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士村要安裝路燈的消息傳遍了全村,全村人都期盼著早一天裝好路燈,以后就不用摸黑走夜路了。
縣城里那些賣燈具的、承包工程的人紛紛來村委會打聽情況,希望能在蓋士村的亮化工程中出售燈具和承建工程。
陳至生和柳勛忙著接待這些人,來的都是南鄉縣城附近的人,鄉里鄉親,抬頭不見低頭見,總歸是要打交道的。
有道是申手不打上門客,難得這些人能來蓋士村,平時這些人請都請不動,商人就是商人逐利而動。
他們兩人耐心的給人解釋,各種工作還沒展開,等工作開始了有需要時再聯系各位。
蓋大龍的老表宿飛自從上次在蓋氏祭祖大典上幫忙出力,也承攬了幾家蓋姓人在城里的裝修工程,這次聽說蓋士村要安裝路燈工程,就開著車來到蓋大龍家探探口風。
蓋大龍的母親是宿飛的三姨,兩人的母親是親姐妹。宿飛和蓋大龍是姨表親的老表。
兩老表坐下后,宿飛開門見山的說了來意。
蓋大龍不解的問宿飛“宿老表你不是干裝修工程的嗎?怎么電氣化工程也能干。”
宿飛笑著的回答“老表你日的不懂行,家裝的電工和裝路燈的電工是一求樣的。我手下有電工,也有小工,安裝路燈的工程我能干。”
蓋大龍雖然對家裝領域不太了解,但是以他多年管理工廠的經驗來看這電工分為高壓電工和低壓電工,還有弱電電工。
這家庭裝修和安裝路燈是兩碼子事,怎么可能是能做的呢?
蓋大龍想直接拒絕宿飛,可是想一想,兩老表之間雖然是親戚,但是兩個人之間多少還是有點芥蒂。
前幾年蓋大龍過年返鄉買的是機票,直飛天漢市機場,南鄉縣離機場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當時他分別打電話給張宗浩和宿飛希望有車的老表來機場接一下。
張宗浩因為要去送貨所以就沒法去,宿飛提出接是可以,得有條件。要給他買一條浙江本地的煙和給小孩買玩具。
蓋大龍想老表之間買條煙也無可厚非,給小孩買玩具也是應該的,就答應了條件。蓋大龍特別給宿飛強調了,他是從浙江帶同學的母親一路回南鄉縣的。
同學家住在大巴山深處的橫山鄉,離南鄉縣還有一個多小時的車程,請他送人到橫山鄉。
結果宿飛把蓋大龍帶到蓋士村就叫他下車,無奈蓋大龍騎著摩托車帶著同學母親回橫山鄉。
蓋大龍心里想如果現在直接拒絕宿飛的話,他肯定會有想法,不如拖他一段時間再說。
他就告訴宿飛,路燈材料都還沒采購回來,等材料買來了再說吧。
經過浙江同事的介紹,蓋大龍和浙江一家做路燈的企業聯系上了,他和郭書記陳至生帶著資料跑到對方廠里,和對方老板面對面談了欠款買路燈的事情。
路燈廠老板還是很支持西部省份內陸地區的建設,在核實了情況和身份后就和蓋士村簽訂了采購協議,同意欠款發貨。
村子那邊縣里的幾個主管部門都說沒有多余的款項下撥,只能業務指導。電力局和城建局來蓋士村規劃路燈線路圖,電力局派出電工配合蓋士村路燈接電。
郭書記他們從浙江回來之后就以村委會的名義統一安排黨員和各隊的義工,根據施工圖紙做基建工程,有的地方要用水泥打路燈地基,有的地方需要挖線路溝。
蓋士村的人干的熱火朝天,黨員干部帶頭揮動鋤鎬干基建活,那些泥水匠就忙著砌路燈基座,村里的鋼筋工彎鋼筋攻絲口,電焊工做鋼板底座,那些沒有技術的村民就幫著運材料,拉水泥沙子,和砂漿,扛鋼筋,挖溝埋線。村里那些老年人,婦女,小孩負責給施工的人倒水。
一到吃飯時間,個人都會各家吃,電力局的電工被村里安排到就近的人家吃飯,村里給農戶生活費,炒幾個農家小菜款待。
蓋作平看著集體勞動場面樂呵呵的咧著嘴笑,扯著嗓子喊“嘿!老哥們,這是回到了大集體時代哇!這集體勞動的場面怕是有三十幾年沒見了吧。”
年齡大點的村民都跟著蓋作平的話往下說。
“那是呦,自從聯產承包責任制,分田到戶就沒有這樣規模的集體勞動。”
“以往冬天修河堤,那時每天還有10塊錢的生活補助,村里人都沒幾個去的。”
“事情不一樣嘛,這次是給自己村里做事情,咱這蓋士村沒路燈,晚上黑燈瞎火的也有些年成了,這次終于解決了這個大難題問題,咱們還不搞快點。”
“是啊,還得數蓋大龍有本事,這路燈都是他欠來的。”
“要我說還是郭書記厲害,沒有他這個駐村第一書記,就憑陳至生和柳勛那兩個慫蛋,能解決這個問題。”
“唉!打人不打臉啊,這次裝路燈,人家陳至生和柳勛也是出了力,跑了路的。你們可不能嘴巴里胡交待啊。”
“對呀,他們上臺才幾年啊,沒趕上蓋士村賣土地的事,人家鄭則平在前面拿夠了,留下一攤子的問題,村里沒有錢,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叫他倆個過路子官怎么管事嘛。”
村里人走在村道上,個人扛著各家的工具,邊走邊聊。
蓋法侯老早聽說村里裝路燈,碰上今天天氣好,太陽大,叫蓋榮之帶他去看看。
迎頭正碰上下工的村民,大家相互打了招呼,村民里有蓋家的小輩上前逗蓋法侯。
“活先人,你這老胳膊老腿的就不要去了,萬一把你老漢家栽了,我們幾個還得去抬你。”
“哈慫日的,么大么小,跟到長輩說這這樣的瞎話。”
蓋家年輕人把鋤頭放下,伸出一個巴掌來說“活先人,你這輩份大的嚇人,我這一個巴掌伸出來五個指頭都還數不到您那輩。”
“老子,爺,祖爺,太爺,再往上就是活先人,信候爺您足足大我六輩呀!”年輕人繼續逗蓋法侯。
爺孫之間開玩笑沒大沒小是蓋士村的民俗,尤其是八九十歲的老人,都說是返老還童,老人跟小孩一樣。平時路頭路尾見了面都相互逗逗開玩笑。
“你鬼子麻利些兒回去吃飯去,等下你媽就要來收拾你哩,你們回去吃飯,我去工地上看工地。”蓋法侯說。
村民干了一上午活一個個肚子里都咕咕叫,開了幾句玩笑,大家一樂呵就都回去吃飯了。
蓋法侯到了路邊的施工現場,看了連連說好,就坐在路邊的石頭上曬太陽。
旁邊的村民看了,趕緊把家里的藤椅端來請蓋法侯坐在自己院壩上,倒杯熱水讓他坐那里,擔心他九十多歲的人了坐地上受涼。
蓋法侯坐在院壩的藤椅上,看著一排排打好的路燈底座對蓋榮之說,這蓋士村立村四百余年了,頭一次晚上不用摸黑走夜路了,還是現在這個時代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