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各個時期軍隊制度都略有不同,我們只選取唐玄宗李隆基時期的軍制,方便大家了解本文
唐朝時期官員三品一般就為頂峰,二品和一品官員大部分都是虛職,只用于特別的封賞和獎勵
唐朝軍隊大致分為兩個部分,中央軍和邊防軍
中央軍編制:
中央軍由大唐皇帝直接管理,中央軍的諸位將軍協領邊軍,只不過因為并沒有直接統領,所以只是名義上的管制
中央軍共分:
1.北衙六禁軍:皇帝的私人武裝,主要用于服務于皇帝的死忠禁軍,負責皇城皇宮守備
左右羽林軍,左右龍武軍,左右神武軍
2.南衙十六衛:國家軍隊主力,協領各地軍隊,國家作戰的主要力量
左右驍衛,左右金吾衛,左右領軍衛,左右千牛衛,左右監門衛,左右威衛,左右武衛,左右衛
3.東宮六率:太子的直屬軍隊,成員較少,千人為編制,為太子的死忠武裝
太子左右衛率,太子左右司御率,太子左右清道率
北衙六禁軍的首領一般為正三品將軍,南衙十六衛的大將軍也為正三品,但北衙禁軍雖然數量相比南衙更少,但是更加親近于皇帝,偶然有些禁軍首領官職超過三品。
邊防軍編制:
唐朝時期因為領土擴張,以及與周邊各民族國家的戰爭較為頻繁,大量軍隊如果都歸中央直屬,那么會導致調動起來十分麻煩,損耗交大,機動性也很差,所以出現了節度使領兵
1.安西節度使--職務是管理西域(龜茲城,今XJ西部地區)。
2.北庭節度使--職務是防御游牧在北方的突騎施和堅昆(西州,今XJ東部地區)。
這兩鎮主要對抗,壓制和管理西域諸國。
3.河西節度使--職務是隔斷吐蕃與突厥兩國間的交通(涼州,今甘肅附近)。
這一鎮主要負責西域和中原的聯系,保護河西走廊。
4.朔方節度使--職務是防御突厥(靈州,今寧夏附近)。
5.河東節度使--職務是防御突厥(太原府,今山西太原附近)。
這兩鎮主要是聯合壓制和防御突厥。
6.范陽節度使--職務是壓制奚、契丹。(幽州,今BJ附近)。
7.平盧節度使--職務是招撫室韋、靺鞨。(營州,今遼寧附近)。
這兩鎮專對東北諸部,主要是對奚、契丹,兼顧壓制高麗,扶桑等國。
8.隴右節度使--職務是防御吐蕃。(鄯州,今青海附近)。
9.劍南節度使--職務是西抗吐蕃,南撫國境內各少數族。(益州,今四川附近)。
這兩鎮專對吐蕃。
10.嶺南節度使---職務是綏靖境內各少數族。(廣州府,今廣東附近)。
負責南部少數民族和東南沿海地區。
節度使早期大多為三品至四品官員,后期統攬軍政大權,升至二品,是邊疆大吏,統御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