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有去無回
“那是你沒有體會過失去親人的生不如死,更沒有體會過生無可戀的滋味。”
“本將不想與你討論人生,你可識得通往連城的路?”
“識得,我常翻過山去那邊的集市倒騰販賣我們這邊的東西。”
“最近還常過去嗎?”
“四天前曾去過一回。”
“那你能為我們帶路嗎?”
“既然還得活著,那便需要銀子,我做慣了小買賣,凡事講個利字,帶路可以,但是報酬?”
“報酬你不必擔心。”
劉義對身邊的侍衛道:“劉成,先給她十兩銀子。”
劉成從馬背的袋子里取出十兩銀子遞給女子道:“拿去吧!”
劉義對女子道:“若是你為我們帶了正確的路,還會重重有賞,若你是對方派來的奸細,那本將就要讓你嘗嘗真正的生不如死的滋味。”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不如死。既是您不放心,您便另請高明吧。這個路,我不帶了。”
話落,女子將剛剛放到袋子里的銀子拿出來,直接拋給劉成,“收好你們的銀子,本姑娘我受用不起。”
邊說邊轉身就走。
劉義對劉成使了一個眼色,劉成急忙上前攔住女子,“附近連個鬼影都沒有,看來也只能請你帶路了。”
女子沒好氣地道:“都說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沒見過你們這樣的。”
劉成道:“人不大,脾氣倒是不小。走吧,前面帶路。”
劉義對身邊的副將李林道:“李將軍,你率五萬人馬先隨著這位姑娘去探路,如果一切順利,便讓伺侯回來傳信,本將再帶領大軍前往。”
李林率領五萬人馬跟隨著帶路的女子上路了。
女子猶豫了片刻之后,對李林說:“將軍,有兩條通往連城的路,一條路比較寬闊,是環山而行的路,路程很遠,估計有七八十里。另一條路是羊腸小道,林深樹密,是步步向上的上坡山路,比較陡峭,路也難行,但是距離就近得多了,約十幾里的路程便可翻過山,翻過山以后,山腳下就是濟江,而過了濟江,便是連城地界了。選擇哪一條路,還請您定奪,不然我可怕落個生不如死的結局。”
“你平時常走哪條路去連城?”
“當然是走小路了。”
“小路不安全吧?”
“還好,就是坡陡一些,也沒有多難走。”
“小路容易遇伏,為了安全起見,就選大路吧。”
“將軍,您確定走大路?”
“確定,前面帶路。”
女子對李林道:“將軍,七八十里的路,我可沒有那么好的腿腳,您看,能不能借我一匹馬呢?”
李林對隨行侍衛道:“王力,牽一匹備用戰馬給她。”
女子騎了馬在前面帶路,七八十里的環山路,行了近三小時辰才算翻過了山。
到達山腳下之后便是水流平緩的濟江了,李林便安排眾將士在江邊安營扎寨。對于一路沒有遇到任何埋伏,并沒有發現任何異象,李林認為也很正常。
必竟東靈國并未公開向天啟國宣戰。而平王此次帶兵前往邊境,一直都是保密的。雙峰村的村民之所以嚇得跑光了,那是因為他們看到東靈國大軍忽然駐扎到離村子僅三四里地之外的營地。必竟十二年前東靈國和天啟國的那場邊境爭奪戰,給他們帶來了深重的陰影。
所以經過一番分析,李林認為,東靈國的保密工作做得夠充分,所以,天啟國現在根本不知道東靈國將要攻打連城。于是李林令伺侯快馬加鞭返回向劉義報信去了。
完成了帶路任務的女子得到賞銀之后,便從近路返回了雙峰村。
帶路女子從近路翻過雙峰山下山的時候,劉義派出的伺侯一眼就看到了她。便回去向劉義匯報,劉義見帶路女子已經返回來,情知李林先遣部隊已安全翻過了雙峰山。
果然,沒多久,李林派來送信的伺侯便到了。
劉義便率領著主力部隊十五萬大軍繼續選擇了那條環山路出發了。
在一路暢通無阻的情況下行了約四五十里路的時候,樹林里忽然走出幾個村民打扮的人,每人的背上均背了一捆柴。
劉義覺得幾個村民很可疑,雙峰山的村民都跑光了,這幾個砍柴之人是哪個村子的呢?
劉義便令侍衛將幾個村民帶過來詢問。當將幾個村民帶到近前的時候,劉義一眼就認出了其中的一個身材矮小的人。
劉義問那幾個人,“你們是哪個村的?”
其中一個村民道:“回將軍,我們是濟江邊的漁民。”
“你們是濟江哪一岸的?”
“北岸。”
“可經常去南岸嗎?”
“常去。”
“都去吧,看起來你們也不像伺侯。”
幾個漁民千恩萬謝地離開了。
待得漁民走遠了之后,忽然有一只鴿子從樹林里飛了出來,然后落在劉義的馬背之上。
劉義將綁在鴿子腿上的信取下來之后,將那張紙展開看了又看,隨即將那張紙放在了衣袖的口袋里。
太陽將落山之時,劉義率領的主力大軍方才下了山,與李林的先遣部隊匯合以后,劉義下令夜里子里渡江。
然而,亥時剛過,天空中忽然下起了“石頭雨”,駐扎在山腳下正在睡夢中的劉義大軍,很多人還在夢鄉當中,便莫名其妙地做了“石下鬼”。
“石頭雨”越下越大,砸得劉義大軍措手不及。劉義急忙將幾名副將集中在營賬內緊急指揮將士逃離石頭雨現場。
然而急得四處逃竄的士兵們發現,他們根本是逃無可逃,前面是江,后面是不停滾落巨石的山,船只雖都在江邊停著,可是像無頭蠅般亂竄的士兵們互相踩踏,拼命爭奪船只,很多人掉落水中,有的人剛上了船,就被另一伙人擠了下去。
現場一片混亂不堪的場面,被石頭雨砸得死傷過半的劉義大軍,終于還是有一些勇者順利登上了船,然而,當他將船劃到江心的時候,江對岸又是萬箭齊發,沒久久,便將這些勇者射死射傷過半,其余的勇者只得調轉航向又向反方向劃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