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士村一口氣換了6名青年大學生當小隊長,又成立了“蓋士村青年突擊隊”,這在蓋士村是破天荒的頭一回。
“突擊隊”是成立了,可怎么開展工作,年輕的小隊長們坐在一起商議。
“以前都是通渠補路,扶老太太過馬路,掃村道,搞衛生,治安聯防,家庭矛盾調解之類的工作。”
蓋作平作為老生產隊長,聽說隊里年輕人當選了小隊長,特意來給年輕人傳授經驗。
“我們這一代人都是這樣做,像你們這一代應該有些新的東西”。蓋作平說。
蓋大龍其他五位小隊長考慮蓋作平說的有道理,優秀傳統節日不能丟,像蓋作平列舉的那些事情,還得做。但是更側重的在于制度創新和科技創新。
舉個例子,組織人員去清掃村道,搞衛生。這種突擊行為只能是一陣風,過后還是臟亂差。應該把這些基礎工作,常態化,制度化。
先期肯定要小隊長們自己帶頭去干,但是這些年輕人也都有自己的事情去做,如果不能長期堅持,搞一陣子只能是一陣風,后面該是啥樣是啥樣。
如果制度化,常態化那就要有專職或兼職的人員,有了人員就要有開銷。各生產隊都是窮的叮當響,有個別隊上還有賣地的余款,可那些錢村上有多少雙眼睛盯著,那就是個火藥桶,誰碰誰完蛋。
要論集體經濟,這6個生產小隊一個也沒有,5,6,7,8四個小隊還稍好點,好歹郭少維,蓋大龍,李盛強,陳仁建四人還能依托豆制品廠和民宿兩項有點收入。
9,10兩個小隊的蓋華雄和蓋榮飛也都剛回家一年,事業剛剛展開,也沒有閑錢剩米去支撐隊務。
“咱這整來整去手里沒錢,干什么都沒底氣呀。”蓋華雄感慨說。
“得想辦法搞點快錢。”蓋榮飛附和說。
“我有一個辦法,不知大家有沒有興趣”蓋大龍說。
大家一聽蓋大龍有辦法搞快錢一個個都精神了。
“我有個老表在江蘇當人力資源經理,他們工廠是有5000人的大廠,對外招零時工,廠里開價一個小時23元,我們組織村里婦女過去,每小時20元,每人一天上10小時班,一人一天可以多出30元錢。”
“臨工結工資只會跟帶人的工頭結,臨工進廠必須由勞務公司介紹才能進,這已經形成一條人力資源產業鏈。咱們六個隊可以發動隊里的適齡婦女外出打臨工。”
“統一組織,統一結算,多出來的錢扣掉各項成本,剩下的就按每隊人頭平攤,當做各隊的集體收入。”
大家聽完都認為可行,就詳細計劃,組織實施,列出具體的行動步驟和方案。
不到一個禮拜,已經有100多人報名如江蘇打臨時工。蓋大龍把這個情況給村委匯報,村兩委也認可這種外出務工方式,并千叮嚀萬囑咐出門注意安全,要確保工資要的回來。
陳至生打算把這件事匯報給鎮上和縣婦聯,因為一個村100多號婦女集體外出打工不是小事情,他作為蓋士村的村支書要負擔領導責任。
柳勛一把擋住了陳至生。
“這事情八字還沒一撇,人都還沒去,到底行不行咱也不知道。如果行了,上面也不會給咱們兩人獎勵,如果辦砸了,那這鍋肯定得咱背。”
“年輕人做點事情不容易,我打過工,知道有這種用工方式,不足為奇。如果上報,那么勞動所和縣婦聯又要提這要求,那規定,又要企業提供被褥,臉盆,毛巾,牙刷,現在私人企業誰會給工人配這些,能提供崗位,按時發工資就不錯了。”
蓋大龍也支持柳勛的意見,以前蓋大龍做行政人事時也和地方勞動部門打過交道,政府部門都是按規定辦事,這私人企業本來用臨工就是想省點正式工的五險一金費用。如果讓政府部門參與的話,這打短工的事估計就得黃。
陳至生聽完柳勛和蓋大龍的話覺得也有道理,就放棄了上報的念頭。
經過準備,蓋大龍,郭少維,蓋華雄,蓋榮飛帶隊,蓋榮,蓋潤富,蓋潤貴,蓋作平負責后勤,一共八人,帶著蓋士村100多號婦女前往江蘇打臨工。
