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按六桌人準備飯食。碗筷不夠,李雪兒又帶著幾個小的去借碗筷,幾個人來回走了幾趟,都熱的不行。
李雪兒邊走邊懷念現代的冰飲,回到家里吃一口冰鎮過的西瓜……啊~懷念呀。李雪兒想到西瓜,扭頭問道:“咱們這里有人賣西瓜嗎?我怎么沒見過?”
李小虎和小麥歪著頭想,西瓜是啥?到是一旁的小草道:“雪兒你說的西瓜是不是綠皮紅瓤黑子圓圓的?”
“咦?小草你知道?哪里有賣的嗎?”李雪兒問到。
小草搖搖頭道:“咱們這里沒得賣,上次…上次那個人帶我去城里,見一個有錢人家的管家在和人說這個…西瓜?他說西瓜是番邦運來咱們這邊賣的。只是他家小主子要吃,所以他到處找人打聽呢,多貴都要買,可是都說不是時候,所以沒得買。我正好聽見了。”說完,像似想到了什么邊沉默不語了。
李雪兒知道她想起了那個不好經歷。也就沒有繼續這個話題了。但是腦子里卻在過濾剛剛的消息,番邦,本地沒有,小草去城里距離現在都過去三多個月了,現在城里應該有的賣了。她心里有個小小的計劃,看來要去一趟城里才是。心里默默得想著。
家里飯菜,座椅都準備的差不多了,共六桌,李老頭屋里擺了一桌。主要招待貴客,另外五桌分開擺在李家大房和三房,二房這邊也擺了一桌,是給一群小姑娘和小屁孩準備的。
李老太看準備的差不多了,叫李雪兒去地里看看情況。李雪兒應聲出去了。走到半路看見很多人往曬壩方向去了。攔著問了一個,說是地里收完了,要去曬壩過稱呢。
李雪兒也激動的不行,跟著一起去了曬壩。嚯!人真是不少呀,看這人山人海的,還有許多不認識的,一邊有幾個圍著縣令說著什么,縣令微微點頭。幾人越發顯得恭敬。
這邊師爺帶著李老漢和二十幾個青壯年把稻子打出來。這個時代打稻子就真的是打稻子。有幾個磨盤大小的石頭,幾人手握一把稻桿使勁兒巧在石頭上,將稻谷給摔打下來,一旁的人負責裝框過稱。
師爺在一邊一絲不茍地做了記錄。李雪兒看見幾堆稻子,看著也不少呀。周圍的人都在議論紛紛,特別是外村的人,剛剛聞訊而來了好些個附近村子的人,那些人比起本村的,肯定知道的少,但是也都有所耳聞。所以這會兒都和李家村的人打聽細節。這可把李家村的人小小得意了一把。
在古代土地就是一個家庭的根本。早聽說有人種了早稻,都當一個八卦談資說說完事兒,誰也沒多想。這都是因為以前早就有人試過了,成不了,所以說的都是老李頭老糊涂了,不靠譜。今天眼見為實,都很驚訝,羨慕,激動各種心思的人都有。
時間過了多久,李雪兒也沒有留意到。感覺沒多久,又似乎過了很久。這時大伙兒突然安靜了,沒有一個人說話,眼睛卻看向同一個人。因為師爺拿著登記好賬本向縣令走去。
眾人不知道這是縣令,但是都認識縣令身邊的幾位,都是各村的村長,還有眼尖的認出了兩位捕快。比起幾人的身份,大家心里最關心的還是師爺手里登記的數量。所以自動忽略了幾人的身份。
師爺來到縣令面前,激動的說不了話,顫抖著把冊子遞給縣令過目。縣令也沒講什么虛禮,直接拿過冊子翻到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