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求醫問診
第二天早上起床,平安和平喜開始咳嗽,應該是下雨受涼了。
古代醫療水平有限,付子莘又沒帶孩子的經驗,因此決定帶著三個小的去縣里看大夫。
“劉阿婆,兩個小子受涼了,我帶他們去醫館看下,行李暫時寄存在您這兒。”
付子莘站在豆腐房門口,對著屋里的人說。
“去吧,衣服穿厚點,早上風大。”
姑侄四人早早到了槐樹下,牛車已經停在那里。
付子莘遞給車把式八文錢,然后坐到牛車上。
車把式看到付子莘和付平悅一人抱著一個小孩兒,也就占了兩個位置,還了她四文錢。
牛車坐滿就走,一早出發,到縣城大概是十點左右。
“劉大伯,下午回村里的牛車是幾點?”大家都稱車把式為劉大伯,付子莘也跟著喊。
“下午是申時初出發回劉家村。”
眾人下了車,劉大伯將車架從牛身上取下來,把牛牽到一旁進食、休息。
“若是錯過了點,還有車回劉家村嗎?”
“那就只能自己去車行叫個牛車。”
下車點位于城門口茶寮處,付子莘順著人流朝城里走。
“阿悅,我們吃點東西再走。”付子莘帶著付平悅在一家粥鋪坐下來。
“這位姐兒,來碗什么粥?”老板娘招呼道。
“白粥吧!”
“稀一點的還有稠一點的?稀的一文錢一碗,稠的兩文錢一碗。”
“來三碗稠一點的白粥。”
付子莘將包袱里的木勺拿出來,白粥也端到了桌上。
雖然比不上家里自己熬的,但是比起全是水的稀飯要好很多。
付子莘和付平悅吃完后,再負責喂平安和平喜。
兩個孩子也不挑食,安安靜靜地吃著白粥,眼睛盯著街上絡繹不絕的行人瞧。
平安和平喜吃完后,付子莘向店家借了水,將勺子洗干凈放進包里。
走了沒一會兒,平安和平喜兩兄弟開始哼唧,這是尿尿或者拉屎的信號。
付子莘趕緊帶人去了最近的公共廁所“齒爵堂”。
出了廁所,拐了個彎兒,進入另一條街,付子莘有些找不著南北。
她只好找了個路人問路,“大姐,請問縣里最大的藥堂如何走?”
“你說保和堂呀,沿著這條街直走,盡頭往左拐,再走個幾百米就到了。”
“謝謝大姐!”
保和堂不會是連鎖的吧?
付子莘記得她在鎮上去的那家藥鋪也是叫保和堂。
保和堂的大堂和候診室就占了五間主街門面,后面還有倉庫、住所。
藥堂古樸而大方,不過看病的人還不少,與鎮上的冷清形成鮮明對比。
付子莘排到隊伍后面,期間有藥童維持秩序。
這藥童怎么如此眼熟?
儼然就是在鎮上給她抓藥那位。
小藥童應該不記得她,畢竟每天都要見無數的病人,哪能記住就見過一次的人。
付子莘望了望鋪子里的問診臺,問診之人和排隊等待的人用布簾隔開。
候診的需站在鋪子外面,等前一個看完了再進去。
藥童急匆匆跑回內室,不一會兒直接來到付子莘面前,讓她跟著一起走。
“你是來復診的吧?上次我家老生在桃花鎮給你問過診,你直接跟我來吧。”童子說道。
付子莘看了看前后排隊看病的人,沒有表現出什么意見。
他們好像也不關心付子莘是不是直接進去看診,只踮著腳望著鋪子里面。
“這不是要排隊?”付子莘還是問了一句。
“保和堂每月都會舉行一診,一文錢看診,這些都是排隊的。”
“我也可以看一文錢的診,前面也沒幾個人了。”付子莘說道。
一兩問診銀子和一文問診銀子,她肯定選便宜的,又不是什么大病。
“保和堂坐堂的大夫雖然有五六個,但你是我家先生的病人,其他大夫不會給你看病的。”童子有些急。
他家先生姓祁,以前在太醫院任職。
退休之后,本是游山玩水,卻被保和堂的東家三顧茅廬請了出來坐診。
祁太醫的條件是不能宣揚他的身份,加上剛來東安府,以致于看診時無人問津。
初次到縣級以上的保和堂問診,掌柜會讓病人自己挑選大夫。
六個大夫的簡介,就貼在藥堂正中間。
擅長什么,問診年限多少,診銀收費多少,都一清二楚。
每位大夫的問診銀子,兩錢至一兩不等。
而一旦選中大夫,今后問診一般都由這位大夫負責。
一般情況下,不會發生病人更換大夫的情況。對大夫而言,這是聲譽的損壞。
付子莘還在猶豫,藥童卻急得抓耳撓腮。
“姑姑。”付平悅抬頭望著付子莘。
付子莘看了看付平悅,吸了一口氣,“走吧。”
他們跟著藥童到了問診室,藥童站在最里面的診室門前,指了指,示意付子莘進去。
診室門前掛著木牌,上面寫著“祁恩杰”,是大夫的名字。
診室不小,里面放了長條桌案,還有好幾張椅子。
上次見過的老先生坐在椅子上,他后面站著指導藥童撿藥的老師傅。
老先生讓他們坐下,對付子莘說:“把手伸過來。”
“我?不不不,是給這幾個孩子把把脈。”能省一兩銀子就省一兩。
老人點點頭,“不妨事,我先給你把把脈,看看情況如何,不收你問診銀子。”
藥童在門外一聽,這怎么行,好不容易來了個病人,自家先生還不收費。
付子莘將手放到脈枕上,祁郎中閉著眼,細細摸脈。
藥童在診室門口晃來晃去,想要沖進診室,卻被祁郎中后面站著的老師傅一眼瞪瀉了氣。
祁郎中把完脈,“不錯,氣色較之前大有好轉,最好還是再吃一個療程鞏固下。”
付子莘有些尷尬地笑笑,買回去的藥扔在茅草屋角落,被雨水淋濕,她可是一包也沒吃的。
要說氣色好的功勞,無非是鍛煉和飲食。
付子莘每天一套太極拳,加上最近吃得比之前好很多,身體狀況改善是必然的。
她想說我就不用開藥了吧,但看到老先生已經把藥方寫好,只好把嘴邊的話收回去。
“阿悅,過來讓老先生把脈。”付子莘將平喜接過來,一只胳膊攬著一個小子。
“這孩子體寒,體內濕氣有點重,吃點藥,還是要飲食精細些才行。”祁郎中說道。
接著又給兩個小兒把脈開了藥,確實是受涼感冒了。
抓好藥結賬,本次看病一共花了二兩一錢銀。
又要抱小孩,又要拎東西,實在不大方便。
因此付子莘又花十文錢買了一個小背簍,請店家幫忙將藥包和包袱放進背簍里。
天色突然暗了下來,看起來像是要下雨。
“我們趕緊去買藥罐,希望能趕在下雨之前回去。”付子莘對付平悅說道。
可惜天不遂人愿,付子莘挑好藥罐正要付錢時,天上開始嘩啦啦地下起雨來。
“這秋雨說下就下,今年雨水格外多。”店主人趕緊將擺在店鋪門口的東西收進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