蓋作平一輩子沒出過門,平時他在村里比較有威信,這次想出門看看,湊巧他三個孫子被蓋大龍叫上負責后勤安保工作,所以他也跟著一路去了。
到了江蘇后,這100多名婦女被安排進工廠做臨工,郭少維,蓋華雄,蓋潤富,蓋潤貴四人留下負責這100多人的臨工管理工作,其余人全部返回南鄉縣。
回到南鄉縣后,蓋作平給各家家屬說了江蘇那邊打臨工的情況,有出門打臨工的家屬聽到一切都安好情況后也都放心了。
11月份的南鄉縣已經是初冬時節,每年冬季村民都會燒煤取暖,年年都有人中煤毒,重則身亡,輕則住院。
以往村里會在村委宣傳一下冬季用煤安全,今年因為一次性換了6個小隊長,又成立了蓋士村“青年突擊隊”,村兩委想試試突擊隊這把利刃如何,就把冬季用煤安全的事情交給“青年突擊隊”處理。
接到任務后,蓋大龍先召集青年突擊隊的骨干隊員開會。因為5隊隊長郭少維和9隊隊長蓋華雄人在江蘇,就由兩隊的其他年輕人先代理隊長職務。
通過開會人員不齊這件事,蓋大龍考慮到現在的生產隊事務繁多,又有多項外聯任務,一名隊長有時還真忙不過來,就考慮增加副隊長的職務。
眼前最重要的是蓋士村冬季用煤安全問題。蓋大龍把人召集后,大家踴躍發言,理清頭緒,決定從一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是全面檢查全村各家各戶煤爐子的煙囪是否完好,若果有破的要及時換新的。
二是對周邊煤廠進行摸底,對進村賣煤的萬登記備案,煤廠出售的煤要是無煙煤和微煙煤,煤炭含量要高,拒絕出售劣質煤。
三是早晚安排三支自愿巡邏分隊,晚上提醒各家各戶燒煤安全,連帶治安巡防,早上巡查各家清點人數,按農村早起的習慣,6點半必須開門有人,沒有開門的要把門叫開。三支巡邏隊南北對進,各家各戶巡查。
四是和為生院溝通聯系,為村里年紀大的老人上門檢查血壓,給村民做二氧化碳中毒急救培訓。
蓋大龍把方案上報村里,陳至生看了一個勁的叫好,柳勛卻犯了愁了。
“這以往巡邏隊只有5人,只負責晚上巡查,這些人每天只有10塊錢的補貼,你這一下整10個人,這又要花不少錢呀”
蓋大龍叫村主任柳勛放心,去年經費多少,今年也多少,不夠的他自己想辦法,巡邏隊的裝備,車輛他自己解決。
“巡邏隊還有車?”柳勛瞪大眼睛問。
“那必須得有啊,徒步巡邏和車輛巡邏組合起來,這樣才有效率啊。”蓋大龍說。
陳至生暗自發笑,和這些年輕人比起來,他們老一輩的是有些過時了。
方案被村委通過后,蓋大龍就向全村招募20名年輕自愿者。巡邏隊分2組,一組10人,分3隊,一隊3人,加分隊長1人。
村里年輕人不多,但也踴躍參加,勉強湊夠20人。蓋大龍把自己的五菱宏光S用作巡邏車,家里有摩托車和電動車也騎來,形成機動車,摩托車,電瓶車,徒步各種巡邏方式。
以前村里的巡邏隊都是每人發一個紅袖標,自己拿手電,拿著木棍,像游擊隊一樣在村子里巡查。
蓋大龍自掏腰包在阿里巴巴上批發了一批裝備,從Fast頭盔,CP迷彩,作戰靴,戰術馬甲,戰術腰帶,強光手電,甩棍,鋼叉,手套,對講機,巡邏隊員一身的戰術裝備比派出所民警裝備都要好。
“做什么都要專業,就是巡邏車太貴了,買不起,先開五菱騎摩托電動車,等有錢了再換”蓋大龍說。
年輕人穿上巡邏隊戰術裝備,小伙子一個個顯得很帥氣專業,蓋大龍有對他們進行了整訓。
巡邏隊當天就發現2名老人燒煤爐輕度中煤毒,幸虧發現及時,才沒有出人命。
經比一事,村里人對燒煤爐一下子重視起來,各家各戶配合巡邏隊工作。
蓋大龍堅信自己在管工廠時要求安全生產,全年零傷亡,在自己的村子里更是要嚴格管理,不能因為燒煤的原因再出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