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一覽大唐
房遺玉前世雖未談過戀愛,但她的情商可不低,但李元嘉那眼神就是有問題的眼神。
但也不應該嘛!縱然自己同過去判若兩人,他喜歡上了自己,可是他又何必吃一個小丫頭的醋?
房遺玉想不通只是因為她不了解李月婉,若是她深深了解小丫頭的磨鏡之心,怕是瞬間就能理解李元嘉那個神情的含義。
然而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李元嘉的神情已被不遠處的長孫娉婷盡收眼底。
長孫娉婷藏于袖中的雙手,此刻已緊緊握拳攥起。
要知近日來,韓王李元嘉對她的態度愈發冷淡,昨日她入宮拜會了長孫皇后。
長孫皇后對于侄女的心思早有了解,如今李元嘉沒了婚約,她自也有心撮合二人,特地命李元嘉前來一聚,但李元嘉自知他那皇嫂的心思,便稱病不去,甚至連二女探望都不肯。
長孫娉婷從未如現在這般彷徨無助,當房遺玉和李元嘉解除了婚約,她儼然認為嫁給李元嘉只是時間問題,畢竟長安才女已無出其右。
然而如今房遺玉變得與往日截然不同,一朝成為大唐炙手可熱的女大家,就連虞伯施、歐陽信本、褚登善那三人都對她推崇至極。
長孫娉婷深知,因高祖嚴令李元嘉禁學武略,只習文韜,而他又深受兄嫂影響,對琴棋書畫均有涉獵,其中尤愛書法繪畫。
如今房遺玉成了書法女大家,剛巧與李元嘉的興趣愛好交相呼應。
而長孫娉婷也察覺李元嘉對房遺玉的態度,照以往明顯起了變化,那股來自于房遺玉的危機感,簡直令她如食了蒼蠅一般惡心。
要知她最看不上的人就是房遺玉,可偏偏就是房遺玉成了她的絆腳石,最可恨的是房遺玉還在李元嘉的面前,將她羞辱過一番。
求得不得的復雜情緒,幾乎要將長孫娉婷逼瘋,其實在長孫家,她的脾氣秉性是最隨她爹長孫老狐貍的,父女二人皆是一般小肚雞腸。
但不同的,長孫老狐貍官場游刃數十載,從不將心思表露出來,他會將怨氣丟至旁側,不管不顧。也從不出手反擊,只會攛弄他人替他蹚水,最后在萬無一失之時,老狐貍才會親自下場,品嘗自己的獵物。
只是長孫娉婷遠沒有她爹那種隱忍不發,更不會有長孫老狐貍歷練多年的籌謀百算。
此時的她宛若一口燒干的蒸鍋,隨時崩炸。
————分割線————
長安洛陽于中華歷史上的地位盡皆舉足輕重,尤以貞觀年間的長安城為尊。
貞觀年間的長安是整個世界歷史上,最先達到人口百萬的巨城。城內的人口中除百姓、皇族、高官、兵卒、奴籍、少數民族、三教九流外,僅是外國于長安常駐的商使總數就不下三萬人。
彼時與唐通使的國家、地區多達三百余。大唐的政治文化、律法制度等盡皆是由長安傳至世界各地。
此外西方產物多是經過長安吸納改良,又輾轉流傳周邊的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驃國等國家和地區。
彼時的長安乃是世界的中心,同時也是東西方商業和文化交流的匯集地。
只此一點,便足以令炎黃子孫們引以為豪,挺起胸膛,走在這世上的每一片角落。
弘文館今日難得休假,房遺玉也沒如往常一般,縮在后院練功,儼然準備領略一番大唐的壯闊,長安的繁華。
走在長安熱鬧的大街上,房遺玉好奇打量著周遭的風貌。
這還是房遺玉來大唐后,首次認真觀賞長安的風采,眼見街上車水馬龍,心中感慨不已,長安果然不愧為此時世界的中心,于規模、于治安,盡顯天朝上國風范,房遺玉為自己身為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
長安城內的街道水平筆直,東西、南北街道交叉排列,相互垂直,寬暢豁達。東西橫列的大街有十四條,南北縱列的大街有十一條,由這二十五條大街將外郭城切成一百零九個大小不同長方形,是為坊。
而東西二市又各占兩坊之地,是為東市、西市。
長安全城街道的旁側皆存有排水系統,并于兩側栽種槐榆,道路筆直寬敞,兩側綠樹枝葉繁茂,景致壯觀秀美。
四條溝渠斜穿城內,為偌大的長安城提供了日常用水。
便于管理,唐朝沿用了封閉式的坊與集中的市。坊的結構是封閉式的,各坊皆圍有高墻,住宅的門戶皆在坊內。
除太極宮南端的三十六坊只開東西兩門,僅有一條東西大街,而余下各坊則盡開東西南北四門,各坊皆有一個由東西大街和南北大街交叉構成的十字街。
東西兩市則是四面各開兩門,各有兩條東西街、兩條南北街,交叉構成井字形街道,將市場一分為九塊方體。
每塊的四面盡皆臨街,而店鋪就設在各塊的四周,相同行業的店鋪集中于一片區域里,稱之為行。
東市有二百二十行,西市內店鋪皆如東市一般。
只是西市實則為長安商業集中之地,與外邦通商盡皆于此,勝之東市不止一籌,故此被稱之為長安經濟的中心。
而房遺玉目前所在之處,正為大唐西市。
因嫌路遙,出門前房遺玉特地牽了匹馬,在寬達四十余丈的朱雀大街上悠然閑逛,只是額頭已隱隱冒著冷汗,心中更是長吁短嘆。
贊美了一道長安繁華的房遺玉,此刻心中卻已唾罵個不停,她對這長安的寬大也算是有了個較為詳盡的認知。
將臉側流淌的虛汗擦凈,房遺玉心中懊悔無比。
想到先前出門之際,母親盧氏連番要求她帶幾個隨從傍身,但卻被房遺玉嚴詞拒絕,并隱有不屑,暗想自己盜圣傳人,怎可能還需他人護佑?
只是她這一路上,危險倒是沒碰見,卻發覺自己悲催的迷了方向。
房遺玉身為盜圣,自然不會是什么路癡,縱然是曲折交錯的下水管道也難不住她。
房遺玉自然也很是自信,認為縱是天下人盡皆迷路,她也不會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