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了肖總嚴厲地批評,銷售總監江遠山羞愧得滿臉通紅,低下頭,一聲不吭。
“還說精益生產的工作白做了,我看是執行力的工作白做了!”肖總生氣地說,“沒有文化的根基,沒有笨功夫談什么執行力,談什么戰斗力!靠金錢刺激,只能培養一支雇傭軍!”
江遠山還是低著頭,他不住地點頭,他也知道怎么對待和處理這些鬧事的業務經理們了。
“我們要從個人修煉到集體修煉,做一窩笨人,這項修煉一刻都不能松懈!”肖總說,人力資源萬總監緊跟著點頭贊成。
三天以后,人力資源部宣布了結果。
第一、肖總主動讓賢,常明遠擔任公司總經理。公司事務都由常明遠決定,全力向著產業化進發;
第二、業務經理考核不僅僅是考核銷售額,也考核利潤率,兩者共同決定業務人員的提成;
第三、公司全體人員重新學習公司文化和核心價值觀,深入學習走向世界的愿景,實現產業化的使命,學習笨功夫闖出細分市場的核心價值觀。
在這兩天中,銷售總監江遠山已經把大概的結果與主要的業務人員進行了溝通,有些老業務經理很了解企業的文化和風格,很快就糾正了自己的想法,還有一些業務人員就是沖著提成來的,自然不愿意,但是看著公司和銷售總監江遠山的態度很堅決,也明白大勢不可逆轉,紛紛另謀出路。
還有少部分想走又不愿意走,就扭扭捏捏,弄得大家都不痛快。
江遠山反復跟剩下的人講了公司的價值觀,講肖總的笨功夫,講企業走向世界的夢想,走向產業化的使命,這些內容對于這些業務經理來說,還是太抽象,難以理解,沒有提成政策來得痛快。
但是,明白的人都知道只有銷售額、沒有利潤的訂單注定是死路一條,再糾纏下去就是無理取鬧。
人力資源萬總監也介入進來,加強了企業文化的宣貫和考核力度,一批有韌勁的業務經理逐漸脫穎而出。
這些有韌勁的業務經理緊盯行業中高端客戶的需求,結合自身企業的研發和技術特點,拿了不少訂單,闖開了一條道路。
不久,常明遠又召開了全體制造干部的大會。
在會上,常明遠說:“產業化,才是制造業的明天,而單純的提成制、計件制這些經濟刺激的方法是難以實現產業化的。”
“一個工人純粹就是打工的心態,對待產品就像是對待金錢,干一份得一分,這樣的心態是干不好制造業的!”常明遠說:“我們引入精益化生產,但是我們沒有深入到企業的文化層,僅僅停留在方法層和制度層,這樣的精益生產能生根嗎?”
“產業工人就是要把產品的質量視為個人的尊嚴,視為制造人的生命,才能真正走向產業化,才能真正實現精益化制造。”常明遠說。
“我們生產制造領域的干部,不能僅僅把工人視為打工的,”常明遠說,“我們要把工人當成產業工人,培養他們的榮譽感、使命感,讓他們愿意把自己的光和熱揮灑到產品當中去。”
“我們要把這些工人培養成技工、生產技師,甚至是高級工匠,”常明遠說:“只有這樣,我們的工人隊伍才是從內心熱愛制造、愛護產品的產業工人!”
制造系統的干部們很喜歡常明遠這種扎根于現場,立志于產業的領導,看到常明遠這么關心工人,培養工人,大家都很高興,很高興自己的制造系統又要上新臺階,于是大家紛紛鼓掌。
隨后,人力資源部萬總監宣布了制造系統技工培養方案、技師評選辦法,對于工資水平都做了調整,并且強調:對于評選為高級生產技師的工人可以入住公司新蓋的人才宿舍樓。
各級生產干部頓時歡騰了!大家感覺企業真是不一樣了!真是在產業化方面動真格的了!
常明遠又講了一下“笨功夫”的文化和價值觀。
“我是很認同笨功夫的價值觀,”常明遠說,“做制造就是要有這種笨功夫,細節,反復地追求細節,制造才能越做越好!”
“很多制造企業品質和工藝提升到一定程度就不動了,并不是他們的方法不對,而是他們沒有這種忠于細節的笨功夫。”常明遠說,“既然我們要走向產業化,未來要走向世界,我們自己就必須有這種笨功夫!”
“我們下了笨功夫,領導不認可怎么辦?客戶不認可怎么辦?”有制造干部問。
“只有客戶不認可,沒有領導不認可!”常明遠說,“如果領導不認可員工的笨功夫,這樣的領導就該滾蛋!”
制造干部們迸發出愉快的笑聲。
制造系統的大會很成功,各級干部和基層員工的積極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家感覺到似乎有一種力量在把大家凝聚在一起,在為了一個宏大的目標而共同努力!
在制造標準和工藝上,大家的態度更加細致,操作人員的操作更加謹慎,制造的質量明顯得到提升!
由于制造質量的提升,也為銷售提供了強大的力量,業務經理也漸漸感覺到自己的業務比以前好做了。有些業務員開始感覺到常明遠給企業帶來的實際改變,回想起了自己曾經對于常明遠的誤解和攻擊,他們感覺到很羞愧,甚至有的業務經理私下里偷偷到常明遠的辦公室給常明遠道歉。
常明遠也沒有追究什么,他也理解這些人的心,就簡單囑咐了幾句:“眼界放寬一些,人生更歷練一些。”
然而,在沒有人的時候,常明遠也會閉上眼睛,回想起自己曾經主持過的各類變革,那些眼睛里只有現錢的人的種種作態,他會深深嘆出一口氣。
這些人在利益強大刺激下剛開始的時候確實對業務的促進作用很大,但是后期越來越計較短期利益得失,逐漸失去了沖擊的動力,甚至會走向企業發展的反面。
然而,很多企業偏偏喜歡這樣的人,也喜歡采用這樣的刺激政策,導致整個企業既受益于這樣的刺激模式,也受制于這樣的模式。
常明遠事務繁忙,很快停下思緒,又投入到緊張的經營管理改進優化中。