,大會賓客。如此不恤士卒,怎能服眾。”英布氣憤的說。
“如果不能盡快北上打敗秦軍解巨鹿之圍,恐怕我們會困死在此地。”桓楚說。
“當務之急是即刻渡河北上,從趙國取得糧食補給,聯合趙軍內外夾擊秦軍以解巨鹿之圍。”項羽說。
“上將軍的意思是讓秦趙相攻,我軍坐收漁利”蒲將軍說。
“趙國剛剛復國實力虛弱,在秦軍強悍的攻勢下不會堅持太久。秦軍一旦殲滅趙軍,挾戰勝之威掉頭南下,我軍將處于極其不利的境地。”項羽說。
“我軍白白在安陽浪費了四十六天,貽誤軍機。”英布有些激動的說,“上將軍竟然如此糊涂。”
“我軍隊剛剛戰敗,懷王寢不安席,集中全部兵力交給上將軍一個人,國家的安危,在此一舉。可是上將軍卻在此畏敵不前。派自己的兒子去齊國為相謀取私利,這怎么能稱得上是國家的上將軍?”項羽的話激起了身邊將士們的怨恨。
第二天早晨,項羽走進宋義的營帳,將手中的公文遞給宋義過目。剛剛起床的宋義打折哈欠接過了項羽遞過來的一卷竹簡。就在宋義展開竹簡的剎那,項羽突然拔出佩劍,砍掉了宋義的腦袋。項羽提著宋義的人頭出了營帳,在楚軍將士驚異的目光中,項羽當眾宣布:“宋義勾結齊國意圖謀反,楚王密令我將其斬首。”殺掉宋義是項羽最具政治能力與魄力的一次體現。而在他之后的人生里當面對自己一生中最重要也是后的一個對手劉邦時,他的這種政治本能再也沒有發揮出來。這場奪權從本質上講不是一次軍事行為,而是一次十足的政治表現。因為軍事代表的是戰力而不是權利。權利屬于政治范疇,權利分配自然是一政治能力的體現。一年前,項羽同樣以匯報工作的名義殺了會稽郡守殷通奪了他的兵權順利起義,確立了項梁在義軍中的位置。而這次兵變的成功依然帶著他固有的果斷利落。他不知道它的政治意義遠大于他得到的權利本身。他一下子就打破了楚懷王羋心處心積慮所設計的打壓項羽平衡權利關系進而鞏固王權的構想。從這時起,楚懷王注定要淪落為一個反秦政權的政治符號,和項羽棋盤上的一枚無足輕重的棋子。
范增說:“首先扶立懷王的是項將軍家。如今將軍又誅滅了叛亂之臣。將軍應該任上將軍。”將士們在凜冽的寒風中高呼“上將軍,上將軍……”項羽接受了將士們的擁戴,成了名副其實的楚軍主將。
桓楚帶著這次令人震驚的兵變的消息匆匆回到彭城。彭城宮,楚懷王羋心驚疑的目光中,桓楚緩緩走上大殿向他報告了項羽斬殺宋義的經過。羋心聽了,心里一陣驚悸,但驚異的面容里瞬間透出微笑來。“寡人早就覺得宋義有不臣之心,只是國家危難,正在用人之際,迫不得已任命他為上將軍。既然項將軍已然為國鋤奸,立此不世之功,寡人當任命項將軍為上將軍,統率楚軍北上救趙。”
巨鹿。陳余率領收攏的幾萬常山軍隊駐扎在城北。此刻燕、齊的援軍和張耳之子張敖率領的一萬多人陸續趕到與陳余軍連營,監視著秦軍動向,卻由于畏懼秦軍的強勢不敢貿然發起攻擊。此刻巨鹿城內的糧食已經耗盡,兵力損失嚴重,情況十分危急。一直在焦慮與恐懼中的張耳在萬般無奈之下決定派張黡和陳澤突圍求援。張黡和陳澤冒死沖出秦軍的包圍,來到陳余軍中請求派兵救援。
陳余派出使者聯絡燕、齊等諸侯援軍希望一同出兵進攻,與巨鹿城內的趙軍內外夾擊秦軍,以圖擊敗王離解巨鹿之圍。
此刻諸侯軍的將領們正在商議對秦軍的作戰計劃。但面對秦軍的強大攻勢,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他們實在缺乏和秦軍硬碰硬的打一仗的勇氣。
“現在秦軍強而諸侯軍弱,倉促應戰無異于以卵擊石,當下之計應該深溝高壘,待機破敵。”燕軍的將領說。
“秦軍頓兵于巨鹿堅城之下,久攻不克必然師老兵疲銳氣喪失,到時我們再出兵以逸待勞,一舉擊潰秦軍。”齊軍的將領分析了當前的戰勢,得到了多數諸侯軍將領們贊同,于是他們轉告陳余派來的使者。
使者垂頭喪氣的回到了趙軍的營地。當他踏進軍營的一剎那,一直在焦慮中煎熬的陳余看到他的臉上的表情已然猜出了結果。
“諸侯的將軍們希望將軍不要輕舉妄動,耐心等待戰機。”使者走到陳余的近前說。使者所說的跟他預料的結果相差無幾,其實他只是需要盡一切可能爭取更多的勝算而已。
“張將軍營中可有動靜?”陳余想了解張耳之子張傲的態度,剛好使者回來經過張傲營前。
“沒有”使者如實的回答,“張將軍營中的士兵只是緊守營門而已。”
“知道了”陳余平復一下心情,揮了揮手。使者會意悄悄退了出去。他知道張傲只有一萬人馬,更是不敢輕舉妄動。即使親如父子,強敵之下生死之間亦有踟躕。眼下數萬生命的生死,國家社稷的存亡仰賴于斯役,人性與理性的交結,怎能不做如此念想。陳余無奈的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